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校企合作是我国高职院校内涵建设、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分析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高职院校在深化产教融合过程中遇到的困境,提出急需有效的理论支撑、缺乏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产教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不够这三个普遍现象。后以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深化产教融合为例,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9-0177-0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国务院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强调“深化产教融合”,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教职成〔2018〕1号)则为推动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共同育人机制提供了政策保障。从上述文件精神中不难发现,产教融合已经成为国家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加强创新型人才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方针,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路径。
一、深化产教融合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1.产教融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科技革命和产业革新使得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不断涌现。产业的革新升级,对人才的创新性、实践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势在必行。加快校企协同育人、推动产教融合成为高职院校转型升级的“助推器”、促进就业的“稳定器”、人才红利的“催化器”。深化产教融合是进一步推动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化的必然要求。
2.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改革的方向。职业教育源于产业,面向产业,服务产业,与产业紧密结合,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无论是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还是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都将产业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综观全球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就在于其与产业的融合。产教融合集教育教学、生产劳动、素质养成、技能培训、科技研发和社会服务于一体,不仅能促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还能将职业院校和企业的研发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转型,对于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具有战略性意义。
3.产教融合是专业创新发展的动力。专业是学校联系行业企业、服务经济社会的纽带。在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下,产业发展日新月异,新兴业态不断涌现,这既是对高职院校传统专业建设模式的挑战,也是新时期专业创新发展的机遇。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应以产教融合为着力点,以适应产业转型升级为指针,建立学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改良传统专业,建设新兴专业,持续优化专业结构;以职业能力需求变化为依据,更新专业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升专业建设内涵。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只有立足行业,服务产业,才能实现专业建设持续创新发展。
二、高职院校在深化产教融合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1.急需有效的理论支撑。尽管高职院校普遍意识到了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性,也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进行了许多积极的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大多不具备理论特质。同时,各个高职院校对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政策的理解不一样,所采取的改革方式也各有侧重,对产教融合的内涵和基本理论的解读难以形成共识。在产教融合的尝试中,面对所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和新瓶颈,学校还是习惯于依照“惯性思维”来进行处理。在政策执行、制度改革、体系构建和路径安排等较深层次的问题上,理论的学习和应用有待进一步深化。
2.缺乏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要想促进产教深度融合,仅有高职院校的单方面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政府、行业和企业与学校一起发挥多元主体的作用,形成合力。但是,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隶属于不同的上级主管部门,其管理机制和运行方式也各有不同。同时,政府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也未能充分发挥其主导和协调作用。尽管国家与地方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但是却没有具体的操作细则,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缺乏资金上的扶持与政策上的激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相比西方发达国家对产教融合的支持力度,我国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面的立法工作有待加强。
3.产教融合的深度和广度有待加强。目前,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还停留在共建实习实训基地、订单培养和顶岗实习等浅层次、松散型的合作。与企业的高层次、紧密型的合作很少涉及。既无法参与企业核心技术人才的培训,也不具备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的能力,更谈不上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去。反向来看,行业、企业尽管对人才的规格要求非常明确,但囿于人力不足、资源有限,企业很难真正参与到专业、课程建设中去,也很难将行业前沿的理念、技术渗入人才培养的过程。
三、深化产教融合的路径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服务社会发展等内涵指标全面提升的重要路径;对企业来说,深化产教融合则可以取得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即人才储备和技术革新。笔者所在的学校在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许多积极的尝试,主要做法如下。
1.三方联动,搭建“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平台。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构建行业、企业和学校“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体系。2018年,学校深入推进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建设,围绕产教融合酒店课程实训项目、实体旅行社门店运营项目、酒店管理模拟方针实训平台三个项目,开展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共育酒店与旅行社专业实训课程和教材资源。依托我校的御冠教学酒店,推进“一店两院”產教融合实践,推动更多的专业和课程开展“前店后院”的尝试。深化与旅游文创、休闲旅游、精品民宿、休闲餐饮、旅游电商等新兴市场企业的合作,逐步优化校外实习基地的结构。此外,依托校企合作实训平台、实习基地等产教融合对接平台,校企联合打造技术技能研发基地。校企联合开发的成果不仅能应用于行业,更反哺于教学,实现产教研深度融合。
2.对接行业,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接文旅产业需求,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岗位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为目标,充分依托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和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行业指导作用的衔接,形成文旅产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协同育人模式。同时,大力加强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教学体系的建设与改革。以行业发展和企业需求作为人才培养方案调整的依据,合作企业全程参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与调整修订。构建适合于面向江苏乃至全国文旅产业、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文旅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强化培养文旅产业通识素养的通识教育课程,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素养、可持续发展与创新创业能力。校企联合开发基于产教融合的校企特色实践课程、操作标准和教材,形成一批具有校企合作酒店管理、烹饪、旅游管理、旅行社、空中乘务等专业典型特色的企业课程、课程标准和企业教学案例。
3.内培外引,培育“双向互通”的校企合作师资队伍。深化校企合作,聘请文旅行业具有较高影响力和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精英,如产业教授、能工巧匠、高阶主管、运营骨干等作为企业专业带头人、兼职教师进入教学岗位,全面参与教学、科研和学生实践。与此同时,搭建双师培训基地,“一师一企”对接基地和“教师企业工作站”等校企合作实践平台,有计划、分批次地派遣骨干教师到企业接受行业培训、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学校和企业合作制订双师队伍培养计划,实施教师分类培训制度。安排教师深入对接企业和工作站,指导学生实习、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调研、开发教学资源、开展生产实践、产品研发等校企合作课题、社会培训和服务等项目。
参考文献:
[1]季跃东.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创业教育机制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5,(1):115-116.
[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14〕19号.
[3]徐叶军.产教融合视域下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创新[J].职教通讯,2017,(10):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484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