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应用型本科高校双语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双语教学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在涵盖学生提升、教师成长、课程发展等三大类共计11个评价指标的双语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中,专业知识、专业英语技能、教学过程、思维及视野、教学能力、课程理念为双语教学效果评价的关键指标,学习兴趣、专业认知、课程内容、专业能力、课程推广性等指标的权重相比略低但必不可少,促进评价的全面性及发展性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双语教学;教学效果;评价指标;AHP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07-0134-05
   从2001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以来,各高校积极开设双语课程,推动双语教学的开展,虽取得一定成效,但问题依然存在。新兴本科院校在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之后,将面临教学审核评估,而双语教学作为审核评估指标之一,将直接影响评估结果,新建本科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双语教学的重要性,积极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1]。
   教学评价是促进教学效果提升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参照。双语教学与传统教学在本质上有所差别,原有的教学评价体系无法适用。地方本科院校积极构建双语教学评价体系,但在理念上和实际操作上都存在不足。教学效果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双语教学活动的归宿点[2]。现有的双语课程考核普遍存在不合理和缺乏有效性等问题,为避免双语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有必要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对双语教学进行诊断,切实反映并提升教学效果,促进教学改革。
   一、双语教学内涵及目标
   (一)双语教学内涵
   正确把握双语教学内涵是明确双语教学目标的前提。《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认为,双语教学是指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3]。围绕这一基本点,学界对其做出了多样化的解读,其中主要分歧在于是同时使用两种语言教学还是仅使用外语进行教学[4]。对此问题,大多数学者认为双语教学应坚持“双语”,运用一种外国语与汉语两种语言相结合进行课程教学[5],但在双语教学中,应以母语为主,外语为辅,外语主要起到提高辅助的作用[6]。另外,学界较为一致的意见表明双语属于教学语言,而非语言教学,双语可以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和知识传播途径,而不能替代专业知识,成为语言学习课程。笔者认为,无论是“单语”教学还是“双语”教学,无论是外语为先还是母语为先,都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适应整体教学需要。
   (二)双语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效果评价的依据,科学合理的目标是提升评价有效性的保证。关于双语教学目标,大多学者认为双语教学目标具有多重性和多元性,概括起来共有3点:一是通过双语教学,将专业知识传递给学生,特别是国际前沿知识;二是提高学生专业外语水平;三是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及价值观方面的转变,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对于各目标之间的关系,有学者认为专业知识教学应成为双语教学的主要目标,还有学者认为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专业英语,都是为培养国际性人才服务的,双语教学应落位于培养“专业+外语”的优秀的复合型国际人才[7]。笔者认为,提升专业能力应是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这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的积累,还包括专业发展能力的培养。因此,双语教学目标应在坚持基本目标的基础上,分别设定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情感目标,通过具体教学活动层层推进,动态实现。具体而言,双语课程的知识目标包括专业知识及专业英语,能力目标突出专业知識的应用及专业英语在专业技能提升中的应用,情感目标是立足国际视野,利用双语进行思维,并在不同工作环境和工作需要中自由切换。
   二、双语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一)多元性
   传统的教学评价主体为学校、教师及学生为主,一般以教学管理单位负责,采取督导及同行听课、学生评课及学生考核的方式对课程进行综合性评价,以此获取反馈意见,调整具体教学活动。对于双语教学,大多院校组织专项考核,但主体构成未有太大变化。
   教育活动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2018年陈宝生部长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我国目前人才供给的结构性问题尚未解决,还不足以完全满足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要求。可见,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为保证高校输出人才的有效性,需要强化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反馈机制,将企业纳入学校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中。确立学校、教师、学生、企业的多元评价主体,有利于对双语教学效果进行客观的、立体化、全方位的考核及评价。
   (二)实践性
   我国处于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升级的攻坚期,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需求增加。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促进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推动力,地方院校本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主,转型培养技术型人才既是社会经济的需要,同时也是进行特色化发展的战略选择。
   应用型本科高校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使命。这就要求在教育教学中改变理念,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通过教学改革,提升实践教学比重。双语教学目标本身强调提升专业英语使用能力,培养学生利用英语获取专业前沿知识的能力。因此,改变仅以试卷的单一考核方式,突出教学效果评价的实践性,从微观上达成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全面性
   学习不仅是知识的转移,而是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改造以及重组。教师的教学不仅是向学生传授既有知识理论,更多的是通过课程设计及教学引导,帮助学生将知识内化于心。双语教学目标也强调在专业知识及专业英语能力提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专业发展能力,这就要求在评价体系构建要坚持全面性,综合反映双语教学效果。    为保证评价指标的全面性,需要把握以下几个重点:一是注重过程评价,对课程传授中的教学效果进行跟踪测试,避免终端评价,从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行过程改革教学;二是注重发展性评价,教学效果应包括近期和长远影响,应关注在后期学习中所学知识技能的作用力,或者在实践工作中的应用情况;三是注重课程作用力评价,特别是双语课程对专业人才培养及学生专业认知度、满意度的影响和效用进行客观评价。
   (四)真实性
   教学效果评价的真实有效往往易被忽略。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为了更加直观地反映教学效果,以客观的量化指标为依据提出解决方案,这就要求作为参照的量化性指标能够真实反映问题。
   这一方面要求指标确立的合理性,另一方面要求指标权重设定的科学性。其中为确保指标体系的真实性,在坚持上述原则的基础上,应从具体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建设目标出发,以科学方法确立指标项及指标权重,对指标进行必要的修正。具有“真实性”的评价指标体系效用的发挥,需要有一定的客观保障。因此,在体系构建之后,需要具备相应的保障制度,保证各主体的评价效用。
   三、双语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设计
   (一)双语教学效果评价指标项的确立
   根据上述基本原则,在遵循“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评审指标体系”构建理念的基础上,本文充分研究文献资料,广泛听取师生意见,就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双语教学效果评价建立一套指标体系,以为之参考。总体上,该指标体系设立学生提升、教师成长及课程发展3个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围绕教学目标、教师能力素养及课程发展要求进行设定(具体内容和相关建议参数见附表)。
   教学效果主要指的是对学生实施教学后所取得的成效,因此对学生提升的评价是衡量教学效果必不可少的部分。课程教学特别是双语课程教学目标不仅体现在知识技能的提升,还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以及对学生内在认知及思维的解构与重构。在学生提升一级指标下设专业知识能力、专业英语技能、思维及视野、专业认知、学习兴趣五5个二级指标,全方位深层次地测量学生受教后的改变及成效。在评价主体方面,以学生自评为主,辅以专家评价提升评价专业性,再利用企业评价增强评价的实践性和发展性,作业及考核采用教师评价,保证评价的过程性和真实性。
   教学活动以教、学为两大活动中心,因此教学效果评价不仅要关注“学”,还应强调“教”。教师作为“教”的主体,在授课后的成长或提升也需要加以测量和评价。在教师成长一级指标下设教学过程、专业能力及教学能力3个二级指标,“教学过程”这一指标是对教师进行双语教学的课堂效果的评价,采用学生、教师、专家3方评价,保证评价的客观、专业及全面;后两个指标旨在对教师通过双语课程教学是否获得内在提升进行评价,“专业能力”依靠教师自评,“教学能力”通过学生和专家评价获取。
   双语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较好地开展和实施应达到促进课程发展的效果。首先双语教学一般引用外文教材,在知识体系和课程理念方面与我国教材存在一定差异,先进理念和思想的注入能够提升课程价值和导向作用。其次,双语教学为课程带来更多更前沿的知识内容,推动课程内容结构的优化。最后,有效的双语教学的实施能够为其他双语课程提供借鉴。因此,在课程发展一级指标下设课程理念、课程内容及课程推广性3个二级指标,评价主体采用教师自评和专家评价结合的方式。
   (二)双语教学效果评价指标权重分析
   双语教学效果评价指标的权重分析,依托于yaahp软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收集到的数据展开分析。层次分析法(AHP)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将所要分析的问题层次化,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成不同组成因素,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类组合,形成一个多層分析结构模型,最终归结为最低层相对于最高层对重要程度的权值或相对优劣次序的问题[8]。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2.双语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权重分析
   由表中数据可知:在一级指标当中,学生提升指标权重占比最大,课程发展指标占比最小,教师成长指标位于中间。但总体上,对双语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依据对学生提升这一指标的测评。教师成长及课程发展虽占比较小,却是全面性评价双语教学所不可或缺的指标。
   3.双语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二级指标权重分析
   由表中数据可知:专业知识及专业英语技能指标是学生提升中的关键,其中知识为先。有效的双语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专业知识技能,还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转变及视野的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反过来,学习兴趣的提升也可表明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的关键不仅在于知识的传递,还要求在思维和视野上给学生以改变。双语教学一般应用于专业课程教授,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应该对专业具有更新更深的认知。上述指标的权重排序较符合双语教学目标的设定。
   由表中数据可知:在教师成长中,最为重要的是教学过程效果的实现和提升,这也是注重过程评价的重要体现。教学能力是保证在采用双语教学的情况下,不影响知识的有效传递,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更高要求。教学相长,有效的教学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还能够带动教师自身专业能力的增长。
   由表中数据可知:在课程发展中,课程理念最具决定作用,其次是课程内容及课程推广性。理念决定行动,高效的双语教学需要有全新的理念支撑。课程内容结构的优化是学生获取更多更新知识的保证,也是推动课程发展的重要因素。双语示范课程的建成是对教学效果的最大肯定,也是课程发展的重要目标。
   (三)双语教学效果评价指标权重的综合排序
   综上所述,11个主要因素对目标层的影响程度权重排序可知:专业知识、专业英语技能、教学过程、思维及视野、教学能力、课程理念为双语教学效果评价的关键指标,学习兴趣、专业认知、课程内容、专业能力、课程推广性等指标的权重相比略低但必不可少,促进评价的全面性及发展性。    雙语教学是高等院校进行的一项创造性的教学改革,也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双语教学效果的相关研究一方面旨在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另一方面更是为了促进地方应用型高校育人目标的实现。在使用上述指标体系进行双语教学效果评价时应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指标体系的评价主体较多,对于共同评价的指标在赋值时应注意衡量评价主体的重要性。
   第二,双语教学评价应坚持动态性,针对不同阶段或不同教学模式进行测评,能够更好地对双语教学进行诊断。
   第三,采取措施确保评价的真实性,特别是学生测评及企业测评,避免形式化和目的化,保证各评价主体拥有良好的评价环境。
   第四,坚持以评促发展的理念,弱化评价的奖惩观念,着重强调通过教学效果评价促进教师发展及课程建设。
   双语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是推动教学改进的重要步骤,但仅是测评无法达成最终目标的,需更深入地对影响教学效果的相关因素进行客观分析,这也将是后续研究的重点内容。
  参考文献:
  〔1〕周梅.新建本科院校双语教学改革路径探索[J].江苏高教,2017,(08):67-70.
  〔2〕龙龙,吴庆华,刘琼瑶,王超海.浅议地方本科院校法学双语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04):234-237.
  〔3〕孙丽琴.目标与途径:地方普通高校双语教学的理性思考[J].科技视界,2017,(11):80,83.
  〔4〕郑红苹.论双语教学的内涵、特征与价值[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2(03):174-178.
  〔5〕侯保龙.《比较政治制度》双语课课程教学改革的系统建构[J].经济研究导刊,2011,(04):274-276.
  〔6〕褚晓琳.高校双语教学的现状与改革——以“海洋法”双语课程为例[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7,19(06):10-13+18.
  〔7〕张青峰,高义民,刘京.开展GIS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07):83-84).
  〔8〕许树柏.实用决策方法:层次分析法原理[M].天津大学出版社,1988.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Abstract: Bilingual teaching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links in the reform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and it is also the proper meaning of high-quality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 training. By mean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expert interview, a bilingual teaching effective evaluation system covering three categories of evaluation indicators, namely, student improvement, teacher growth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s constructed.On this basis,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the key indicators of bilingual teaching effect evaluation are obtained, which are specialized knowledge, specialized English skills, teaching process, thinking and vision, teaching ability and curriculum concept.
  Key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Bilingual Teaching Effect; Evaluation Index; AHP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938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