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案例教学法对分课堂及临床案例库的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案例教学法对分课堂就是以临床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和知识点,通过师生互动甚至模拟临床病例场景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有一种真实遇到临床病例的感觉和作为一个“医学生”的使命感。在互相讨论、解决案例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掌握了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将枯燥的概念性知识与临床的实际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往往起到“一个案例掌握多个知识点”的效果。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对分课堂;临床案例库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5-0193-02
  案例教学是选取合适的临床病例,在教师指导下,组织学生讨论[1]。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适合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学科,是联系基础医学理论与临床医学实践的重要桥梁课程[2],也最适合引入案例教学法。
  “对分课堂”是我国原创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形式上是把课堂时间一分为二,一半留给教师讲授,一半留给学生进行讨论,实质上是在讲授和讨论之间引入一个心理学中的内化环节,让学生对讲授内容进行吸收之后,有备而来地参与讨论,简称为PAD课堂[3]。
  本文将对临床案例对分药理学课堂教学法的意义、实施方法及案例库的建设等情况进行讨论。
  一、临床案例对分药理学课堂的意义
  1.临床案例对分课堂适宜《药理学》教学。药理学教材内容涉及知识面广、章节繁多、个别机制理论深奥难懂;学生在课堂上、在自学时常感到内容枯燥、难记,难以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目前,我校药理学的讲授方式多数仍以课堂、教师、书本为中心,以“你讲我听,你说我记”的模式进行。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沟通,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另外,药学院各专业学生(除临床药学专业)没有临床实习培养环节,没有接触临床案例的机会,因此也缺乏理论结合实际的锻炼机会。对于临床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而言,其临床实践期在《药理学》授课之后的2—3年,这种情况也导致临床医学生在学习《药理学》的同时缺乏理论实践的有效结合。
  2.临床案例对分课堂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将临床案例对分课堂方法引入教学中,不仅能弥补实践应用的缺憾,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互相讨论、解决案例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掌握了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课本中枯燥的概念性知识及晦涩难懂的机理在临床生动的个案中得以诠释,往往起到“一个案例掌握多个知识点”的良好效果。这样的教学方法会引发学生主动思考,进而去独立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同时学生解决相关临床实践问题的能力也会相应增强。
  3.对分课堂可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对分课堂虽然减轻了教师教学中的机械性成分,但却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临床案例对分课堂,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以发挥,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也随之提高,这样会“倒逼”教师提升自己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分析能力。成功开展案例教学法,合适的案例是首要条件,教师选取的案例必须与当堂理论知识紧密结合,能起到理论付诸实践,以生动案例促进理论吸收的效果。所以,教师在课前需要围绕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精心选择和筛选案例,也可以对选取的案例进行适当修改,使得案例紧扣主题,还要精心设计相关的问题情境,并给学生预设广阔的开放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有思考探索和争论的余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刻苦钻研、精心备课,增加与临床的接触,扩大知识面,为每一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综上所述,在药理学的教学中恰当应用案例对分课堂,具有传统教学法难以比拟的优势,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教师对自身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案例教学对分课堂实施方法
  此教学模式的首要任务是建立案例教学法具体方案及建立临床案例库。
  1.确定案例教学对分课堂具体方案。研究案例教学对分课堂的方案,即研究学生讨论案例占用课堂时间比及案例展示时间段(是在课前、课中还是课后)与展示何种案例。案例讨论占用课堂时间比例应该适当,按照“对分课堂”的方法,学生讨论时间一般占用一半课堂时间。展示时间段可参考方法有:(1)正式授课前给学生展示一个导入性案例(可以在课堂上以PPT形式播放,也可以于课前1—2天发至该班级微信群),并提出问题,接着讲解理论知识(占用课堂的一半时间),让学生在后续的课堂中带着问题听课,学生心中有“疑”,听课过程中必定要去解“疑”,从而提高了听课效率。剩余时间组织学生针对病例及问题分组讨论。该方法笔者已试行一年多,教学效果良好,很受学生欢迎。(2)教师先利用一半课堂时间教授课本理论知识,之后课堂留给学生,引入一个综合性较强的案例让学生利用本节知识及前面所学知识进行小组分析讨论。一般在讲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及药理作用之后导入案例,此时学生已积累了一定量的知识,让他们应用已学的知識来分析此类药物有哪些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可使学生在巩固已学知识的同时产生一定的成就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上两种形式的学生讨论之后,各小组代表将讨论结果公布,教师进行总结,对学生的讨论结果给予正确而全面的分析评价。如果时间不够充足,学生小组讨论也可安排在课后。这样学生将会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和查阅资料,最后在下一节课让学生展示每组讨论结果,教师再给予总结评价。
  2.临床案例库的建设方法。筛选合适的案例以及临床案例库的建设是该教学法顺利进行的保障。《药理学》教材中涉及约五十个章节近千种药物,究竟确定哪些章节,哪些药物需要引入案例来促进教学?案例库又该如何建设?笔者的解决方案如下:(1)以集体备课的形式商讨确定哪些章节、哪些药物需要引入案例,确定每节课引入案例数量及案例种类。(2)通过查阅文献、参考专业书籍、深入医院参与病例讨论等方式收集案例,并进行筛选,同时建设“药理学临床案例库”;课题组成员或药理学教研组教师定期到附属医院参加临床病例讨论、病例分析,不仅能收集到典型的真实案例,而且能提高我院药理学教师的临床实践技能,以实践促进和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学习。(3)集体讨论分析每一个案例的处方并进行详细的处方分析,为在课堂上给予学生一个满意的方案做准备。
  在建设案例库、选择案例的过程中,选择的案例首先具有典型性,典型案例的特点是紧扣知识点、能够高度引起学生兴趣、贴近临床;其次要有代表性,案例一定要能反映出一类药物的作用、作用机制或不良反应。另外,选择案例不宜太简单,可能使学生的兴趣降低,也不宜过于复杂而使学生信心丧失,最好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具有真实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学习兴趣与调动学习积极性。
  三、小结
  案例教学法是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模式,从临床选取一些典型的、真实的、适合教学的案例,实行以“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法,让学生共同思考,参与讨论,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在该方法试行的一年多期间,笔者总体感觉以案例教学对分课堂能够明显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思考”。“对分课堂”给学生留出了充分自主探索和思考的余地,给学生创造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锻炼机会。案例教学法对分课堂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是一种创新尝试,其发展空间较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万猛,李晓辉.问解案例教学法[J].中国大学教学,2014.
  [2]乔国芬,娄建石.药理学[M].第2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6.
  [3]杨淑萍,王德伟,张丽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师生角色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8(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403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