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5E”教学模式在落实“素养为本”教学理念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5E”教學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式。提高“素养为本”的化学课堂教学能力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所以,本文以“氯水的成分探究”为例,阐述了如何运用“5E”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以便更好地落实“素养为本”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5E”教学;素养为本;氯水的成分
  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是“素养取向”化学课堂教学所秉持的基本理念。它倡导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展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如何有效地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一直是教师们关心的议题。“5E”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该模式可促使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提高探究能力,符合“素养为本”的教学理念。因此,本文在介绍“5E”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将以“氯水的成分探究”为例,具体阐述其在落实“素养为本”教学理念中的应用。
  一、 “5E”教学模式的简介
  “5E”教学模式是美国生物学课程研究所(BSCS,1989)根据Atkin-Karplus学习环提出的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共由5个环节构成,分别为引入(Engage)、探究(Explore)、解释(Explain)、精致化(Elaborate)和评价(Evaluate)。由于这5个环节都是以“E”(英文)开头,所以形象地称之为“5E”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通过自己的参与来获得知识,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从而实现高效课堂。
  二、 教学实例及分析
  下面以苏教版必修一教材中的《氯水的成分探究》这一节为例,来阐述“5E”教学模式在落实“素养为本”教学理念中的具体应用。
   (一)引入
  引入是“5E”教学模式的开端。这一环节需明确学生的学习任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求知欲。老师可通过情境素材,如:图片、小视频、新闻事件、史实材料、小实验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以小视频形式播放某地氯气泄漏事件,接着抛出问题:在视频中,消防人员通过水和工业碱来处理泄露的氯气,为什么可用烧碱中和游泳池中溶有氯气的水呢?引起学生的思考和猜想:氯气可溶于水,得到的溶液也许呈酸性;氯气也许能与水发生反应等等。从而导出了本节课探究的主要问题:“氯水成分的探究”。通过层层问题的刺激下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和内容对氯水成分进行探究。
  (二) 探究
  探究是“5E”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在这一阶段,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通过层层问题设疑,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探究,教师适时地给予必要的指导。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凸显了新课程提倡的“素养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师引领学生分组讨论,按照“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这一科学研究的一般流程进行合作探究。在这一环节,学生通过氯气泄漏的处理作出假设:氯气溶于水,与水发生反应,生成酸性物质。教师设疑:如果氯气溶于水发生反应,生成酸性物质,那酸性物质是什么?引导学生从反应物元素的种类,进行推测并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学生推测酸性物质为盐酸,并且设计了实验方案检验H+和Cl-。实验结果证明氯气与水发生了反应,产物中有HCl。在用pH试纸检验H+时,意外发现试纸最后被漂白了,学生对此现象产生疑惑:是什么物质使pH试纸褪色?交流讨论后,同学们得出以下推测:1. 可能是盐酸使pH试纸褪色。2. 可能是强氧化性的氯气,使pH试纸褪色。3.
  可能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其他物质。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最终发现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其他物质。
   (三)解释
  解释是“5E”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学生根据前两个阶段的认识和体会,总结探究结果和方法,并用化学符号将其表示出来,教师进行补充和完善:
   1. 引导学生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上推测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漂白性物质——HClO,该物质不稳定,见光易分解。2.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HClO,提醒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用可逆符号,并试着让学生分析为什么要用可逆符号表示。学生则从氯水的颜色分析,因为氯水呈黄绿色,由此可见氯水中含有Cl2,说明氯气和水的反应不彻底,故要用可逆符号表示。3. 氯水的成分中含有以下这些微粒:Cl2、H2O、HClO、H+、ClO-、Cl-、OH-。4.
  归纳实验探究的一般思路:提出问题→形成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检验→发现新问题→……→得出结论。
   (四) 精致
  精致是“5E”教学模式的拓展提升环节,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思考并参与讨论,如让学生解释课前的问题,或是让学生将新的概念或方法技能应用到新的情境中,从而使其内化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
   1. 回答课前问题:为什么可以用碱溶液中和泄漏的氯气?2.
  利用本课的探究方法,解释新的问题:向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可见红色褪去,试分析原因,并设计实验验证。
   (五)评价
  评价是“5E”教学模式的巩固提升环节。评价渗透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其不仅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不足,不断反思,深化所学内容;同时也能帮助教师发现教学的不足,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更高效的课堂。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通过课堂提问、小组交流讨论、纸笔评价、观察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也可以结合学生自评和互评等评价方式,其中,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反思将尤其有助于学生认知策略的发展。
  总之,“5E”教学模式对“素养为本”的教学实施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该模式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每个环节的主体都是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在该教学模式中,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学会与同学合作探究,学会用证据进行分析推理,这对于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徐广宇.“5E”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物教学,2017(24):7-8.
  作者简介:
   张秀红,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535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