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作文教学的有效指导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很多小学生都不知道如何寫出精彩的作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有效指导学生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积累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主要论述了小学语文课作文教学的有效指导,保障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作文教学;有效指导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对于写作教学都感到力不从心,虽然在写作教学当中花费了很大的精力,但是却没有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小学语文作文就是将学生看到的、想到的内容利用语言表达出来,虽然说起来简单,但是落实起来比较困难。以下提出了小学语文课作文教学的措施,为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效率的提升提供参考。
一、小学语文课作文教学存在的不足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学校的作文教学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心理,因此当前小学语文课作文教学最重要的是学会关注学生的个性心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采取有效的指导措施,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以下是具体的问题:
第一,当前小学语文课作文教学都是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向学生传输写作知识,而学生只是在被动接受。
第二,教师过于重视作文批改环节,没有投入精力研究作文教学方法,因此当今小学语文课作文教学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导致小学语文课作文教学过程只是在适应应试模式。
第三,小学语文课作文教学的内容和操作缺乏完善的体系,学生不知道如何提高自身的作文水平,只是在应付教师布置的任务,各年级的习作教学又缺乏联系,导致小学语文课作文教学不够深入。
二、小学语文课作文教学的有效指导
1.结合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
通过语言学习,使人们利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学习了语言知识之后可以听懂别人话语,理解别人的思想,此外也可以利用语文知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将自己的思想记录下来。例如在学习有关亲情类作文题材的时候,教师应该注重分析文本的立意和选材以及修辞方法等。此外还要利用课堂资源,为学生准备主题相似的作文,引导学生学习其他作文的优点,借鉴他人的措辞和立意等,这样可以有效指导小学语文课作文教学。
此外小学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可以阅读语文课文,也可以阅读课外书。当今的小学生在课余时间都是在看动画片、电视剧,或者打电脑游戏,他们很难自觉阅读。为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要准确提出读书要求和方法,规定学生每天都要保证半个小时以上的阅读时间,并且和家长沟通,要求他们督促学生阅读,长期下来,学生就会养成自觉阅读的好习惯。此外教师要提出要求,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摘录好词好句,写出读后感,保证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词汇,拓展学生的视野,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利用各种优美词句,保证写出来的作文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2.重视口头作文训练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的特点,通常学生都是首先发展口头语言能力,其次再发展书面语言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利用这个特点,指导学生的习作,发挥出学生说的优势,让学生通过先说、多说、详细说,以此为基础再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要提出具体的要求,首先明确写作规定,使学生的审题能力不断提高。其次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准备素材,方便教师检查学生材料的准备情况。说作文的形式非常丰富,可以让学生自己说,也可以邻座互相说。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写作内容,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鼓励学生的创新性
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幻想能力,这样可以保证他们的作文具备很强的创造性。以自主作文为基础展开创新作文,让学生大胆想象,保证写出来的作文可以具备自己独特的个性。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以延伸教材内容,因为小学语文教材当中存在很多想象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结合阅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想象力,由此再进行练笔。此外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插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课文的插图浓缩了课文情节,因此教师可以引发学生猜想插图中的内容,为学生创造想象的空间。小学生都喜欢童话故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材料,再添加适当的想象,利用童话形式表达出来,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想象力。
4.重视训练
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借鉴典型片段,让学生模仿其中的修辞方法等,写出一段话或者一篇文章,此外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现代语言改写古诗文,充分体会诗人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结合儿自己的生活实际,延伸古诗词内容。
小学语文课作文教学的有效指导并不是一件简单事情,需要语文教师不断努力探索,总结教学经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快乐写作。
参考文献:
[1]吴雪玉.浅议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94.
[2]刘晓枚.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2):146.
[3]孔庆德.浅谈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8(49):89-90.
编辑 高 琼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618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