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与实践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2017年底,教育部正式公布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这一方面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另一方面也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出了新要求。我们通过对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整体教学中依然存在很多不足,本文将基于课程改革的视角,对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进行调整与改革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
一、 引言
教育教学创新是明显趋势,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课程改革取得了很大突破,实际教学中很多较为新颖的教学方法也被不断运用。但从实际成效上来看,现有教学模式以及一般性的教学方法很难对新课程改革目标达成提供更多支持。部分教师对于如何进行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较为茫然,鉴于此,探寻出教育教学如何更好践行新课程改革的有效策略十分必要。
二、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影响
一直以来,信息技术课在高中学科教学体系中的地位都较为尴尬,学生在学科知识学习上的积极性相对较低,整体教学的质量也难以得到提升。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具体的课程改革标准得到了细化,这对于教育教学产生了十分直接的影响。学科教学活动开展受到了学校的更多重视,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其则需要对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具体要求进行较好践行,并借助常规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好进行知识讲授,人才培养。新课程改革也较大程度上优化了教育教学环境,虽然其对于常规教学活动中传统教学理念以及方式方法选用产生了一定冲击,但也为教学活动的更好开展指明了方向,学科教师可以借助这一契机对新的教学法进行具体应用。
三、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践行课程改革要求的策略
(一) 构建双向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新时代的新课程,课堂中需要构建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动手、主动创新的师生关系。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着手教学模式的优化或重塑。具体来说,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转变固有的教育教学理念,弱化自身的教师身份与角色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与此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将自己所思所想更好地反馈给教师,学生学习上存在的困惑与难题也要同教师进行沟通。通过课堂教学阶段师生间的更好互动与交流,微观的教学环境可以得到优化,双向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也能够较好形成。在较好的教学环境以及教学模式支撑下,很多创新教学法都可以得到更为顺利地应用,这也有利于教师从更多层面及角度进行教学上的创新、调整,在践行新课程改革具体要求的同时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更好提升。
(二) 采用多元化教育教学方法
实际教学中,教育教学方法的选用对于教学进程,教育教学结果会产生十分直接的影响,新课改为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了较好环境,教师也要积极地进行教育教学方法创新。例如,在进行因特网信息检索相关知识学习时,教师单纯地进行知识讲解很难提升课堂教学的实际有效性。部分学生对于较为简单的书本知识已经有一定的了解,教师需要将知识讲解与动态演示联系起来。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将当前较为流行的搜索引擎作为知识讲解载体,并将其基本功能以及较为冷门的功能对学生进行展示性讲解,从而增加学生对既定知识的了解与认识程度。不仅如此,诸如微课,翻转课堂等优秀的创新教学法都可以在具体教学中的得到应用,对于教师而言,其则需要结合所讲述的知识特点以及实际教学环境进行创新教学法的选用,从而更好地丰富教学内容。
(三) 为学生创设更多的知识运用机会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需要对于学生的学科知识学习能力与运用能力进行同步培养与提升。信息技术本身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技术,教学中教师有侧重地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进行培养也十分必要。我建议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为学生创设更多的知识运用机会,并将知识运用的过程作为检验学生知识学习状况的过程。例如,在文本信息加工相关知识学习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文本信息加工的任务,并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本信息的加工与编辑。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观察学生的知识运用表现,并对学生在知识运用上存在的误区、不足等予以记录。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在后续教学活动开展中对于学生知识掌握与运用上的薄弱环节进行有意识地增强,引导并鼓励学生更为积极地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
四、 结语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发起者和驱动者,应当对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有更好掌握,并从教学实际出发进行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具体践行。实际教学中,各种形式的创新教学法在应用都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教师也需要根据教学环境以及需求的变化,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方法上的调整,以更好地达成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刁羽,王欣力.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J].电脑迷,2018(3):67-68.
[2]张晓光.论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学周刊,2018(26):57-58.
作者简介:
梅术艳,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赤峰市敖汉旗新惠第六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929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