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沟通三座桥梁助力学生成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沟通是人与人之间思想与情感传递和反馈的过程,有效的沟通是双方达成共识的基础。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特征,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要转变教育与沟通的方式,因地制宜地制定方法。作者根据多年的一线思想政治辅导员工作,总结了如下的策略与方法——沟通三座桥梁,助力学生成长。
  关键词:沟通三座桥梁;助力学生成长;沟通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4-0036-02
  2018年新生入学,相当一部分的“00后”大学生踏入校园,他们拥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强大而又敏感。强大指的是当代大学生有着更为广阔的视野以及更高的社会认知度,电脑在2000年左右逐渐普及到人们的生活中,所以1996—2000年出生的大学生是真正的网络时代的原住民,他们在步入成年、走进大学时所拥有的视野,以及对于外界的了解程度是过往大学生无法比拟的。敏感指的是由于他们开阔的视野,导致了他们过早地、不合理地形成了自我保护意识与个人主义,表现出内心敏感的特征。
  一、建立师生之桥,兼顾好“教师”与“朋友”的角色
  大学教师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导师,也是学生生活成长中的朋友。为了保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的沟通也需要做出一些改变。其实现今学生所渴求的目标就是得到尊重,得到认可。学生教育工作有时出现收效不明显的现象,分析原因可能不是教育的不好,而是学生不愿意接受。建立好师生之桥,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业辅导、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的催化剂。
  首先,要做到张弛有度。有些年轻的教师怕自己威信不够,习惯用冷脸去与学生沟通,这样反而不一定能取得学生的认可,使工作不好开展。对于当今大学生,一味地批评式教育往往得不到好的效果,因此在扮演“教师”的角色之前要先建立好“朋友”的角色,通过这一方式让教育更加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其次,在教导学生时要做到“先给糖、再举棒”,与学生沟通最忌讳的不是学生反驳,而是學生只会“嗯嗯,好”。先通过闲聊或是对学生认可,软化学生的心理防线,再开始督导、劝诫。此外,尝试走进学生生活,由于不能时刻在学生身边,可以尝试走进学生的生活媒体中,例如借由社交平台,如微信、QQ等。
  二、搭建师亲之桥,双管齐下,助力学生成长
  第二座桥叫作师亲之桥,就是指教师与学长家长之间的沟通。在很多教师与学生的认知中,学生已是成年人,过多地与家长沟通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成长,但是通过多年的工作经历,笔者认为与家长进行一定的沟通还是很有必要的。首先,由于教师的标签,学生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疏离,而家长就是高校教师缩小这一疏离的帮手。其次,家长与学校、教师的纠纷事件很多都是由于双方缺乏沟通与信任而造成的,因此,建立良好的师亲关系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保障。
  1.建立联系。在入学报到伊始,做好第一次的家庭信息收集工作,主要包括父母(或主要监护人)电话、住址、工作单位等。同时,在学生出现问题苗头时,尝试与父母进行第一次沟通,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处理。
  2.取得信任。绝大部分大学生都住在学校,远离父母,因此父母了解学校的主要途径是通过与学生进行电话、微信沟通,而学生所反映的信息不一定全面,尤其是当学生出现学业问题或是与其他同学发生纠纷时,其所反馈的信息往往带有自己的主观立场,可能导致父母对真实发生的事产生误会,进而与学校及教师发生矛盾。鉴于此,通过新生家长会与校园迎新的机会多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建立初步联系并取得家长的信任,这将有利于教师开展工作、解决问题。
  3.适度沟通。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虽然十分必要,但是也要注意适度。很多家长希望能够了解自己孩子每一天的学习、生活,然而一位教师可能需要管理几十甚至上百名学生的学习、生活,所以在与学生家长沟通的同时,需要语言精练,以节省时间与精力,做到高效沟通。
  三、建立亲子之桥,帮助学生寻到“温暖港湾”
  第三座桥梁就是亲子之桥,即学生与其家长之间的沟通,这一桥梁的沟通并不需要高校教师过多干涉学生的家庭内部关系,而是通过与学生以及与家长的沟通,帮助双方建立良好关系,从侧面帮助“师生之桥”与“师亲之桥”的建设。
  1.把孩子当成成年人看待。当代大学生希望得到亲友、社会的认可,其中来自父母的认可更能够让其感到成就感。然而在很多父母的眼中,他们仍然还是孩子,有些父母甚至以年轻、幼稚等理由否定孩子所做的每一个决定,这样无疑会影响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关系,进而影响到孩子的独立成长。因此,教师在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中,可以引导家长将自己的孩子当成成年人来看待,给予其足够的支持与尊重,让孩子能够从家庭中得到认可。
  2.学会倾听,学会鼓励。学生与父母沟通出现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父母对于孩子成年人身份的不认可,过多地干涉其日常生活以及做出的判断与决定;二是父母奉行批评式教育,对于孩子的批评教育远多于鼓励支持。这两点无疑都会让学生逐渐放弃向父母吐露心声,从而可能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教师可以在沟通中建议学生家长不仅要倾听孩子的所想,让孩子愿意将内心变化展现出来,同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给予合理性建议,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选择,在其遇到挫折时进行鼓励,帮助其找到症结所在,树立起再次前进的信心。
  3.搭建“温暖港湾”,从柔软处直击目标。当代大学生在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同时,拥有着更加敏感的内心需求,因此每一个学生都会有心理倾诉的需求,而其父母无疑是最佳选择。
  通过上文所提的方法,帮助学生与父母建立起合理、良好的沟通关系,让学生能够把父母与家庭当成心中的“温暖港湾”。同时,通过高校教师与学生家长的良好沟通(师亲之桥),可以从家长处得知学生在学校所不愿意表现出来的问题,再根据教师的经验与研究将教育内容从家长与家庭这一柔软处传达给学生,达到所要的教育目标。
  三座桥梁彼此独立却又相互影响,“师生之桥”与“师亲之桥”是达成“亲子之桥”的基础条件,而“亲子之桥”又是前两者的有效保障。沟通三座桥梁,共同助力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宋宝萍,余博.自媒体时代辅导员与大学生沟通路径的创新[J].高校辅导员,2015,(06).
  [2]陈华,甘雪花,徐天耀.基于网络沟通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09).
  [3]李青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人际沟通的障碍和应对策略[J].传承,2013,(04).
  [4]沈壮海,李岩.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02).
  [5]朱惠娟.“微”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机制创新探微[J].理论导刊,2013,(07).
  [6]王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际沟通障碍及其应对策略[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6).
  [7]罗丙军.提高当代大学生人际沟通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5,(19).
  [8]黄勇.高职院校学生人际沟通问题及沟通能力培养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784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