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班教学中信息技术环境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微班指因城镇化进程和人口政策,导致农村、城乡结合部学校学生减少,出现的小规模和极小规模的班级。通过分析学校现状与需求,遵循量身定做,適度超前的原则,构建三种信息技术环境,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升教学质量,达到城乡教育均衡的目标。
关键词:微班;信息技术环境;信息技术资源
微班,是指人数少于15人的班级。本文中微班指因城镇化进程和人口政策,导致农村、城乡结合部学校学生减少,出现的小规模和极小规模的班级。这种微班所在学校出现投入不足、教师短缺的现象,这种现象会直接导致学生接受不到优质教育,教学质量长期处于较低的状态。如何提升教学质量,让这些班级里的孩子也能享受与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资源,是我们急需考虑的问题。
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已经在日常教学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微班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其价值不言而喻。
近3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取得了快速发展。“宽带网络校校通”取得重大进展,截至2018年12月,“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从中小学宽带接入率达到97%以上、出口带宽达到100Mbps以上”(教育部《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同时,经过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项目、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程、农村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以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全国6.36万个教学点全面完成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建设任务,实现设备配备、资源配送和教学应用“三到位”。
目前,技术不断发展,学校信息技术环境建设也在持续升级换代。存在微班教学的学校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应用信息技术所产生的巨大变化,他们对于信息技术环境的建设有愿望,也有动力,因此在建设当中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一、与学校的实际发展需求相结合
这些需求包括:教师的发展需求、学生的成长需求、学校发展的需求以及学校对于发展支持的需求。
下表是微班信息技术环境建设需求表。
二、信息化建设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适当投入
信息技术的投入应当量身定做,如果微班教学中能够使用低成本的信息手段达到教学目标,就不应该过度使用信息技术。如果学校的信息技术环境建设能够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就不应该超规格配置。
2.后期易于维护
微班教学的主要特征是学生少,优势在于与大班额相比学生人均占有信息技术资源多,短板表现为师资不足,导致信息技术环境的维护成本上要比常规学校要高。为保证设备运转的可持续,在建设初期就需要充分考虑,设备方面例如画面投射面积不宜过大,尽量使用平板电视,设备安装和拆卸要容易,计算机能够将音频播放和视频录制集成;软件方面,系统可以一键恢复,数字资源应当有光盘或移动硬盘备份等。
3.易于操作
开展微班教学的学校往往会出现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不高,学校没有专职教师的情况。在建设初期就要考虑到易操作性,具体包括:图形化的操作界面,各项功能具有清晰的指向,让使用者一目了然;键盘操作尽量少;信息展现层次清晰,导航准确;数据搜索快捷有效,精确度高。
4.适度超前
配置硬件时要有前瞻性,要和5年后的技术有对接的能力,不能有追求低价、便宜就好的思想。例如:信息技术设备要有足够的扩展空间,以备将来新的设备模块安装;图像显示设备要使用当前的主流技术;网络接入要考虑后期大量的资源更新、视频对话、同步课堂和“专递课堂”对网络带宽的要求。
三、信息技术环境建设模块化
信息技术环境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指硬环境,即由设备系统构造成的信息技术应用环境;二是指信息技术软环境,即由软件资源构成的信息技术应用环境以及信息技术实施氛围。
根据学校实际要求,我们可以将各种设备进行优化组合,形成不同的模式,根据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成熟经验,按照目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进度,可以归纳为三种模式。
模式一:无网络接入演示型
适用位置比较偏远,网络暂时无法接入的学校。搭建硬件就必须考虑到后期维护不便和教学资源无法实时更新的问题。因此一般建议:
(1)只包括计算机和演示设备;
(2)计算机内预先储存各学科资源以及扩展资源。
(3)使用便携储存设备下载最新资源进行离线更新。
扩展阅读:
张家岭小学是一所学生人数只有3人的教学点。学校仅有一名语文教师,但需要完成1-3年级的全部学科的教学工作,因此老师对于其他学科的教学非常苦恼。2016年,区教育局为全区教学点安装了平板电视和计算机,张家岭小学由于位置原因暂时无法接入互联网,因此教育局购置安装了全学科电子教材和配套数字资源,并指定中心校信息主管定期下载最新资源储存在移动硬盘中,交给该校教师进行资源更新。
模式二:有网络接入的演示型
适用接近乡镇中心和城乡结合部的学校,学校有条件接入互联网,可以实时更新教学资源,但学校存在师资配置不足的情况,硬件搭建上同样有后期维护能力不足的问题。
因此建议选择带有触摸功能的平板电视,可实现与电子白板相同的功能,性能可靠,后期维护成本低。一般来说位置较远的学校由于经费和地理位置的限制,网络带宽不是很高,在更新教学资源时往往用时很长,所以在安装前就必须考虑预装完整的教学资源。
配备摄像设备和录音设备,可进行在线交流,实现远程教学协助和亲情互动。
模式三:实时在线型
适用于条件较好的农村学校和城区学校,班级人数多于10人,教师配备较齐全,课程全部开设,有较充裕的经费。 在这种微班教学的状态下,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可以实时收集到更新更好的信息。硬件建設可使用投影仪和电子白板,计算机配备摄像和录音等录播设备,学校建立资源中心,教师在班级授课时,可以随时调用数字资源进行授课,也可通过网络访问互联网获得教学资源。可以开展“专递课堂”,实现与名校名师课堂无缝衔接。
扩展阅读:
在海拔1000多米的村小学,一堂生动的美术专递课堂正在进行中,由中心小学的张老师主讲,村小学的贺老师辅助。只见贺老师走进教室,开通设备,拿起话筒,带着五年级的学生,同步在线和该镇中心小学的张老师一起学习“趣味文字”一课。张老师出示板书“雨”字的3种不同写法,并在线讲解不同字体的特征,贺老师则启发学生踊跃提问。孩子们兴趣盎然,纷纷举手提出问题,与张老师进行互动交流,开心极了。
在微班教学的信息技术环境建设中,使用教育资源的目的是更好为教学服务,因而无论在内容还是功能上都应充分考虑教学的需求,使学生、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能方便及时地获取所需信息。
资源建设主要包括:
(1)学科电子教材;
(2)学科教材同步资源,包括图片、音视频和文字等;
(3)学科教材同步课件;
(4)扩展资源。包括电子图书馆、影视资料等;
(5)名师课堂实录;
(6)网络资源与网络课程;
(7)自主开发资源。
资源建设有以下几个特点:
持续性。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求促使教学资源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
规范性。要求资源必须要有统一的格式,可以跨平台、可重复使用、追踪学习记录也可以有统一的标准,更能符合学习者的需要。要可兼容,可进行二次开发,在共享过程中不会出现无法使用的问题。也就是所使用和开发的资源可以脱离本机在任何设备上无障碍运行,教师共享资源不会产生无法使用的问题。
易用性。很多开展微班教学的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缺乏专业教师。在教学中调取资源,要考虑操作简便,步骤少,响应及时,呈现结果准确这几个方面。
以上我们介绍了微班教学中信息技术环境建设的原则,探讨了硬件建设和资源建设的一些做法。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对于微班教学的作用应当是革命性的,它会改变学校的教育形态,改变教师的教学思想,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在进行信息技术环境建设规划实施过程中,始终要以学生为中心、学习为中心,最终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周海军.农村小规模学校信息化的现实困境与发展策略研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6.
[2]潘兴竹.农村小规模班级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2015.
[3]于素云.农村中小学教育需加强信息技术环境建设[J].江苏教育,2006.
编辑 刘瑞彬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957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