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新型产学研平台的师徒制职业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职业院校教学实践中存在学生创新能力与应用技能不强等现象。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将职业院校牵头新型科研平台与师徒制结合,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应用型人才做出有益探索。
  关键词:新型科研平台;师徒制;实用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7-0264-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扩招,客观造成高等职业学院生源质量不断下降,培养出的学生无法满足社会和行业企业需求;同时社会对职业院校学生认同感相对不高,就业上的高不成低不就,使职校生在就业上面临边缘化困境,“职校无用论”等舆论推波助澜,职校学生厌学乃至自暴自弃等情绪严重,如何用现有资源,突破发展瓶颈,培养出产学研用结合,社会急需的高素质职业人才,是职业教育者都面临的重要问题。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以新型的产学研平台建设为载体,将传统师徒制教学焕发出新生机,走出培养人才的新路。
  一、基于新型产学研平台的师徒制模式构建实践
  按照国家教育发展总体目标要求,结合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贯彻实施,本着产业急需、国内水平一流的建设思路,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牵头单位,聯合省内一流高校贵州大学、科研单位贵州农科院、行业主管部门、行业领先特色研究机构、共建贵州国际健康标准水果及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建设,充分发挥相同或相关学科领域人才技术优势,集聚整合资源要素,推动省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与行业重点企业的深度融合,组建高层次创新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深入探索建立“多元、融合、动态、持续”的工程研究模式与机制,立足于贵州山地特色资源,针对高标准种植,无公害病虫害管理、动态贮藏保鲜、深加工及质量安全控制产业化技术需求和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全面开展基于平台师徒制探索,培养该领域高层次创新人才与专门人才。
  师徒制是人类教育最初形态,在现代教育和学校出现前是知识与文化传承基本方式,通过此模式,培养出需要的专门人才,为推动经济社会及人类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科技发展,现代教育高度发展的今天,师徒制经过不断创新改进,在教育的各个领域都焕发出新的生机,但在职教领域,由于传统认识和资源限制,仍然存在不能满足需要的方面,我们以产学研用结合新型平台为基础,探索出适应职教特点新路,搭建教育和人才培养立交桥,从根本上解决职校生边缘化窘境。
  二、基于新型产学研平台的师徒制模式实践
  1.统筹协调,构建基于新型产学研平台的新型师徒制模式。平台多方协同构建教育培训实践体系。共同制定教育、实习实训方案,学校根据教育部及核定人才培养目标,高层次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研发中心发挥前沿高端人才培养经验,企业根据现实及未来岗位需求,共同协商制定相应方案和计划。整体培养方案中要突出学生能力,特别是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内容,细化到具体项目与任务,通过项目化和具体工作任务开展能力锻炼。针对性安排教师和实习导师。利用多方合作,多层次人才充裕的有利条件,彻底弥补传统职业教育和师徒制的不足,改变以往粗放式教学与实习现象,采用“多对一”、“多对多”的导师型模式,每个指导团组均有来自不同单位、不同专长的老师,实现了一个学生可以至少有2个以上的师傅,学徒可以吸纳各方专长,融会贯通,加速创新创业所需知识与技能的积累,增强多岗位适应性。这种基于新型产学研平台的新型师徒制指导模式闭环指导模式,每年协作单位均会开放典型核心场地作为教学实习场所,安排参与人才培养的专业人员,学校安排校内教师,共同指导若干名学生。教师参与培养指导学生的同时得到了现场学习研究的机会,为“反哺”教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多方指导教师通过亲身参与,对基于新型产学研平台的新型师徒制指导模式的实施有亲身体验,进行相关研究与思考,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在校内和校外双向交替,使学生在课堂、前沿研发实验室和工程中心、企业实验室检测室、生产一线和创新创业园地之间无缝对接。
  2.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全面激发学生兴趣与动力。真正进行学业积分、实习业绩考核、实习表现和实习成果不仅进入学校评价体系,也成为就业和深造的有力砝码。充分利用各种类型合作单位的资源,引导学生快速进入、了解并适应以后面临的各种环境,确保实践环境的真实和有效性,让受教育者充分了解不同环境岗位的内涵;发挥多系统教师队伍的优势,不考虑名气和资历,挑选真正适合受教育者的兼职教师,组成校外团队,充分把握挖掘校外团指导机会,构建基于创新平台和项目的良好新型师徒关系。引入合理的激励机制,改变传统评价模式侧重分数的不足,注重业绩与成果评价,从实用、未来开发前景、体现的个人潜质等多方面全面角度评价学生的成绩。合理动态地安排时间,充分考虑学生兴趣、个人发展及产品前景,激发受教育者兴趣与动力。
  3.整合全社会有用资源,提供培养与发展最大合力。基于新型产学研平台的合作各方为受教育者提供各种便利,职高学生能顺利进入以往本科乃至研究生才能进入的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大型企业研发中心,对整体培养氛围的提升是无法估量的,同时校外参与单位在安排学生食宿等方面也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受教育者面对的是以进入一流的实验研发中心去代替憧憬想象,以实际的真实的生产去代替传统由学校虚拟的工作;以实际的项目开发和生产实践经验去代替传统教师来源于经验或资料的要求;以实际的职业经历和能力要求去代替传统学校简单的课堂教学秩序要求;以实际的各领域专家去代替传统学校教师承担的职能;以实际的满足岗位需求和成果评价去代替简单的传统的卷面评价;以多元主体综合评价体系去代替传统的教师单一评价体系。
  三、基于新型产学研平台的师徒制模式取得的效果
  1.促进多赢形成,人才培养效果明显提升。基于新型产学研平台的师徒制教学模式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培养效果,实现了学生、学校、参与各方和社会多赢局面。学生得到融合进创新创业能力和实操的机会,摆脱了一线工人的宿命,有机会进入到可能的多个场景进行学习和实践,个人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均得到大幅锻炼和提升,升学和就业自如切合,创业和就业视兴趣和能力选择,拓宽了职业前景和高度;基于新型产学研平台的师徒制教学模式提高了参与各方的认可度和选才面。高一级研究与人才培养参与方能在培养的过程中全面了解受教育者,摒弃了对职高学生的传统偏见,收获了动手能力强的新人;参与企业和其他经营实体,能在实习实践过程中,有机会提前接触、考察和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提前完成潜在员工的“试用期”考核,能够针对性地进行人员调配和培养。提高了人才使用方对学校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开展新式培养,学校还在相关的教学环节加入创新创业、高一级研究及应用企业的文化和技术管理等内容,有利于针对性教学,提升学生的适应性,更能在离开学校后找到对新单位的归属感和认可度。2017年招收的8名新型平台试点学生,素质和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和广泛认可,报名参加专升本考试的学生,均被第一志愿录取;希望就业的学生,均被目标单位录取。
  2.打破传统分工界限,促进各方深度融合和“产学研用”良性发展。基于新型产学研平台的师徒制教学模式促进了参与多方的深度融合。传统上,高校、科研机构、职校和用人企业各自分工,交叉联系较少,但通过新型产学研平台建设和育人这个目标,模糊了各单位间的传统认知,使高校和科研机构深度介入职业应用教育,弥补了经验和资源上的不足,用人企业根据生产与发展需要,有机会在学校建立小型生产线和中试线,满足发展需求,职业学院也能提升学校的竞争力,突破发展瓶颈;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与就业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竞争力,社会和创新创业园区也得到充满活力与竞争力的企业和人才,降低培训费用,增加活力,真正实现产业各方深度融合,获得需要的人才。基于新型产学研平台的师徒制教学模式促进了“产学研”项目的良性发展,能够让高等院校、专业科研院所的前沿专家有更好的机会与平台重视一线生产,促进成果的转化,提升活力;可以让有能力有意愿的职业院校教师和学生有机会参与高层次研究,可能下沉参与企业解决一线实际问题的工作,有利于根据个人兴趣与特色,进行发展,增强整体流动性与活力,在提升自身科研等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相关企业的整体科技能力,为产学研用相结合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张赛,夏德印.职业院校现代师徒制的探索与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215.
  [2]蔡玲玲,许颖.试析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观念对古代职业教育的影响——兼谈对师徒制的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19(7):35-38.
  [3]彭桂枝.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7,20(3):53-5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488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