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渗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从小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养成良好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进行人才素质培养教育的根本任务。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和较好的道德品质素养,帮助学生心理健康成长。重点讲述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意识,加强小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意识的具体研究策略。
关键词:德育;小学数学;课堂;渗透;研究
在小学教育阶段,数学课是生活的智慧和解决问题的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它不仅是学生必备学科之一,更是在语文、英语两门主科以外唯一一个用理性思维做主导,学习知识体系的学科。学好数学和语文,开发学生的左右脑功能,使学生接受的教育更加全面化,充满丰富多样性。在新课标的任务主旨下,教师要在课上教学本专业知识外还有培育学生的良好心性和品德的潜性教育任务。帮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塑造良好的品性和做人做事的态度。老师与学生之间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平等的人际关系和正确的授学模式。在教授数学的同时,老师通过课本内容积极向外延伸,结合生活趣事或寓言故事串聯启发学生的道德是非观念,使德育在小学数学中得以体现。
一、德育与教材知识结合,培养学生负责任的良好意识
小学数学教师的业务范围除了传授数学知识、加强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数学运算能力,还要有培养学生对自己负责、对作业负责、对小组负责的良好意识。老师的根本要义是教育学生,德育能力是所有老师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深感荣幸。把课本中的数学理论结合故事讲给学生听,在新模式的道德氛围熏陶下,使学生有更好的剧本和故事,提取关键条件完成答题,给老师做出很好的课堂回馈。例如,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课本的上半册中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与德育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测量中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在数学课堂对学生进行德育。
二、结合生活实际数学问题,树立学生良好的人生观
在数学教课中,无论是抽象的知识还是生活中常见的问题,都在诉说着不同的道理。“数学和哲学的关系密不可分。哲学是基于生活的道理而提炼的理论,数学是基于自然变量中的一定规律而产生,而他们的共通性都在于运用逻辑思维来解决问题,追求答案和真理,根据客观事实判断事物好坏,在这过程当中形成学生自身的道德感和人生观。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分数”单元内容,从宏观上讲,一个人占全人类一千零七十亿分之一。从微观上讲,一个人身上的细菌有一万亿个左右。从宇宙中人类认识到,地球不过是宇宙中微不足道的尘埃。通过分数的学习概念的加深,当学生认识到我们所处宇宙的浩瀚和人类自身的渺小时,就会生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意愿,热爱自然,充满对未知的探索精神。在学习分数章节知识同时树立学生良好的人生观,在数学的单科教育中渗透德育精神。
三、在小组学习合作中,见证德育教学的意义
德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的个人品质和道德感影响他人,建立和谐的合作环境,为团体营造良好积极的氛围。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建设小组文化,五个人一组形成小的团体,培养组员的集体责任感。另一方面是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在团队合作中认识自我的不足,改正错误树立自信,完善自我。
例如,人教版小学课后习题,小组进行自主探究数学:
验证二(1)和二(2)班的同学是否可以同乘一辆车。
实验汇报:
(1)一些小组学生用口算得出30+30=60,60+6=66没有超过70,可以两个班合乘一辆车。
(2)一些小组学生采用小木棒,进行手动推演:先摆3捆6根,再摆3捆,合起来是6捆零6根,也就是66,比70少。可以两个班合乘一辆车。
(3)一些小组使用竖式计算个位6+0=6,在个位写6,十位3+3=6,在十位下面写6,所以等于66。
通过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笔算加法的算理,使学生可以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性问题。既提高学生的计算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细心计算、反复检查的良好习惯。通过学生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运算,提高学生的计算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利用好数学教材,将德育与数学知识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在生活实践中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结合学生成长发育的特点,根据课本教材和课外实践有针对性地开展并在老师的影响下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为今后更好地发展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沙青青.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9(1).
[2]郭红卫.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8(22).
[3]张文军,黄大勇,邵影.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模型思想分析:以北师大版为例[J].学园,2018(29).
编辑 冯志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960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