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幸福入心入行 德育落实落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当前,在德育大环境下,“幸福教育”理念已进入各大学校教育活动之中,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幸福教育”理念蕴含于幸福教育活动中,必然需要从高屋建瓴下移到脚踏实地,弘扬传统文化,落实立德树人,渗透角角落落,浸润师生心灵,富足精神世界,丰盈智慧源泉,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让教育因幸福理念的注入,重焕生机。
  关键词:幸福理念;德育;教育活动
  关注当今学校,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人才,既让学生努力学习,又让他们幸福地生活,培养一生幸福的人。幸福,赋予学校教育更多的内涵与意义,为教育指明了奋斗方向。毋庸置疑,追求幸福教育是正确的选择,各大学校实践的“幸福教育”理念各具特色各展风采,诠释了“相似而不相同”的路径,这是教育进入新时代需要不断升级的要求,也是焕发每一个学校创新与活力的必经之路。
  一、 重视人文关怀,丰富立德树人的幸福内涵
  学校要把立德作为树人的前提、方法与过程。而其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将思想品德作为立德树人的幸福理念。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渗透德育,让学生在参与学习中、体验中、感悟中增强道德归属感。幸福从何而来,从具有人文理念的各种教育载体中来。打造具有精神力、执行力、形象力的校园文化,实施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从教师到学生、学生到家长乃至社会群体等,构建开放式、系统化的教育大环境体系,这是促进学生幸福的保障;当教师的道德情操、处世方式、行为准则、治学态度等一步步提升,对其而言则是幸福的积累,在具体教学中,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循循善诱引导学生,采取各种形式强化学生学习能力,并结合实际教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水平,幸福通过教师精心的传递绽放育人光芒;学校培育的主体是学生,让学生能够从各种教育中,获得心灵的启迪,学会去感悟、探究和创新,学生在彼此欣赏中获得对所学知识的内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感受幸福、蓄满幸福的过程,而让幸福开花,就让学生学以致用,从而发现所学之美。教师通过正确评价学生,尊重学生在德育中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将道德教育内化为适应学生需求的思想品德,从而树立学生将思想品德作为立德树人的幸福理念。
  二、 弘扬主体精神,拓宽立德树人的幸福渠道
  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发展人的主体能力,这是新时代所要求和需要的。学校通过积极引导学生学好知识,积极创造条件张扬学生的个性,通过构建多元化的途径,拓宽立德树人的幸福渠道,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源动力,积极培养道德观念,知行合一。学生个体的品德培养,需要来自各学科教师的引领,也需要生生之间的合作,更需要一些学校营造的校园文化以及提供的各种实践活动。学校着力建立环境育人的幸福校园,从美化、绿化校园,到让校园处处人文飘香,经典名句上墙,文化长廊展示、校刊校报创办,处处渗透幸福元素。基于学校地域特色和品牌形象的打造,各类活动精彩纷呈,幸福校园特色鲜明,充分展现自然美、和谐美、人文美和精神美,使得学生耳濡目染,获得幸福环境的熏陶。
  秉承以人为本,打造高品位校园文化,成为培养学生幸福感的一大渠道,也使得学校充分发挥了校园文化立德树人的德育功能。学生的幸福,还来自学校对其成长的每一阶段给予的关注,并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和管理措施,让幸福理念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尤其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幸福感,学校不断强化自主建构机制,着力激活学生内在动力,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积极性。通过促进学生自主建构,展示自我个性和主体性,学生的幸福感会越来越高。从细节入手,从个体需要出发,德育教育需要注重对个体的浸润,发展个性,激发创造,在自主化教育中学生获得幸福感。
  三、 创新教育模式,扩容立德树人的幸福空间
  幸福教育活动的开展,可以说是多形式、多手段、多层面、多角度的交叉融合,有效的教育活动,需要不断完善激励机制,让学生得到自我满足,从而提升学生幸福感。作为具体的实践活动,包括教育内容的实施,教育中的主客体互动,要借助一定的载体才能保证其实现。当前,随着社会越来越开放和多元,各种思潮呈现出多元发展趋势,由此,作为承担教书育人的主要部门,必须不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和道德取向,这也给幸福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运用多元化的载体以扩大各种教育的覆盖面,增强教育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对于提高学生思想认知、价值取向以及道德品质,要深入日常教育活动中。因此,构建以教育常规内容为主的系统工程,打造多元的育人体系,从而扩容立德树人的幸福空间。
  幸福教育的落实落地体现在细节上,因此,需要教育者不断对学生的日常教育活动进行创新与突破。在不断强调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今天,对学生古典文化的熏陶与浸染,不再局限于背诵《三字经》《弟子规》等,而是用现代时尚元素演绎古典文化,如舞台剧、朗诵比赛、主题活动等,将古典文化融入其中,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亲身体验中获得思想上的认同感,情感上的同頻共振,精神上的跨越沉淀。教育中一些管理手段和方式也可以朝着更新、更贴近生活实际、学生认知的方向前进,将一些诸如新媒体等的新鲜形式引入对学生的教育中,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入活力。
  不断打造规模化育人队伍,采取多样化的育人方法从而构建对学生进行幸福教育的保证系统。当“新教育”走入校园,强调的是大教育环境的构建,校园文化的营造,师生关系的缔结,理想课堂的构筑,完美班级的形成,综合信息的传递,家校合作的共建,更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师课程与学生课程,发掘知识魅力,追求知识与生活与生命共鸣的理想课堂,让以幸福为出发点的新教育实验成为教师发展专业、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切实使学校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树立健康观念的理想乐园,让师生共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总之,树立文化自信,构建精神实体,构筑民族精神支柱,这是构建幸福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也是幸福德育的灵魂和方向。
  参考文献:
  [1]张冬梅.“幸福”的价值取向[J].理论学习与探索,2014(4).
  [2]李元斌.责任教育:幸福理念的践行[J].基础教育参考,2018(3).
  作者简介:
  苗培田,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新城区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970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