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校企联盟的土木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基于校企联盟下民办高校土木类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对于切实加大校企合作深度,达到理论和实际相融合,知识与技能相融合,为企业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其研究成果可为其他院校的校企联盟、协同育人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校企联盟;人才培养模式;土木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2-0042-02
  我国建筑业迎来了全面进入智慧建造的时代,对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多[1],高等教育实践中“校企联盟”将成为大学教育发展的强劲动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领》(2010—2020年)明确倡导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鼓励校企合作、产学融合,实现校企共同培养模式[2]。
  校企联盟即学校和企业形成联盟,校企协同育人,有利于推动深度校企融合发展,推动教育供给侧改革,提高院校服务发展水平。本研究基于“校企联盟”背景,立足服务地方经济,对土木类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研究,旨在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一、土木类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高校在校企联盟作用下土木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较少,因此迫切需要对校企联盟下土木类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充分发挥校企联盟作用,校企协同育人,建立适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分析总结具体存在问题如下。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学较少
  根据调查发现,部分普通高校土木类专业学生在大学里学到的理论课程与工程实践应用没有统一起来。虽然大部分普通高校将土木类专业定位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但实际上由于教学设备、实习实践基地等不足[3],对于实践性教学的监控以及管理严重缺失,这就使得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应用型不强、技术不过关,定位不清晰。同时企业很少参与教学活动,不能充分发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工程技术经验,缺乏与行业、企业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传统学术性培养痕迹明显,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不够鲜明[4]。
  (二)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相脱节,不能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目前国内部分高校对于实践性教学疏于管理、监管缺少,导致普通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应用型人才培养无法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在校企联合培养中,大部分高校只是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缺少工程实践经验,创新性不足[5]。
  (三)校企协同育人的创新创业教育成果不显著,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校企联盟被认为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安全以及成本等问题不可能让学生去探索学习,只按部就班地工作,学生的创新性很难被培养出来,校企协同育人的教育成果不显著,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同时缺乏校企合作办学的保障机制,企业对教育的支持力度和积极性都不够高,对大部分企业接受学生实习而言,企业考虑更多的是廉价劳动力的问题,而不是对学生进行真正的專业培养。
  二、基于校企联盟的土木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针对目前土木类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本研究通过校企联盟把专业人才培养、企业成长、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解决人才培养与企业社会需求相脱节的问题,切实提高校企合作的深度,找到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的突破口,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真正达到理论和实际相融合、知识与技能相融合,为企业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应用型人才。
  (一)构建土木类“校企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校企联盟,建立校企联盟合作委员会,大力推进校企合作育人,考虑企业社会需求的变化,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把应用型人才培养摆在根本位置,突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我校深化校企合作,与企业建立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聘请工程技术人员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准确定位人才培养规格,有针对性地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加大校企双方师资交流力度,企业充分参与教学。一方面聘请企业有丰富工程经验的专家到学校兼职讲授专业课程,不定期地开展实践方面讲座,为学生讲授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通过建立流动课堂,使学生能够更快地接触到最前沿的施工技术,也可以更好地步入工作岗位。另一方面对教师进行工程实践培养,让教师也真正参与到工程实践中,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高校要为企业提供进修机会,高校要利用自身的优势,为企业提供继续教育或短期培训等理论教育,提高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理论水平,企业和高校发挥优势进行合作。
  (二)构建土木类“工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校企联盟,共建实践教育教学基地,校企互利共赢。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择优选择适合本专业的培养基地,培养基地的企业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愿意对学生进行培养。对学生在培养基地的学习、实践活动进行过程监控。
  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突出应用、注重实践,建立“工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即工作和学习相结合,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践经验的校外工程有机融合。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加强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达到“精施工、会管理、懂设计”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对学生未来职业岗位进行分析,确定专业的核心能力,设计出培养专业核心能力的项目课程,将专业理论融于核心能力的培养过程,将职业岗位、岗位能力分析形成的专业核心能力与核心协同企业,构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突出职业能力、实践能力的训练。制订“专业实践”相关方案,即首先学生要在企业指导教师的带领下进行跟岗实践,达到熟悉某一项目工作的效果。在跟岗实习达到一定效果后对学生进行“轮岗实践”,让其对整个项目的各个岗位都有所了解。最后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及工作需要让学生达到挂职锻炼的效果。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人才,实行双导师制,一方面可以对学生进行管控,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进行工程实践锻炼。
  (三)构建土木类“创新创业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校企联盟,构建校企协同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强化创新创业实践,主动吸纳学生参与在研应用项目和成果转化,着力促进科技创新育人,通过实训和实战教学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针对企业需求开展专业服务面向改革,加大校企合作深度。
  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效果评价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与创新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按工作过程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近年来学生在各类竞赛活动中表现出色,获国家及省创新创业项目立项、结构设计大赛、测绘之星大赛、混凝土大赛等多项奖项。
  三、结语
  本研究从土木类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出发,紧扣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基于校企联盟的土木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把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化,凝练土木类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建立适用于民办高校校企联盟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努力提高民办高校土木类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
  [1]徐永峰,等.土木工程专业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亚太教育,2016,(5).
  [2]陈联盟,等.土木工程专业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温州大学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16,(5).
  [3]胡建林,等.基于校企联合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河北建筑工程学院与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合作为例[J].教育观察,2016,(2).
  [4]赵宝云,等.校企协同创新体系下的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探讨[J].大学教育,2016,(4).
  [5]沈璐,等.基于“产教融合”理念的土木工程转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教育观察,2017,(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785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