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激励理论”视角下的小学体育教学思考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针对当前小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表现以及行为特点,从“激励理论”视角,阐述了应如何运用激励性语言、激励性游戏和激励性评价,提高小学生体育运动兴趣,提高小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水平,从而促进小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激励理论;以人为本;实践
   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会表现出较高的参与性,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良的行为特点。如很多小学生还没有从幼儿园的状态中跳出来,把体育课与“自由课”画等号,不服从老师的统一调配和管理;再者小学体育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它具有较为典型的集体教育模式特点,这对于自我意识较强的小学生而言,会因缺乏合作认识,在完成一些共同项目上造成一定困难,从而挫伤小学生体育运动的积极性。种种原因给小学体育教学带来了一些难度,如何激发小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内驱动力成为当前重要课题。本文以“激励理论”为视角,对如何通过外部“刺激”,诱发小学生积极参与的内动力,启发小学生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小学生对获得德、智、体的全面发展进行了思考,并以实践为准对此展开了详细阐述。
   一、用激励性语言激发内动力
   语言是小学生与教师最直接且最有效的交流方式。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语言水准对教学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体育教师认为体育运动应该以动作示范为主,不需要太多语言沟通,往往会忽略语言,特别是激励性语言的作用与功效,即使使用一些激励性教学语言也比较模糊和敷衍,诸如指向性不明的“很不错!”“太棒了!”等。小学生由于依赖性较强,当教师做完示范或者提出问题之后,他们更习惯的是向他人寻求答案,针对于此,教师可以通过设疑式的激励性语言引导小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如在学习如何进行实心球投掷时,教师可以先不跟学生讲述要领,只是让他们认真观察老师示范,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主动提出哪里不明白,尝试自己总结一下动作要领。再根据学生的提问再次示范,并适当地进行提问。当发现有的学生开始出现依赖性思考时,运用激励性语言:“看得出大家都在用心思考,动作错了也没事,大家积极示范就是很棒的表现,对吗?”而当学生提出自己的认识,如怎样才能避免仅上肢用力的错误动作时,教师则及时地进行肯定:“你看到周围小伙伴们投到你身上赞赏的目光了吗?”学生就会顿时感到增加了无穷动力,纷纷投入到观察与练习中。通过多年实践,笔者认识到激励性语言可以唤醒小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成为他们快乐体育的源泉与动力。
   二、用激励性目标促进积极性
   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比语言激励更能够促进小学生体育运动积极性的就是好的成绩。没有比一次次的成功更能够让学生体验到那种运动的喜悦与自信,更能够激发起他们的兴趣,促使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运动练习中。而要想让小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就要给他们制订一些具有挑战性但能够通过一定努力完成的激励性目标,让每个孩子都能够享受到获得好成绩的快乐。如在教学“立定跳远”时,在第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任意分组,分别体验立定跳远的几个步骤,然后根据各自练习情况分出不同层次进行分组分層。在第二课时就按层次进行分组,并给每个小组制订不同的练习目标。如第一小组不设定具体目标,只需要根据老师示范动作进行练习,要求只要和老师动作相似;第二小组要求学生尽量达到老师在地上画出的目标距离,立定起跳动作规范;第三小组要使用长1.6m的障碍物,要求起跳时要摆臂,起跳角度尽量保持在30°~50°之间,落地稳;第四小组要使用高大概在30 cm,长度是1.6m的障碍物,要求学生摆臂有力,起跳的角度在30°~50°之间,起跳时腾空要高,落地必须稳。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所在组的目标,并且完成第一组目标之后可以挑战第二组,依次提高,这样就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地朝向更高目标前行,培养了他们体育学习的主动性和不断挑战自我的品质,享受到了体育带给全身心的促进与发展。
   三、用激励性竞赛提升技能
   成为胜利者是每个孩子的梦想,竞争意识几乎存在于每个学生的思想之中,尤其是在体育竞技的角逐中,更能够激发起小学生的“斗志”。抓住孩子的这种心理,适当地组织一些激励性竞赛,不但能够增加体育运动的活力与动力,还可以帮助学生通过竞赛提高体育技能。如在教学生踢足球时,就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水平,将他们进行合理分组,然后小组间两两对决。赛前不但要指导学生正确的要领,还要给予他们充分的鼓励。比赛途中,未上场的学生充当啦啦队,教师要和啦啦队一起为赛场上的“运动员”加油呐喊,营造真实的竞赛氛围,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般发挥出最大能量。赛后要对两组进行客观性评价,既要肯定赢队的成绩,也要鼓舞输队的士气,要指出双方在比赛中存在的问题,提醒赢了的学生不要骄傲,输了的学生也不要气馁。不但要让学生学会正视输赢,还要让他们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老师的激励下、自己的反思中不断提高体育技能。
   所谓教有法,法有度,过度的激励就会成为伤害。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学会适度激励,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符合学生现状又能够满足学生长远发展的激励体系,把握好激励的时机与频率,正确选择激励的方向,按“需”激励。
   参考文献:
   [1]谷进朝.基于“激励理论”视野下的小学体育教学[J].体育师友,2016(3).
   [2]张战涛.激励理论视阈下的体育教学探究[J].青春岁月,2012(22).
  编辑 郭小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618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