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初中数学趣味化教学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初中数学课标要求数学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本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主动学习新课程教学理念,认真研究教学技巧,善于开展趣味化教学。本文将探究初中数学趣味化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数学;趣味化教学;策略
  爱因斯坦有过一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成功的教学,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热情,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并在学习中享乐快乐。——可是初中数学比起小学数学更为抽象、难度也明显加强,学生学起来感受吃力,加之数学课一直实行封闭式单向灌输教学,课堂气氛单调枯燥,更让学生感到厌烦,甚至害怕数学课(在初中生一直流传着“代数代数,题题难做;几何几何,想破脑壳”的说法)。——这就需要教師认真反思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缺陷,探索如何开展趣味化教学。
  一、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美国学者研究发现:学习是一个师生双向交流、互动的过程,学生通过接受教师输出的信息,在既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这些新信息为自己建构知识;教师不应该也不可能垄断教学活动,更不能一味进行单向灌输;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主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主动加强双向交流互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新的信息。
  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摒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知识本位)”的传统教学观,而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师必须意识到自己是学生除了家长以外接触最多的长辈,且自己的学历高于绝大多数学生的家长(目前绝大多数中国国民的学历在高中及高中以下)。教师要改变一本正经、不苟言笑的刻板形象,要学会时时面带微笑,要主动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了解学生们在学习上有哪些弄不懂的地方,主动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教师还要学会讲笑话,逗学生开心。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讲笑话,让学生们自己来营造欢声笑语的课堂氛围。
  二、 应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趣味情境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富有主体形象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引起学生的体验,从而帮助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富有趣味的情境,可以强化学生的感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就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们播放蓝精灵的图像,再配上三个摞在一起的苹果,向学生们解说:“这是同学们都很熟悉的蓝精灵,据说,一个蓝精灵只有三个苹果高。”学生顿时就会感到有趣,投入到情境中来。然后,教师向学生播放姚明、一个男孩的图像,并让姚明、男孩与蓝精灵、三个苹果构成对比,再解说:“同学们请看,姚明身高226厘米,这个男孩身高只有150厘米,姚明有75个苹果高(学生们一定会被逗得哄堂大笑),这个男孩只有50个苹果高(学生们又会笑起来);可是姚明已经不能再长高了,我们眼前的这个男孩子今年长了两个苹果的高度,同学们,你们说,他长高了多少厘米呢?”——这就足以让学生们开动脑筋,自己去计算方程式50x=150,x=150/50=3,2x=2×3=6。
  又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第2节《画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左右对称的米老鼠、机器猫哆啦A梦、蝴蝶、圣诞树、囍、波音747喷气式客机等图像,让学生们认识到轴对称图形在现实生活中、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然后,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注意每个轴对称图形都有一个对称轴,每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在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含义后,教师就可以脱离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自己动手创造轴对称图形。
  三、 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乐趣
  据研究,阅读的信息,人能够记住10%;听到的信息,人能够记住20%;而人亲身经历过的事,能够记住80%。所以教师应当让学生主动进行探究,让他们在探究中学习,在探究中发现乐趣。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五节《有理数的乘方》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们展示乘方中奇妙的对称现象:
  122=144 212=441
  132=169 312=961
  1022=10404 2012=40401
  然后教师应当让学生去自己去思考其中的原因,并寻找其他数字的乘方是否也会出现相同的对称现象。——这样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集中注意力,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理解并掌握有理数乘方的概念及意义,并学会正确进行乘方运算。
  又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时,教师可以在讲台上拿出一些长短不一的木棒,然后问学生:“同学们,三个点可以组成一个面,那么,三个木棒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吗?”初中生的思维仍然以感性思维为主,所以大多数学生会想当然地回答“可以”(聪明的学生可能会说“不知道”)。这时,教师就可以把这些木棒分给学生们,再根据优秀生与后进生互补的原则,把学生们分成不同的小组,让他们自己动手实验,看能不能用任意三个木棒组成三角形。学生们自然会兴致勃勃地投入实验,最后发现虽然任意三个木棒都可以拼成一个面,但并非任意三个木棒都能组成一个三角形。——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们将感性实践上升为理性认识,告诉学生们:三条线段构成一个三角形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任意两条线段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任何两条线条段长度之差小于第三条。
  四、 结束语
  学习不是苦差事,而苦差事也不可能培养学生的智商与情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学生的身心特点,开展趣味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助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陈彦平.试论初中数学课堂趣味化教学举措——以《平行线及其判定》为例[J].学苑教育,2018(17):52.
  [2]蒋明水.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初中数学趣味化教学策略探究[J].华夏教师,2018(24):80.
  [3]陈福利.激发兴趣,活跃课堂——初中数学趣味教学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8(4):9.
  作者简介:
  何晓玲,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福州市平潭第二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928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