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师生物专业《人体组织解剖学》课程改革与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研究分析了高等师范院校生物科学专业《人体组织解剖学》课程特点及现状,并借鉴国内外教改思想及经验,探索适合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方法,以期为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生物科学工作者和生物学教学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科学;人体组织解剖学;探索;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8-0122-02
  《人体组织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主要功能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是高等师范(以下简称“高师”)院校生物科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但由于该课程教学内容较为繁杂,涉及较多的专业术语,描述性知识偏多,理论性强,需要记的知识点碎而且连贯性差,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出现兴趣不足、积极性不高以及产生畏难情绪等情况。另外,随着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及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对缩减课时,以及新知识不断涌现,生物学各学科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必须相应地实行变革,《人体组织解剖学》的教學目标、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都需要与时俱进。本研究分析了高等师范院校生物科学专业《人体组织解剖学》课程特点及现状,并借鉴国内外教学改革思想及经验,探索合适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方法,以期更好地达到夯实生物学基础及培养具有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复合型优秀生物科学工作者的目标。
  一、高师《人体组织解剖学》课程教学现状
  《人体组织解剖学》属于研究人体形态结构与机能的基础课程。学好该门课程,不仅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基本科学素质,还与学生接下来要学习的《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其他课程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目前高师《人体组织解剖学》课程教学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课程效果差。这与该课程的自身特点有关,该课程属于形态科学,是一门较为古老的基础学科,内容较为复杂,涉及专业术语较多,需要记忆的知识量大且晦涩难记。教学方法僵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以课堂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法,实践教学缺乏,课堂教学通常枯燥乏味,学生也常常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同时实验教学环节薄弱,多以静态的观察切片、模型、标本为主,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实验课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另外,虽然该课程是研究人体的一门学科,但又不像医学院开设的《解剖学》课程那么深入,也没有《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等课程那么前沿。这些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该门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学生考研对《人体组织解剖学》课程的影响。高师院校生物专业报考率逐年攀升,“考研不考解剖学”成了影响人体解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多数高校的生物相关专业和科研院所考研要求的考试科目中并没有该门课程,而师范院校几乎没有该课程的硕士点,如果去考医学相关院校,又难以与医学院的学生相竞争,因此学生在考虑考研方向时往往不选人体解剖学。既然考研不考解剖学,很多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就较为不重视。
  最后,《人体组织解剖学》在高校科研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高校教学和科研是相辅相成的,但由于该课程的自身特点,使得其在高师学生和教师心中的地位逐渐降低。该课程教学内容无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不如医学院[1],甚至许多实验室只是有一些模型,根本没有活体标本,部分教师并非专门从事人体科学研究的,本身专业水平就十分有限,这些都限制了该课程科研工作的发展。
  二、高师《人体组织解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针对目前高师《人体组织解剖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借鉴国内外教学改革思想及经验,我们对该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探索。具体在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进行了创新性改进。
  1.课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高师《人体组织解剖学》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其教学目标是阐明人体结构与功能以及人体各器官、组织和细胞的组成和分布规律,让学生初步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为后续的《生理学》、《免疫学》等课程学习打下基础。但是,我们高师院校的教学目的不同于医学院校,主要是要帮助学生认识人体的组织结构和解剖结构,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这种结构具有的生物学效应以及其对功能的影响等,让学生学会观察人体结构,理解组织结构的内在关系。此外,生物科学专业的其中一个培养目标是培养优秀的中学生物学教师,而本课程是生物师范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课程目标需要适应中学生物教学。在对中学生物学知识点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实践教学改革思想体系内容,经过分析研究,我们对教学目标做出适当的调整,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四大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在各系统、器官等章节内容的学习中,重点掌握与功能密切相关的结构,强调理论与实际结合,注重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提高。
  2.课程教学方法。以往的教学方法往往以教师为中心,以“满堂灌”、“填鸭式”的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在课堂上几乎没有机会主动思考和主动提出问题,这经常会导致学生对新知识“左耳进,右耳出”,而且学习兴趣也逐渐降低。所以,教学方法上需要改革,要采用新方法去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首先,转变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针对高师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对该课程的认识不足情况,作为老师,需要从绪论开始对学生加强思想认识。如,在向同学们介绍人体解剖学的发展史时,可以多介绍一下我国古代科学家们在人类解剖史上做的贡献。此外,向学生介绍本学科研究的新进展,让学生明白本学科虽然古老但仍在持续不断地发展。自然界的奥秘很多,只要努力发掘就会有新收获,我们人体结构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一个尚未完全揭开的“谜”,因此要鼓励学生认真学习解剖学知识,去探索和发现人体的奥秘。
  其次,讲授理论知识要紧密联系实际,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人体解剖学属形态学科,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繁多,如若不联系实际,学习较为枯燥。因此,只有把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才会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如在讲“骨的化学成分”时,联系青少年坐姿不良影响骨的形态而老年人则容易发生骨折的原因,这样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其思维活跃起来。再加上教师的适时因势利导,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深入认识并获取和掌握新知识。这样就有效地把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学生不但能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还可以发挥出自身的创造力,让枯燥的课堂变得更加有趣[2]。
  第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加强实践教学。现在的大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他们对任何事情都希望有机会亲身参与。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我们构建了立体化课堂,采取灵活多样、富有特色的教学方法(如活体教学法、数字归纳教学法、角色互换教学法、启发式、推理式、发现式、实验式探究等),调动学生触觉、听觉、视觉感受,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积极学习,给予每个学生思考、创造及展示的机会。常常让学生就学过的知识自编和收集“顺口溜”,如关于喉软骨的“顺口溜”有“甲状软骨是老大,环状软骨唯一全;杓状软骨有一对,会厌软骨仅一片”等。学生不仅学习兴趣提高,而且收集、抄写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深入学习记忆的过程。另外,还有些教学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归纳,然后列表比较。如三种肌纤维各自结构特点、男女生殖系统组成差异等,通过列表比较,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清晰。另外,在几个相关联的章节讲完后,还会提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综合性问题要求学生去思考、讨论和解决。这样一来,学生们既掌握、理解了解剖学理论,还解决了实际问题,明显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3.课程教学评价。考试是督促学生全面、系统复习所学课程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反映学生分析、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反映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对于《人体组织解剖学》课程的考试,我们采取理论考试、实验考试、平时成绩三部分相结合的考核方法,综合考评学生成绩,理论考试还是采取闭卷考试;实验考试则采用开放式考试,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口述实验基本原理并进行实际动手操作;平时成绩则包括平时的考勤、书面作业、实验报告、分组任务完成情况等,主要检查学生平时是否按要求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从而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科学学习态度的养成。
  参考文献:
  [1]文学.高师生物系人体解剖学教学的困难及对策[J].解剖学研究,2003,25(1):73-75.
  [2]刘娟.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绪论教学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14,(10):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487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