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个性鲜明的当下如何构建和谐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教育本质为“教书”和“育人”,二者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缺一不可。但在传统教学中对二者关注的失衡则导致了各类班级问题学生的出现,和谐课堂的建构可能亦便随之降低至零概率。且家长和教师惯常的表达不满、斥责,甚或体罚、而忽略对其内心需要的关注的处理方式,却使得学生的问题在未解决的基础上反而愈趋严重。
  关键词以静制暴;以引导把;呵护体验;促和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6-0178-01
  对此,教师应真正体察问题学生的需要,平和化化解矛盾,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和谐课堂建构目标的形成。下面,我便以暴躁型、懒散型、留守型问题学生为例,分别通过以静制暴、引导把关与呵护体验的方式满足其需求,促力小学数学和谐课堂的形成。
  一、暴躁型学生——平和规劝,以静制暴促和谐
  小学生具有极为旺盛的身心活动诉求,所以,其在静态且需大量思维力的数学学科课堂中,不免会时而释放其诉求,表现为扰乱课堂秩序的一系列言行。对此,教师应理性地认识到此人格形成的原理,通过无攻击性的平和规劝促进课堂的和谐与学生的心理健康。
  例如:在我所带的班级内有一位因脾气暴躁而闻名全校的学生,在数学教学课堂上,在我叫他回答问题时,其便会将他的桌子重重地推动前面同学的椅子,在不具善意的“不会,有问题吗?”的回答之后,面对前面同学气愤的眼神,他则又向前用力推了一下桌子,前面同学无反击之力,便气愤地哭了。面对此,我并没有对其大声呵斥,而是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平和地让其先坐下。因为在此形式下除却平和规劝的任何行为都将引起他更大的暴力反应。在课下,我则在向其以前班级教师了解情况后发现:几乎每个学期教师鉴于其课堂捣乱的行为都会请家长到学校写下保证书,且家长回家后同样会对其打骂。在此之后,我便明白他的暴躁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教师和家长的暴躁与恶意,于是,我并没有告知其父母他在课堂上的暴力事件,而是找他单独交流,对其平和规劝。这样的善意使他亦收起了攻击的棱角,课堂捣乱行为亦有所收敛。
  二、懒散型学生——家长监管,以引导把关促和谐
  小学生的自律意识较为薄弱,对知识和教育的重要性认知程度低,因此,在成长发展道路上,其最需要的是最亲近的父母的引导与监管。但现代沉重的就业和生活压力却剥夺了父母的亲子教育时间。因此,教师在面对学习懒散型学生的问题上,应多与父母沟通,让其真正担负起监管引导孩子的责任,同时促进数学课堂的和谐建构。
  例如:班内有一位同学课堂听讲态度懒散、作业很少能够按时完成、数学成绩也一塌糊涂,在我多次提名催促后,其状态依旧没有改观。对此,我则从其家庭影响切入,通过与其父母私下的沟通发现,其父母很爱他,但是孩子几乎每天都不能看到他们,因为父母早出晚归,其在家里的时间孩子几乎都在休息。因此,其没有时间再去插手关于孩子学习情况的事情。对此,我则从其自身工作出发,向其讲述了孩子未来对社会的适应与在此环境中的发展皆需要知识做基础和底气等的道理。其便深知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问题,且决定两人中其中一人换一份能够按时上下班的工作,以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孩子相处,有更多的精力指导其学习。一段时间过后,这名同学的精神状态、学习成绩皆有了明显提升。
  三、留守型学生——严重缺爱,以呵护体验促和谐
  小学生的理性思维尚未成熟,而其言行趋向则更多决定于其感性化的情绪体验。在此心理特点基础上,爱与呵护给予的心灵归属需要满足与否则几乎决定着其情绪和言行的走向。但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家庭生活负担的逐步沉重,有一部分的学生父母则选择了外出务工。这是一种在现代经济发展条件下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但由此带来的留守儿童的增多与其学习、心理问题的生发便亦成为教师在教书育人的本职责任下亟需关注的一大问题。
  例如:班内一位同学在数学课堂上拿卡片玩,在多次警告后,其并无理会,我便一气之下将其卡片做了没收处理,但是这位同学却对此无法接受,大闹课堂。我并不认为这样合情合理的处理方式会对孩子的情绪产生如此大的影响,所以我便在课下去向别的老师询问这名同学的基本情况和表现,并通过电话与其父母进行了交谈。我发现:这名同学的父母进城务工,其由爷爷奶奶照看,同被爷爷奶奶照看的还有表兄妹等共计11个孩子。所以,除却生活起居,爷爷奶奶再无力给予其精神上的爱与呵护。这种被忽视的孤独感受在长久时间的积淀下,不仅表现为较差的成绩,亦爆发为叛逆的执拗与吵闹,也即课堂中的由没收卡片引发的事件。对此,我便在与其爷爷奶奶、父母沟通,以让其看重两方之间的心灵沟通与爱的表达的同时,在数学教学课堂上、在课间活动中、在外出游玩儿时,我皆会非常关注这个孩子,让其感到来自老师的善意与爱。一段时间过后,这名同学相比于以前而言变得更爱笑、更爱交往,数学课堂学习态度与情绪也比较认真平和了。这便是爱与呵护的力量。
  综上,有效的教学需要班级学生群体的高度配合及学生主体良好的心理情绪状态,此即为“教书”之“育人”的前提,亦为建构和谐、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肖长珊.小学课堂行为不良“问题学生”转化策略[J].文教资料,2018(09):237-238.
  [2]叶颖.小学数学课堂环境现状及改善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513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