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当前我国综合高中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与建设路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建设好综合高中,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与教育系统完善的现实选择,也是教育本质回归和教育价值实现的内在诉求。然而目前我国综合高中建设面临着不小的阻力:本应该是普职融通的综合高中变成了职业高中单向贯通、高考改革相对滞后带来的普高与职高配套考核制度不完善、普高与职高融通建设缺乏实质性的操作建议等等。需要各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中学校以教育公平为改革的指导思想、以职业预备教育与学分互认制度作为建设综合高中的教育基础、以内部分轨培养的课程模式作为建设综合高中的行动策略、以制度革新作为建设综合高中的基本保障,在探索实践中加快建设综合高中的步伐。
  关键词综合高中  普职融通  教育机会均等  学分互认  制度革新
  2017年4月6日,国家教育部发布《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要求切实落实普职融通,按普职大体相当的要求,通过构建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合作机制,大力建设综合高中。综合高中再次进入公众视野,成为当前社会热议的话题。如何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做好高中阶段普职融通的制度创新,加大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的共建共享力度,以实现国家高屋建瓴部署综合高中的目的——教育资源的集约化和效益最大化,各级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及高中学校应在国家构建的基本制度框架下探索融通动力,理清目前建立综合高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一步完善综合高中的运行机制,增强政策与制度间的协同性,逐步实现高中教育综合化发展。
  一、建设综合高中的内在诉求
  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高中教育从分轨发展到今天教育部提倡的渗透融通,构建综合化高中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受教育者的多元化、个性化教育需求以及对高中阶段教育价值实现度及教育价值体系完善度要求的集中体现。
  1.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要求职业高中向综合化高中发展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传统以培养某一专门技能为功能定位的终结性职业高中教育已经不合时宜,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当前世界职业教育正朝着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整个生涯教育转变。无论是美国职业教育侧重生涯与技能教育、英国职业教育侧重核心能力培训、德国看重基础职业能力培训或者澳大利亚要求职业培养注重关键能力的培训,都反映出现代职业教育中心的战略性转型。高中阶段的教育想要达到此目标,必须培养学生丰厚厚重的知识基础,转变只掌握某种单一技能的狭隘观念,要求学生具备多元可迁移的职业能力。由此可见,我国教育部提出的普职融通是从引导学校从传授学生单一的、专门的技能向职业世界通用的、普遍的核心技能转变,提高学生面对实际问题的知识迁移能力等方面提出的未来高中综合化发展目标,职业教育向普通教育的靠近与融合成为必然。
  2.世界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提倡渗透职业技术教育理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的融合,采取各种措施通过各种渠道有计划地建设综合高中,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融。在此基础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的职业技术教育建议书》中提出:全民教育和普通教育应该把职业教育纳入其中,以便儿童通过教育更好地适应劳动力市场,进而提高其职场竞争力,拥有高质量的生活和不断发展的机会。各国据此陆续开始了普通教育中融合职业教育内容的改革与探索,其中美国在2000年专门发布了《美国国家技术教育标准》,德国、日本、英国、荷兰、新加坡、瑞典等国也先后实施了融合基础教育与技术教育的基础教育计划。由此可见,职业教育融入基础教育环节,建设综合性学习,让教育面向社会指向未来工作,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我国也应该顺势而为,在中学阶段渗透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容,响应“在中学阶段就应该进行普遍综合技术教育——这种教育可以保证职业的流动性并将引向终身教育”这一理念,势在必行[1]。
  3.建设综合高中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与教育系统完善的现实选择
  在经济全球化和产业技术更新频繁的现代社会,若我们还在继续秉持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泾渭分明的教育态度,是无法适应未来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无论是国家提出的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一个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还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的教育中国梦,都指向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习型社会打造终身教育体系。而打破各级各类教育边界,加强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以适应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高中阶段的普职融通势必成为当今经济社会发展与教育系统完善的现实选择。从教育自身发展的历程来看,無论是最初普职不分的“自然教育”到基于历史使命的分化,再到如今顺应时代发展的再融通,均是教育系统自身发展完善的需要。新时代下的普通高中教育逐渐向多元化、特色化的方向发展,职业高中则更加看中通识教育的重要性,构建综合高中实现普职融通,不但是现在普通高中转变应试教育向多类化发展的现实选择,也是职业高中功能实现的应有之义[2]。
  4.建设综合高中是教育本质回归和教育价值实现的基本诉求
  高中阶段正是学生身心迅速发展的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面临着升学与就业的选择,因此相比小学生与初中生具有非常明显的个人学习倾向与群体分化倾向,集中体现为多样化的学生学习需要。为了满足学生这些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各级各地高中学校不能再延续原有以应试教育为主的老路抑或是职业高中仅仅从提升技能的角度设置人才培养计划,而需要认识到高中教育应该肩负升学与就业并重、基础与发展结合、文化与技术并行等多重任务,从顶层设计出发做好综合高中的建设工作,不断增强高中教育制度的适应性与开放性。普职融通作为为学生提供个性教育的切实路径,能够促进我国高中教育综合化发展,拓展高中教育资源效益优化,体现高中教育应有的人文关怀与高中教育价值优化,是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机会的教育价值基本诉求。   二、当前建设综合高中面临的现实困境
  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到:做好普职融通工作,建设一批综合高中是当前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的一个重要维度,也是职业教育终身化发展的内在诉求。同时国家在《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也明确提出普通高中应加快多样化发展的办学脚步,办出自身特色,通过建设综合高中满足学生的不同个性需要。因此,研究当前我国建设综合高中存在的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1.普职不等值,融通变成单向贯通
  综合高中是区别于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特殊学校类型”。综合高中提供可供选择的普通课程、职业课程与大学预科课程,给具有不同能力与个性特长的学生提供可选择的、均等的教育机会,让教育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學生”的发展目标是建立综合高中的本质及初衷。然而,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由于中国几千年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等传统思想的影响,加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社会就业压力以及独生子女家庭普遍存在的“望子成龙”的心态,普通高中因为衔接大学教育而受到成为绝大多数初中毕业生的选择,而与此相比,职业高中逐渐成“末流教育”,是学生的无奈选择。即使现在国家开始大力倡导并发展职业高中教育,依然没有改变社会对此认可度偏低的残酷事实,由此带来的普职不等值直接导致了所谓的普职融通共建综合高中变成职业高中的单方面融通。也就是说,原本国家提倡的建设综合高中是为了实现普通高中与职业中学“升学轨”和“就业轨”的交融,让高中学生可以选择就业也可以选择升学,改变现在高中学生千军万马挤高考这一“独木桥”的困境,却因为当前存在的普职不等值,造成我国目前的综合高中建设工作中“职业高中一头热,普通高中兴趣乏乏”的尴尬局面。
  2.高考改革相对滞后,配套考核评价制度尚未建立
  普高职高融通共建综合高中最关键的一点,是从教育制度上打通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之间的鸿沟,是对整个高中教育的重新安排。因此,综合高中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具体实施过程中与现有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截然不同,配套的考试评价制度也需相应调整。换言之,想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的升学、就业“双轨”并行,必然要求有配套的考核评价制度,但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是普通高中与职业中学各行其是,各自拥有一套相对独立的课程评价体系与升学制度。尽管自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国家开始逐渐提倡普职融通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一些地方和学校作为改革先行者开始建设综合高中,力求融合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但始终没有建立与之相匹配的考核评价制度。对普通高中而言,高考升学率的高低决定其办学质量的高低,一切与高考无关的课程都是边缘学科,绝大多数普通高中不愿意开设面向社会的职业技术类课程,连国家要求开设的综合实践型课程也因与高考联系不紧密而处于名存实亡的境地。高考制度不改革,普通高中考核评价体系不更新,建设综合高中的改革之路就会一直处于举步维艰的局面中。
  3.政策多停留于倡导,缺乏可操作性的建议
  早在1998年,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就提出“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发展综合高中,文理分流推迟到高二年级”。2001年3月,国家提出“各级各地要积极探索普通高中与职业技能教育相互融合的综合性高中教育模式”。同年五月国家又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中再次强调“在保持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合适比例的前提下,鼓励各地建立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的高级中学”。但从二十世纪初到现在,我国的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犹如两条各自运行的列车,各行其道,甚至渐行渐远。而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格纲要(2010-2020年)》中“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方式为在校生和未升学毕业生提供职业教育”。纵观国家一系列关于建设综合高中的政策文件,我们可知国家一直在提倡建构普职融通的综合高中办学模式,但政策一直停留在提倡阶段,只有一个顶层设计的大体纲要,没有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实施建议与推进策略。当前建设综合高中存在的如学校评价制度改革、课程设置改革、师资队伍组建等问题亟需国家政策层面的指导性文件与可操作性的建议,才能把各地各部门各种需求各种声音统一到一起,群策群力构建真正意义上的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的融通。
  三、我国综合高中的可行化建设路径
  2015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2030行动框架”中提出国家应该搭建“优质、全纳”的终身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教育服务。据此提出的高中阶段的通识教育,做好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完美融通的综合高中建设工作,搭建满足多元化学习要求的“立交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需要各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与高中学校共同探究建设综合高中的路径。
  1.教育机会均等是建设综合高中的教育信仰
  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公平中的核心问题。高中阶段教育机会均等主要体现为普职分流上的机会平等。目前我国的高中教育以中考成绩为依据,分流为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而我国现目前的普高职高双轨制培养模式抹杀了学生的教育自主选择权,想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机会均等,就必须搭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立交桥”,在融通的前提下实现教育机会公平。综合高中提倡的普职融通包含三个方面的内涵:横向融通要求有机整合普高与职高结构;纵向融通要求建立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有机关联而不是各自为政;深度融通则要求普高职高的办学目标与课程设置完美衔接。横向、纵向与深度上的完美相融,使普高职高不再纠结于“升学”“就业”的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全人”教育,在融通的前提下实现教育公平。普职融通具有三方面的内涵:横向上,普职融通要求将分离的普通教育机构与职业教育机构进行有机整合,即横向融通;纵向上,普职融通要求建立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有机联系,即纵向融通;深度上,普职融通不仅涉及办学机构之间的整合与沟通,还要求课程与办学目标相衔接。综合高中的普职融通要求政府重新思考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性地位,从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重新思考和调整国家中等教育的战略部署,通过普职通融促进高中教育综合化发展,进而为学生提供“全人”教育,让教育公平、教育机会均等落到实处。   2.职业预备教育与学分互认制度是建设综合高中的教育基础
  想要实现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的完美融通,还需要从职业预备教育与学分互认两个方面入手,打好建设综合高中的教育根基。所谓职业预备教育,是指随着国家要求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教育改革路线,全面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的职业预备教育变得十分迫切,同时也为建设普职融通的综合高中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从小学到初中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方面,为学生提供职业教育体验的窗口,同时在初中开展职业体验教育,根据学生自身的职业兴趣发展,利用双休日和寒暑假有选择性地在各地职业学校开展职业体验学习活动,让职业预备教育成为综合高中的坚实基础。学分互认机制则是联通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的课程评价体系,从顶层设计的思路出发,建立国家级别的学分互认制度,在各地高中与职高一方面试行统一的学分量化标准,考核学生学业完成情况,量化学生学习成果;另一方面通过弹性课程设置和弹性学制建设,让普高与中职之间学生转学可以实现学分自由转换与课程衔接,用学分代替分数建立统一的学分银行,让普高职高教学成果互认不再困难重重,为建构综合高中打下良好的教育基础[5]。
  3.构建内部分轨培养的课程模式是建设综合高中的行动策略
  普高职高的分流在本质上是课程设置的分化。想要将不同文化基础、不同发展理想、不同职业预想的学生招收在一所学校中,实现有教无类的综合教育,须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提供适当的教育方面,既要培养面向未来的逻辑思维强的高科技人才,也要面向未来培养能工巧匠的技术型人才,因此建设综合高中有必要也有责任给予所有学生最好最适当的教育。因此,给学生提供可供自主选择的合理的内部分轨课程模式是建设综合高中必要的行动策略。我们必须认识到,综合高中阶段的课程分轨设置并不是随意切割普通学术课程和职业课程,而是要坚持课程设置的基础性取向、综合性取向、弹性化取向,面向全体学生提供优质、高效、个性的课程设置。其中基础性取向类似于大学阶段的通识教育,指向所有职业发展所共同需要的如语文、英语、数学、计算机等基础性知识;综合化取向则糅合了学术、职业、生活三个方面,科学技术教育与人文素养教育并举,为社会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弹性化取向则更多地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服务,学校通过构建具有弹性的课程模式体系,做必修与选修、文化基础与技能操作、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相协调,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爱好、特长与兴趣选择課程模块[6]。
  4.制度革新是建设综合高中的基本保障
  建设“面向全体学生”的综合高中是国家教育制度完善和成熟的一种体现,是从教育发生过程的相似走向实质性等值制度建立的必然要求。面对建设综合高中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需要国家制度层面的革新作为引导,以相关政策作为引领。国际上综合高中建设做到的比较好的国家均从国家层面搭建了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的沟通框架,如德国的国家资格框架制度,打通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人为隔阂,把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作为一个整体规划,从国家层面提供不同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方式的学习成果认定与转换标准,为受教育者在不同行业、岗位上的流动提供了便利,保证了教育的公平性。因此,高中制度革新是建设综合高中实现普职融通的基本保障,在我国,建设综合高中,首先需要国家从政策层面提出制度革新的可操作性细节,才能让综合高中阶段的普职融通不仅仅表现为一纸空文。例如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之间的学分互认与学制贯通这一核心问题,可以在经济发达地区依托信息化手段,建立普通高中、职业中学共用的学分管理平台,校级间推行“学分互认”及技能审查成果的学分认定,建立灵活机动的高中学籍管理制度,允许学生根据自身发展情况与喜好自由地转换专业或学校[7]。
  参考文献
  [1] 刘丽群,彭李.普职融通: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整体趋向[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05).
  [2] 黄晓玲.新时期我国高中阶段普职融通的理性审思——兼论高中教育综合化发展趋势[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01).
  [3] 许译心,沈亚强.我国普职融通研究的文献综述[J].职教通讯,2016(01).
  [4] 刘丽群,刘家伟.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普职融通困难的原因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5(02).
  [5] 肖加平.科学导向与定向培养:论普职融通课程体系的设计[J].当代教育科学,2014(24).
  [6] 刘红兵,郭辉.论现代综合高中普职融通的教育理论模型[J].成人教育,2014(05).
  [7] 李润华.综合高中:日本高中普职融通模式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6(03).
  [作者:王会霞(1974-),女,河南郑州人,黄河交通学院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   王   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913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