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部编本初中小说阅读教材编排特色与意图解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课文系统,从各种渠道选入题材丰富、类型众多、风格各异的短篇小说或长篇小说片段,按“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两条线交织的方式灵活组织单元,并创造性地在教材的活动练习系统设置“名著导读”栏目,引读、荐读长篇小说,使课外阅读课程化,建构起“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小说阅读体系。明晰部编本初中小说阅读教材量大、面广、体新、意远的编排特色,深刻领会其编选意图,可以发挥小说这种文体独特的教学优势,科学施教,全面育人。
  关键词 教材研究   部编本教材  初中语文  小说  编排特色
  2016年秋季,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开始在全国使用。至今,已有三年时间。除了在教材的课文系统编排了大量的短篇小说(包括长篇小说节选),还在活动系统的“名著导读”栏目引读并推荐了大量的长篇小说。
  部编本初中小说阅读教材编排理念先进,作风务实,既能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体现核心价值观,又能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到纠偏作用[1],具有鲜明的编写个性,蕴含深远的教学意义。
  一、数量多,彰显独特价值
  部编本初中语文阅读教材所选小说数量众多,全套教材6册,课文系统共选文141篇,其中小说19篇,占所有课文的13.475%,仅次于散文(四大文学样式意义上的概念)、诗歌,远远多于戏剧、游记、新闻、传记、寓言、演讲词、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的入选数量。“名著选读”栏目每册出现2次,12次共引读、荐读作品36部,其中,引读、荐读小说7次计20部。七上第一次“名著导读”引读的作品是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荐读的作品共2部,其中一部是孙犁的《白洋淀记事》,此乃孙犁小说、散文的合集。如果加上它,全套教材“名著导读”栏目引读、荐读的长篇小说或中短篇小说合集多达21部,占全部引读、荐读作品的58.333%。
  对于小说,小学语文教学往往采取模糊处理的办法,不但教材入选篇目少,而且教学常常将之混迹于所谓的记叙文,不突出体制、体性。部编本初中语文阅读教材之所以选用、推荐这么多的小说,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学段“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欣赏文学作品”[2]的要求有关,与小说的文体特征、功能有关,与初中生的学力程度有关,与教材编写者对语文教学的理解有关。作为一种结构复杂、容量巨大、内涵深厚,以塑造人物形象、展示多彩生活见长的文体,小说能够发挥独特的优势,彰显自身特有的教学价值,便于学生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多文本、多角度、多层次的阅读,在与老师、同学的深度交流中,在阅读反思、阅读批判的过程中,领会言语奥妙,感受精神伟大,提高语言能力和认识能力,发展创新、求异、复杂思维;便于根治读书少这一语文教学的积弊,扩大阅读量,增加积淀,提升文化品位。
  二、渠道廣,汲取多方营养
  部编本初中小说阅读教材来源丰富,渠道广阔,类型众多。课文系统所选19篇小说,文言6篇,白话13篇;中国作家写的15篇,外国的作品4篇。引读、荐读的21部小说,文言6部,白话15部;中国的作品12部,外国的小说9部,外国作家国别涉及英国、法国、俄国(包括苏联)、美国、日本等5个国家。
  入选课文系统和“名著导读”栏目的小说,既有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有中国现当代小说的顶尖之作,有外国一流作家如莫泊桑、契诃夫的代表作品,也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岩》这样的红色经典,鲁迅先生被选入的小说有3篇。部编本小说阅读教材还收入了发行量巨大、深得全球青少年喜爱的《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这样的流行作品。从选文看,既体现了对经典的推崇、对标志性作家的尊重,也展示出标准的多元。注重语文性的同时不忘适切性,强调经典性的同时注意多样性,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小说携手登场,科幻小说、讽刺小说、志怪小说纷至沓来,古今中外、各种题材、各种类型、各种风格的小说,一起进入初中语文课堂和课外阅读,进入学生的言语系统和灵魂世界,让他们与作品中的人物晤谈,与多姿的话语方式对话,与多元的文化交流,在色调斑斓的语言丛林中穿行,在异彩纷呈的思想风景前驻足,去实现语言、精神的双重建构、相辅相成。如此开阔的选文渠道,如此丰富的选文资源,如此明确的选文取向,体现出教材编写者对语文课程立德树人要求的深刻认识、准确理解,体现出通过包括小说阅读在内的语文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心当代优秀文化、尊重全球多样文化、汲取多方营养的自觉意识,体现出语文学科对核心素养注重“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这一“中国声音”的积极回应,显示了编写者从更新的高度、更广的视野审视和施行语文教育的专业姿态和广阔胸怀。
  三、组元活,“人文”“语文”相连
  为解决现有语文教材流行的“人文主题”组元造成的结构单一、“人文”天马行空、“语文”不易落地生根的问题,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灵活运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1],即创造性地把“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这两条线索,明暗交织,前后呼应,形成单元,小说阅读教材也按这样的架构编排。“人文主题”(如“至爱亲情”“家国情怀”)是小说阅读教材组元的显线,“语文要素”(即相关的小说阅读知识、必备的研读能力、适切的阅读方略)是结构单元的隐线,二者有机结合,形成合力。
  不仅小说阅读教材外在的框架进行了创新设计,其内在的格局,也是根据七年级和八、九年级学生实际的语文水平、接受能力,从不同的出发点、按不同的思路、用不同的方法,灵活铺排,结成单元。七年级教材,着眼学生一般语言能力的提升和普适性阅读方法的昭示,教材选文不强调文体,各种体裁的课文以主题统领、组合,与学生的生活接轨,目的在于开放话题,开阔视野,激活思维,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八、九年级,则以文体阅读为核心组合单元(八下第一单元“民风民俗”例外,仍以主题组元,因此,小说《社戏》和诗歌《回延安》、散文《安塞腰鼓》等混编),力求以小说、散文、诗歌、新闻、传记、游记等各类文体的学习,形成集团优势,培养比较专业、精深的阅读能力。八年级以实用性文体的学习为主,没有专门的小说单元;九年级集中学习文学作品,穿插议论性文章的阅读,因此,编入小说单元多达3个。3个单元的排列,在内容上,先接轨学生身居其中的“少年时代”,品尝生活的甘甜与成长的苦涩;接着,进入“明清经典”单元,了解古代生活;然后,通过《孔乙己》《变色龙》等小说的阅读,感受“世态人情”的复杂,解析时代与人物的关系。语文要素方面,第一单元是学生第一次真正本体意义上的小说阅读,编者提示学生从梳理情节入手,试着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人物形象,并联系生活体验理解小说主题;第二单元,要求抓住主要线索梳理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并探讨性格成因,在了解古代白话小说基本特点的过程中感受其魅力;第三个单元,则要求在梳理情节、分析形象的基础上,对小说题旨有自己的看法,理解小说的社会意义,并欣赏小说语言,感受风格的多样。从上面的简单梳理和粗略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人文主题”的呈现,还是“语文要素”的编排,都由近及远、由易到难,梯度明显,层级清晰,注重过程与方法,注重语文知识体系,便于学生拾级而上,登堂入室,组元的灵活性与教学的实效性得到比较完美的统一。每册两次的“名著导读”,也是由浅而深,在大量引读、荐读各种类型小说的过程中,注意整本书阅读兴趣的培养,注意小说阅读方法的渗透、提示和解读能力的升级、推进。   四、体系新,注重“三位一体”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得要领,高耗低效,“原因之一是未能抓住培养读书兴趣这个‘牛鼻子’”[4],只见一本教科书,只会精讲死抠,学生读书少、死读书。
  为改变语文教学精讲加操练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跳出“少慢差费”的泥潭,强化“读书为要”的意识,部编本初中小说阅读教材改传统的“精读”课为现在的“教读”课,变以前的“略读”文为如今的“自读”文。除了课型的变革、课文的变化,教材的体例、弹性、容量也改变了,设置“名著导读”栏目,以教科书为桥梁,引领学生进入书山文海,形成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展的态势。这就建构起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新的小说阅读体系。以九上“明清经典”为例。本单元共选小说4篇,《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是教读课文,由老师带着学生精读深思,目的在得“法”;《三顾茅庐》《刘姥姥进大观园》是自读课文,重在让学生举一反三,顺利迁移,目的是用“法”,提升阅读能力。课后的练习和教材的“名著导读”栏目,则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是课内向课外阅读的自然跨越。《智取生辰纲》课后“积累拓展”的第二题,要求学生课外研读《水浒传》中有关杨志的其他回目,结合本文,写一篇《杨志小传》;《三顾茅庐》《刘姥姥进大观园》课后的“阅读提示”则提醒学生,课外阅读相关章节,联系整部作品,或理清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来龙去脉,或了解刘姥姥在全书的作用;本册的“名著导读”栏目,则是对整部《水浒传》阅读的引导,前后贯通,顺利延伸。
  五、着意远,指向终身发展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是在防止道德滑坡、注重意识形态、提高教材质量、提升教学水平的大背景下诞生的。小说阅读教材无论是篇目的选择、单元的组合,还是导语的撰写、练习的编制,都有很宽的视野、很高的立意。立足育人高度,指向核心素养,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又符合语文学科特性,人文性与工具性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部编本小说阅读教材不仅高瞻远瞩,注意优化顶层设计,而且着意长远,着力具体实施。针对课改初期各地编写的8套初中语文教材的不足,针对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的读书少等关键问题,无论是体系的建构,还是课型的设置,小说阅读教材都创新设计,区分小说阅读的不同课型,并将课外小说阅读課程化,纳入教材体系,鼓励“海量阅读”“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2],让阅读成为学生的生活习惯,在阅读过程中提升能力,这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为信息化时代学生学会学习、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夯实了根基,积蓄了势能。教材如此注重阅读,并要求教师自觉成为“读书的种子”,这对助推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书香社会的建构,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认识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小说阅读教材的编排特色,深刻把握它的编写用意,我们方能科学设计、实施、评价小说阅读教学,充分发挥教材在语文历练、认知发展、文化陶冶、价值引领等方面的功能[5]。
  参考文献
  [1] 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 林崇德.构建中国化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
  [4] 温儒敏.培养读书兴趣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J].课程·教材·教法,2016(06).
  [5] 徐林祥.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作者:胡阳语(1989-),女,江苏苏州人,扬州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郑雪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913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