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口风琴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新课标提出,中段学生需学习竖笛、口风琴或其他课堂乐器的演奏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主动参与歌曲表现。现今,器乐教学备受重视,在城市小学都已普及,而相对落后的农村小学才开始引进。口风琴教学是器乐教学之一,因其便利性更适合融入农村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之中。基于此,本文以农村小学中段口风琴进课堂的教学实践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课堂实例分析口风琴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小结口风琴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探寻可提高口风琴教学质量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小学中段;音乐课堂;口风琴教学;实践研究
  器乐教学是音乐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小学阶段中,器乐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音乐器乐的认知,也能在课堂之中通过实践尝试,提高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其音乐能力、创新能力等。
  口风琴是众多器乐中的一种,其具有体积小、便于携带、音色优美、简单易学等优势,对农村学生而言更能易接受。口风琴进入课堂,可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鼓励他们通过对口风琴的动手实践,感受音乐的魅力,实现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从过去只听只唱的枯燥中解放,从而完成多感官的音乐刺激。
  一、口风琴对农村音乐课堂教学的价值
  (一)口风琴丰富教学途径,让歌曲教学更为趣味化
  教学途径的丰富,一方面能够活跃课堂的整体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课堂互动性,提高整体的学习质量;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教师实现个人教学能力的提升,不断为教学质量的提高而服务。口风琴加入农村小学音乐课堂,丰富了课堂的教学途径,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提升了小學音乐课堂的有效性。
  (二)口风琴提供实践机会,让音乐教学更为生动化
  小学音乐课堂之中,实践机会更多是从学校自身的教学资源出发。从大部分农村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规划可知,教师偏向于利用钢琴、电子琴等展示音乐的演奏,或者只是单一依靠多媒体教具。久而久之,小学生会对这种欣赏教学方式感到枯燥。口风琴介入教学,能够有效解决小学生动手实践机会不足的问题,让音乐教学变得更为生动,也让音乐课堂的活力实现不断提升。
  (三)口风琴可以直观感知,让乐理教学更为简易化
  乐理知识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不可忽视的教学重难点内容,也是音乐学习的基础环节。但是,乐理知识对小学生而言很难懂,五线谱、音乐符号等更是因与小学生的生活关联不大,理解的困难尤为之大。口风琴介入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小学生对乐理的理解难度。
  二、口风琴教学进课堂出现的问题分析
  (一)学生学习兴趣及能力的差异
  新课标指出,音乐课应当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农村小学的生源多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因家庭背景、生活环境的影响,他们喜好的音乐风格不同。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或多或少影响了他们的识谱能力、音乐鉴赏能力、实践能力等,这些因素都给口琴教学的实施造成了一定困扰。
  (二)口风琴与课堂教学的平衡
  将口风琴融入音乐课堂教学,能够更好地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但在实际教学中,有时会把音乐课上成单纯的口风琴技能练习课,将大部分时间花在技巧练习上,忽视了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表现等。久而久之,学生慢慢失去了兴趣,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因此,需要平衡好口风琴与课堂教学的比例。
  三、提升音乐课堂中口风琴教学价值的对策
  (一)宣传、普及口风琴价值,开展课余兴趣小组
  在农村小学实施口风琴课堂教学,即便有多种客观因素的阻碍,教师也应努力营造教学气氛,让学校领导重视音乐教学,学校参与宣传并开设课余兴趣小组,营造口风琴教学的良好环境,开展文艺比赛、演出,邀请家长与学生一起参观,鼓励家长支持学生的口风琴学习。
  (二)丰富口风琴教学模式,激发小学生的兴趣
  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能够激发与保持学生对课堂的兴奋度与兴趣,口风琴教学同样如此。首先,必须要改变现阶段口风琴流于形式的教学模式,从根本出发,让小学生在课堂之上真实地与口风琴互动,完成口风琴的教学需求。不仅如此,教师还可开展分层教学,同一班级内不同级别的同学通过相互帮助、相互学习,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与维持小学生对口风琴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度。
  (三)创新口风琴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口风琴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需要做到“新”,才能让小学生主动参与到吹奏之中。所谓“新”,是指与其生活贴近的曲目内容。例如:流行音乐《小跳蛙》便是很好的教学内容,一来轻快的旋律节奏,符合小学生的审美情趣;二来简单的音符降低了口风琴的吹奏难度,小学生相对容易习得其中的吹奏要领。
  结语
  口风琴教学是小学音乐器乐教学的内容之一,其便携易学的特性充分满足了小学器乐教学的需求。器乐教学一方面满足了小学生音乐全面学习的需求;另一方面,能够在器乐的帮助之下培养小学生音乐能力、创新能力等。不仅如此,口风琴教学水平的提高,还需要广大师生不断创新尝试,以创新之力、以思考之力,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915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