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走进经典润泽心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通过对经典诵读的目标、途径等方面进行阐述,对比了新旧教育方式对儿童的影响,进而分析经典诵读与儿童自我教育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在儿童自我教育过程中学校与家庭应扮演的角色。
   关键词:经典诵读;儿童;自我教育
   在儿童自我教育的实践探索过程中,经典诵读往往因为对教育的深刻领悟,反而会用简洁的文字进行阐述,不会像教育叙事类书籍虽有教育的原理或规律,但总会以大量的案例进行表述印证。因此读经典书籍要不厌其烦,要想真正促進儿童自我教育,囫囵吞枣肯定不行,甚至有的段落或者篇章要反复诵读。
   一、经典诵读的目标
   1.钱学森之问
   许多教育界专家提起的“钱学森之问”指向的是中国教育对创新人才的培养,然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又与中国现行的应试教育的体制息息相关。我们的教育为什么难以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太过关注于专业知识,我们的教育只专注于儿童的学习成绩和专业知识而长期忽视“广泛的文化修养”,从而导致我们培养的人才在发展到一定高度后就停滞不前,我们可以完成模仿的最高境界,却难以达到创新的高度。究其原因是我们的人才缺少哲学般的深邃和艺术般的高雅。
   2.经典诵读与教育目标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注重儿童的经典诵读,也许这些用功利的眼光看在目前阶段还难以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但是从人的长远发展来看必然会对儿童今后的人生起到良好的积淀作用,而这种作用也将是潜移默化的,但这正是我们教育者所要坚持的。诚然我们还受到应试的束缚,但如果我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就应该有所作为,因为教育是要为人的一生发展负责的。我们先通过《国学经典导读》,确定经典诵读的教育目标,从文化的视角解读经典,从经典的视角透析传统,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精神气质;同时,又能在细部环节上,揭示各类典籍的特定文化内涵,促进儿童自我教育。
   二、经典诵读的途径
   1.学校在儿童自我教育中的角色
   应试教育中儿童的学习是被动的,教师是课堂的主体,以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实现儿童的学习。近年来随着西方建构主义理论的盛行,中国教育开始走上了“反应试教育灌输式课堂模式”的探索之路。经典诵读从杜郎口到洋思中学;从讲学稿到导学案;从新教育到主体教育,无不是在儿童自主学习、自我发展之路上的探索与实践,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果。由此可见,现在学校课堂中的经典诵读学习已然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2.家庭在儿童自我教育中的角色
   我们可以意识到经典诵读对12岁之前家庭教育特别是母亲教育的重要意义。很多时候社会上甚至包括我们自己也常常认为家长只要配合学校就可以了,经典诵读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但是在今天看来经典诵读一定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广义的教育涵盖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幼儿教育概论》指出,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共同的责任,而在其中家庭教育在儿童12岁之前更为重要。所以必须意识到让家庭教育中的经典诵读成为学校教育的坚强后盾和有益补充。
   三、避免思想上的僵化
   1.思想僵化的危害
   一句“不输在起跑线上”让无数的儿童、家长、老师深受其苦。我们一边批判着这样的教育和氛围,一方面我们又成为这样教育和氛围的实践者和助推者,这就是我们的无奈与选择。我们的教育,学校、家长只为迎合社会的需要,而忽视孩子的身心健康与成长规律、认知规律,拔苗助长已成为我们普遍的成长模式。幼儿园小学化、小学初中化等等,甚至在前些年还大肆宣传的大学少年班等,也在“神童”们长大之后无异于常人的表现中销声匿迹。
   2.避免思想僵化的方式
   纵观全国各地的优秀学校无不在实践着经典诵读,大胆地进行改革,为儿童的发展提供各种广阔的空间。由此可见,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已经有了一大批的经典诵读的先行者和探索者,并且也走出了一条可供我们借鉴与学习的经典诵读成功之路。同时,《慧星图文思维——别把孩子教笨了》也告诉我们,当今窘迫的现代教育出路就是与经典相结合。因此我们没必要一方面赞叹成功学校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优势;另一方面又慨叹于我们的无奈,至少我们可以用经典诵读进行点滴的改变与尝试,长期坚持必会有所收获。
   四、儿童自我教育的节奏
   “节奏”一词习惯用于音乐中或者是朗诵中,可见应该是与艺术有关。用于儿童自我教育除了具有科学性外一定也具有艺术性,而经典诵读却来源于教育的科学性。儿童的智力发展有不同的阶段,而就儿童个体差异而言,不同儿童的智力发展阶段也一定是有所不同的,经典诵读教育恰好可以弥补这种不足,根据不同儿童的智力发展阶段,选择不同的经典,来掌握儿童自我教育的节奏,促进儿童自我教育的成功实现。
   纵观在人类科学史上有突出贡献的名人,也都在艺术上有不凡的造诣,爱因斯坦、普朗克、哈恩三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可以组成一支水平很高的室内乐演奏小组:爱因斯坦拉小提琴,普朗克弹钢琴,哈恩进行伴唱;伽利略是天文学家、诗人与文学批评家;开普勒是天文学家、音乐家、诗人;巴斯德是生物学家和画家;诺贝尔是化学家、诗人、小说家;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科学家和画家,俄国的罗蒙诺索夫是科学家、诗人等等。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功成为人类历史中的佼佼者,正是因为他们在儿童时期通过进行不同经典的诵读,不断进行自我教育,实现了心灵上的升华。
   参考文献:
   [1]曾秀群,何大千.小学语文经典诵读课教学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8(1):68.
   [2]吴成效,梁东平.品悟书香润泽心灵[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8(一)[C],2018.
   [3]袁云霞.诵读经典,提升小学生核心素养[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3):106.
   [4]唐贵生.小学经典诵读策略[J].科普童话,2017(10):31.
   [5]马莉.诵读语文经典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7,7(10):54-55.
   注:本文系2017年度兰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与儿童良好道德品格培养的研究,课题立项号:LZ[2017]GH26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022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