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实现效益最大化的有效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历史课程作为初中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是学生中考需要考查的课程,也是培养学生历史素养、传承历史发展的关键性课程。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秉承效益最大化原则,花费最小的精力,取得最大的效果。但是,从目前实际情况来讲,初中历史在教学上还存在有效性偏低、教学效益不高的问题。对此,针对目前存在的教学问题作出分析,然后分析了实现效益最大化的价值内涵,最后探讨了对应的教学对策,希望可以给初中历史教师一些参考帮助。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效益;最大化;教学对策
减负增效近些年成为中小学教育活动的一个核心内涵,降低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负担,提高教学效果,已经成为一个被广泛热议的话题。减负增效的目的,其实可以理解为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教师和学生都用最少的精力,对相关的历史知识实现最大程度的理解掌握。历史教师就要对目前教学活动存在的不高效问题予以分析明确,掌握这些问题造成的具体影响,以教学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对课堂教学活动不断改进创新。
一、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初中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来讲,教学活动的效益并不高,也就是教师花费的精力与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成正比,困于事倍功半的局面当中,这导致教师在课堂上教得很累,但是最终的效果却没有达到预期。归咎起来,主要还是教学方式存在问题,导致了教学活动低效,整体教学效益不高。
(一)讲解过多,学生自学偏少
初中生的身心发育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上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出来,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但从目前的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来讲,在课堂上教师的讲解依旧偏多,知识的传递呈现出单方面传递的特点,从教师向学生流动。学生在课堂上的自学偏少,既缺乏自学的时间,也缺乏自学的空间,这就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甚为被动,主动性发挥不出来,从而导致部分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偏低,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不到位,造成教学效果不佳。
(二)方法单一,未能多元教学
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对于一个知识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不一样的结论。初中历史课程中的很多知识点就具有这样的属性,从历史角度和现代角度来审视一个历史事件,能够获得的体验感受是不一样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应该从不同角度来对一个历史知识点进行阐述辨析,让学生形成更加全面的理解。不过,从目前初中历史的教学实情看,不少教师在课堂上所使用的方法较为单一,局限于一种方法当中,未能采取多样化的手段构建多元教学模式,没有从不同角度对相关知识进行呈现,从而降低了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三)脱离时代,缺少信息手段
现如今,社会已经步入到信息化的时代,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支持各项工作,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一个广泛选择。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来讲,也需要紧跟时代,将信息技术手段引入课堂中,构建起信息化的历史课堂,通过视频、音频等媒介的融入,打造一个音画同构的历史课堂,这样可以让历史知识的呈现更加丰富多彩,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不过,从目前实际来讲,不少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上对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还比较少,教学活动局限在传统的板书式课堂中,这就导致教学活动脱离时代,教学效益偏低。
(四)忽视评价,教学优化不足
教学活动效果如何,这需要通过适当的评价来予以断定,通过评价发现问题,针对性优化教学,这样可以让初中历史课堂越来越优良,取得越来越好的教学效果。然而,目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学评价并未得到重视,部分教师在课堂讲解完成之后,就让学生自由学习,对书本上的一些知识点进行背诵。评价没有得到落实,教师也就无法及时发现学生在历史知识理解掌握上存在的问题,也就难以反思教学活动的短板,这样就会导致后续教学活动的优化不足。
二、初中历史教学效益最大化的价值内涵
教学效益最大化,其实就等同于教学效果最佳化,也就是教学活动不仅要达到最基本的要求,还要超过这个基本要求,取得更高的成果。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对初中历史教学而言具有多方面的积极价值。首先,可以减轻教师教学压力和学生学习压力,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那么就意味着教学活动取得了最好的效果,而这个效果是在教学活动量没有增多,甚至出现减少的情况下取得的,也就是用不变或是更少的教学活动,取得了更好的效果。如此一来,教师的教学压力和学生的学习压力就明显会减少了。其次,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形成良性循环。从初中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讲,有部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不强,在课堂上缺乏自信,学习起来没有动力。通过一定的手段促进教学效益最大化,可以让这部分学生取得切实的进步,从而逐渐树立学习自信心,这样反过来就会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改善,取得更大的进步。这样就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学生的学习自信越来越强,学习效果也越来越好。最后,让教学效果最佳化。教学效益是对教学效果的直接反映,教学效益越高,教学效果也就越好。在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的过程中,也就逐步推动了教学效果的最佳化,让初中历史教学迈上一个新台阶。
三、初中历史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的策略思考
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对于初中历史教学能够起到多方面的積极作用。历史教师要对此形成深入认识,立足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初中历史展开创新。
(一)创造开放式的自主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自学
教学讲解和学生自学是课堂教学中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在一堂历史课上,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自学,应该处在一个较为均衡的状态,这样可以让教师和学生都发挥出对应的作用。针对目前教学活动偏重教师讲解的问题,在历史课堂上,就要创设开放式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比如,可以在课前导入的环节,创设一个学生自主思考探究的课前主题活动,结合所要教学的历史知识点,引入与之相关的案例素材,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讨论。这样的一个方式就给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空间,可以让学生自由分析和思考。而在课堂讲解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改变以往的单方面讲解模式,设置一个自主学习的环节,让学生先用一定的时间自学,然后教师再进行讲解。比如教学“戊戌变法”的相关内容时,就可以设置几个简单的问题:戊戌变法具体是指什么?有哪些人参与?他们的结果是怎样的?设置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完成自学后,教师再针对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而到了课后,也可以创设一些拓展性的思考问题,给学生创造自主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围绕戊戌变法进行讨论分析,深化对这部分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二)活用多种方法构建多元化历史教学课堂
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来讲,单一的教学方法会限制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效果,要灵活对多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运用,针对不同的历史知识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可以实现历史教学的多元化构建,让历史课堂始终保持新颖,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长时间维持。比如,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对于历史知识有很多可以参考的历史纪录片或是影视剧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将历史纪录片或是影视资源引入到课堂中,通过视频画面和书面文字的对比,强化学生的直观认识,形成更加深入的理解。除了多媒体教学,还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法讲解历史知识。历史知识涉及特定的历史环境,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将历史环境呈现出来,那么就可能导致学生理解上的困难。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立足具体的历史知识点,构建与之对应的历史情境,让学生代入具体的情境进行思考体验。比如针对虎门销烟这一经典历史事件,就可以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代入林则徐的角色,从中体会虎门销烟的重要意义。
(三)紧跟时代采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历史教学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目前时代的主流技术,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来讲,也需要顺应时代趋势,将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结合起来,构建信息化的历史课堂。首先,可以对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信息技术的产物,能够与计算机连接,将各种信息化资源通过电子白板展示出来。在讲解历史知识的时候,就可以通过电子白板来展示各种教学资源素材,与课本教材上的知识形成对接,从而推动初中历史教学的进步发展。其次,可以利用VR虚拟历史博物馆辅助教学。历史博物馆是各种历史文物的聚集场所,在VR技术的发展下,一些历史博物馆基于VR技术,构建了VR虚拟博物馆,通过网络,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在网页上参观虚拟博物馆。在历史课堂中,就可以实现从VR虚拟历史博物馆中寻找与教学活动相关的历史文物素材,然后在课堂上将其引入进来,让学生透过相关的历史文物,体会其背后蕴藏的历史知识。最后还可以借助新媒体信息技术来教学。基于家校微信沟通群,教师可以设计历史教学的预习微课,将其发布到微信群中,让家长监督学生通过微课进行课前预习。微课的设计需要对时长进行控制,3分钟以内为宜,这样即使是预习2~3遍,花费的时间也不会超过10分钟,不会给家长造成负担。
(四)及时且合理地展开评价不断优化历史教学
对于初中历史教学,及时且合理的评价是不可缺少的,对于历史教师而言,在课堂上就要通过合理有效的方法手段,对学生展开评价。一般来讲,开放式的历史主题探究任务,是最为恰当的方法,开放式的任务,可以实现对学生综合历史素养能力的评价,这样让教学评价更加真实准确。在合理评价初中生历史学习水平的基础上,还需要结合表现出来的问题,对教学活动不断展开优化,弥补存在的缺陷,让初中历史教学能够实现持续性进步。
初中历史课程教学在新时期需要关注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问题,用更少的教学付出换取更大的教學效果。教师要理解目前存在于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相关问题,然后对症下药,不断改善教学,让初中历史教学的效益更高。
参考文献:
[1]王维琴.刍议初中历史如何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J].科教导刊,2017(18).
[2]赵玉双.对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应用微课的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7(3):127.
[3]王燕飞.基于初中历史教学需求下的核心素养培养分析[J].内蒙古教育,2017(8):124-125.
[4]夏宏业.谈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8(2):110-1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023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