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效果方法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旨在培养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爱好和兴趣,让学生了解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很多时候会出现教师教学内容过多,学生主动探索实践环节较少的情况,因此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效果这一研究课题是非常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针对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效果方法提出一些看法和见解,希望能为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起到一定帮助和推动作用。
关键词:初中教育;信息技术教学;教学效果;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教育作为初中素质教育课程结构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旨在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加强学生具体实践能力,希望能够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以及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很多学校和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很多学校并没有相应的硬件设施,也没有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学生在课堂上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这些现象的发生都严重影响课程设置的教学目标,无法达成期望的教学效果。本文针对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效果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措施。
一、提高课堂内容新颖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帮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多对课堂内容进行设计,保持教学内容的新颖性,让学生愿意主动探索新的知识,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体而言,比如在进行Word排版教学时,可以选择性地重点讲解一些重要工具,比如对绘图工具栏中的三维效果、艺术字、自选图形等进行详细讲解,其他工具留给学生自行探索,引導学生利用工具栏中的各种工具创作出个性化的作品。这样的课堂设计,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实践能力,在帮助学生学习到更多内容的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而不是过度依赖老师。
二、加强课堂内容实践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当对课堂内容进行合理设计,巧妙设计一些教学环节,提高课堂内容实践性,把握信息技术课程应用性特点,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各项课堂任务。教师在设计课堂内容时,需要对课本内容进行深入探索,结合课本的同时需要对课本内容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拓展提升,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一些能够囊括相关知识点的课堂任务,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学生在完成这些课堂任务的同时也能够产生很大的成就感,从而更愿意主动去学习一些新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而言,比如在进行绘画教学时,教师可以重点介绍矩形画法,其他图形画法让学生自行探索。然后设置具体的教学任务,让学生独立画出一辆公交车,在进行创作时会运用到圆形、矩形、曲线、圆角矩形等图形工具,学生在完成绘画任务时也掌握了各种图形的画法,巩固了学习内容。在帮助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也攻克了内容难点,让学生在创作中充分发挥了自身主观能动性,给了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是起到辅助引导作用,可以有效提高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加强课堂内容整合,注重学科交叉
基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其综合性、应用性较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会涉及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因此在进行课堂内容设计时,教师应当体现出学科交叉性,加强课堂内容整合。比如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相结合,通过让学生进行一些打字训练,带领学生对汉字的笔画、部首、结构、读音等进行探讨学习,而后利用一些教学软件对学习内容加以验证巩固。这种方式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特点,将其他学科融入进来,将不同课程内容整合到一起,对于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可以充分发挥学科特点,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加强学科交叉,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行,我国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就目前而言,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依旧存在很多问题,很多学校缺乏专业的课程实践机房,师资团队建设不足,学校及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重视程度不高等因素都会制约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亟须探索一些能够有效提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方式和方法,例如提高课程内容的新颖度、巧妙设计教学任务、加强学科交叉等都是一些可行性较高的方法策略,通过对这些教学方法的探讨,能够对提高我国信息技术教学质量起到一定的帮助和启发作用。
参考文献:
[1]杜钦.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有效合作学习[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
[2]张金宁.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初中数学教学刍议[J].教育实践研究,2011(6):37.
编辑 谢尾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950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