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机制的创新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文章主要从实训基地的运行模式,分析校内生产实训基地的特征及现状,从而提出中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机制的创新研究。
关键词:运行机制;创新研究;中职学校;校内生产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9-0271-02
一、研究背景
柳州第二职业技术学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拥有在校生400余人,具备满足专业需求的实训基地、实训设备及专业的教师团队,与企业合作无间并建立了企业冠名班,实行校企携手共同创造校外实习实训的运行机制,但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所掌握的技能较为单一传统。基于此,对中职酒店管理专业校内实习实训效能提升及其运行机制创新进行研究,校内生产性实训实习有利于帮助学生提前适应专业岗位工作环境,除掌握原有的职业能力外,在经营管理方面也能得到锻炼,让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就业选择。
近年来,国内外对职业教育中的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方面的研究十分稀少,但关于校企合作问题的研究日益增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在国外与校企合作相关的概念有“合作教育”、“现代学徒制”、“双元制”、“工作场所的学习”等不同表述,出于不同社会文化背景考虑,在此统一归纳为“校企合作”方面的研究。
2.国内的研究者们更趋于把校企合作看成是办学模式,而工学结合则体现为育人模式,二者的统一体现了新型职业院校教育的特征。近年来,校企合作模式在实践探索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1)工学结合的“訂单班式”人才培养模式。通常指的是由用人单位根据企业的特定需求提出人才订单,与职业院校签订“订单班”培养协议,然后由职业院校按照用人单位提出的要求进行人才培养,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协议单位就业,以此能培养出适合企业“毕业即上岗”的应用型人才。(2)工学结合中的“2+1”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是把学生学习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在校学习阶段,此阶段学校在校期间学习专业知识,第二阶段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3)“互换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指学生第三年去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企业经理到学校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知识培训的人才培养模式。
(4)“引厂入校”模式。主要是指学校与企业合作,学校内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引入企业在学校进行生产指导,同时接纳在校生的顶岗实习并对实习进行指导。企业参与学校的专业教学,校企共同制订专业教育计划,学校围绕企业需求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
二、研究内容
通过以柳州二职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找到科学有效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为研究的核心目标,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提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原则:以专业教育为主体的运行方式,以公司化管理为机制,以生产性的培养为模式。首先,需要满足双师型教师的培训需求,引进一些科学方法、先进的技术设备、质量体系,加快学生由单一技能到多种技能、由技能到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过程,努力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学生。其次,还应满足教学改革的需求,改变传统的课程设置,进行生产性基地建设,积极探究新的教学方法,通过项目教学等方法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通过不断地探究从而得出新的教学成果并加以推广。再次,为优化提升人才培养整个过程,使得教学的过程能够与企业的实际需求接轨,就应该借助企业的力量,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从而使得在校期间的培养模式与企业实际的劳动组织更加接近。通过精心建设基地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在现代化技术装备、工作流程及规范操作、生产经营管理、严格的质量体系等方面进行实训,让学生零距离体验企业劳动氛围,使学生能力逐渐达到岗位能力水平,现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中职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现状
1.生产性实践基地现有的运行模式及典型案例分析。(1)学校主导模式;(2)企业主导模式;(3)校企共建模式。
2.我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现状。
(二)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意义
通过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基地功能的最大化,促进企业全面支持中职专业教育,有利于缩短毕业生的就业适应期,增强学生兴趣、提升技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最终促进教学与产业融合,教学与社会融合。
(三)生产性实践效能提升的教育教学理论支持
1.行为导向理论。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教学做合一理论。
4.情境学习理论。
(四)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的策略分析
1.根据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积极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体系。
2.学校组织架构,形成长久有效的管理机制。(1)建立科学顺畅的运行机制;(2)健全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基础管理;(3)建立科学的质量监控与绩效考核方法。
3.适应生产性实训的教学模式。(1)生产性实训的教学组织形式;(2)生产性实训的教学项目;(3)生产性实训的教学方法。
4.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5.加强实训基地的硬件建设。
6.积极开发编写实用、系统的实训教材。
提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原则:以教育为主体的运行方式,以企业化的管理为机制,以生产性的培养为模式,以教学质量为目标的企业化运作体系。引入欧洲餐饮的技术和服务理念,拟建欧洲餐饮生产性实训基地,包括酒水服务实训中心、餐饮服务实训中心。根据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组织不同科目的专业教师组建起实训基地的各个职能部门,如:《酒店营销》、《餐饮服务》、《酒水服务》等课程教师可担任业务部门主管,《酒店管理概况》等课程教师可担任后勤部门主管,从而形成并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各种职能部门。教师运用分层教学法,从课程的授课中可挑选出相对较优秀的学生加入自己的管理团队。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学生产部门在接到业务部门的生产订单后,按照相关科目的教学任务及技能培养目标的不同,根据学校的实训教学任务把生产任务转化为教学任务的不同课题,根据改革现有的专业课程将企业订单的产品穿插于学生的实训中。
使得酒店专业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以科学、有效地运行,增强学生的兴趣、提升技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最终促进教学与产业融合,教学与社会融合。
三、研究中拟解决的问题
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并提升实践实习的效能,必须解决以下几个关键性的问题。
1.实训师资不足。本专业教学及实训师资有一个共同点:较多教师缺乏企业经历,缺乏生产一线的工作经验,需积极输送老师外出培训及引进有行业经验的教师。
2.运行机制不健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研究还处于摸索阶段,还存在管理体系不完善、生产实训任务考核标准缺失等问题,例如实训基地的业务部门如何承接实训性生产任务,实训基地的教学生产部门如何实施教学生产,实训基地的后勤服务部门如何进行核算管理,而完善其运行机制才能提升实训基地的效能。
3.相关领域法律法规缺乏。在校企合作领域与其配套的法律法规较为模糊,国家、企业、学校的责权不明确、不具体,缺乏实践中的可操作性。
四、结语
本项目以“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酒店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立和运营为切入点与突破点,通过对高校、省内外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研究,探索符合我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营的方法和途径,以及找到把生产实训融入专业教学的有效办法。项目将试图借鉴高职高专的成功经验,结合中职的成功做法,依据我国职校发展的特点,对我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进行设计和构想。
参考文献:
[1]卢红坚,陈兴华.基于名师成长案例视角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策略研究[J].职业,2017,(16):2,28.
[2]王国华.职业能力视角下中职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探索[D].南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484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