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初中历史自主学习课堂的创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朱红云 周增光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自主学习课堂在农村初中学生历史教学中的现状及作用,重点对农村初中历史自主学习课堂的创设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农村;初中历史;自主学习课堂;创设
   在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课堂,让学生在“开放”“灵活”“多元”的自主学习课堂中汲取知识力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此背景下,本文从农村初中学生的特征及历史课教学现状出发,为学生创设有效的自主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思考,培养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和思维能力意识。
   一、自主学习课堂在农村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现状及作用
   (一)农村初中学校历史课堂教学现状
   当前,新课改的重点和核心是在课堂教学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而课堂教学的重点是“学法”,难点在于“如何有效地教”,对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当前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基础能力差、历史素养薄弱及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等问题,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课堂环境,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独立学习和学会探究性学习,真正提高其历史素养能力。
   从农村初中历史教学基本现状来看,虽然大多数农村初中也都积极开展素质教育,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学校缺乏图书馆及相关资料,更没有校园网络,而且部分家長或学生存在严重的“副科”观念思想,学校、社会和家长及学生都对历史学科不够重视,鲜有初中学校会组织和引导学生集体搞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活动,针对这些薄弱环节及农村初中历史的基本教学现状,在素质教育时代,教师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变革教学方式的任务和职责,为学生创设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课堂。
   (二)自主学习课堂在农村初中学生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与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具有如下三个方面的优势:
   首先,在农村初中历史教学中,通过构建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性。在新课改教学环境下,学生不仅要成为历史课堂教学的主人,更要积极投身到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积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教师通过为学生创设有效的自主学习氛围,学生能够深度体验课堂教学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热情,可提高教学成效。
   其次,在农村初中历史教学中,通过构建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能够加强学生对初中历史学科知识的感悟。自主学习课堂本质上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将历史知识有效传递给学生,并能引导和启发学生在独立的自主情境中进行模拟,从特定的历史场景和历史事件中感知历史人物的命运,使学生融入到历史长河中,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丰富思想情感。
   此外,在农村初中历史教学中,通过构建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素养。“核心素养”理念之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而通过创设独立的学习情境,学生可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进行角色扮演和互动,能够充分调动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探究欲望,也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又一次的自主学习过程,进而能让学生在体验与感悟中深入、系统地学习历史知识。
   二、农村初中历史自主学习课堂的创设及应用
   (一)组织学生模拟教学内容,创设活泼生动的历史教学情境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在农村初中历史教学中通过建构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能使以往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更加有趣和生动,还可为农村学生提供切身感受和体验历史的机会。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组织学生积极模拟课程教学内容,结合初中历史课本相关知识内容及素材,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历史教学情境。
   比如,在教学《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时,教师可组织学生针对部分教学内容进行模拟,如在讲解“贞观之治”这一小节的历史内容时,为了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和有趣,教师可组织学生展开历史故事模拟演绎或历史人物模拟,使学生对相关历史事件下的对应人物关系、人物的多方面影响进行评价分析。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涉及的主要历史人物有唐玄宗、唐太宗和武则天,据此,在课堂中可组织学生分别扮演这三个历史人物,围绕特定的历史事件进行模拟演绎及话题讨论,通过模拟演绎,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每一个历史人物背后的故事,有助于其在自主学习环境下全面把握历史事件发展脉络,进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
   (二)通过播放多媒体素材,让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养成自主学习的品质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多媒体设备等在农村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多媒体技术具有“声、像合一”的特征,基于这一优势,教师在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借助多媒体设备创造良好的教学语境,通过对初中历史课本中的相关素材的展示,使学生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品质,使学生深入把握历史学情,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层面,学会独立思考历史事件的积极与消极作用,感受历史学科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科举制的创立》这一章节时,教师应对课本中的知识内容加以整合,积极运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相关影像视频、历史图片或文字材料等,让学生根据预习提纲、导学问题自主查阅和整理科举制的相关历史资料,并了解清朝历史上出现过的三次最大的科考舞弊案,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为学生播放《雍正王朝》中的“科场舞弊案”片段,让学生通过感知身临其境的教学氛围,体会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严肃性,然后为学生设置疑问,引导学生围绕相关问题进行自主讨论,如“中国的哪个朝代诞生了科举制?”“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与两位皇帝有关,这两位皇帝是谁?”“古代的科举制度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与此同时,引导学生结合历史课本中的相关插图,启发学生分组探究讨论并对比隋唐与秦、汉、晋的拔贤才、任用官吏的方式的异同,使学生在特定的历史教学情境下自主思考,进而全面掌握历史知识。
   (三)带领学生深入文化遗址,在社会实践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大多数农村初中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面较为狭窄。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很难通过简单的任务驱动型教学法或案例分析法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历史知识。对此,为了切实提高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在情境化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应围绕初中历史课本中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全面分析,让学生带着疑惑走入社会,走近相关文化遗址场所,主动了解和探究相关历史文化知识,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和提升独立学习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应创造条件,借助一定的机会组织并带领学生进入相关历史文化场所切身参观并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随着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当前我国很多地方都建起了纪念馆、博物馆、故居和考古现场遗址等相关历史文化场所,这些地方均是历史教学的重要课堂,其能够弥补课堂教学形式单一的不足,能使学生全面感受历史的震撼。通过引导学生在历史博物馆或纪念馆等自主阅读相关历史事件介绍,在浓厚的历史情境氛围下,可让学生沉浸在过去的历史环境中,并自主探求历史事件的源头,切身感受中国人民坚持不懈、执着追求的创新、创造精神,铭记中华民族历史演变的艰辛和不易。
   三、结束语
   综上所言,自主性是核心素养能力培养背景下学生所要具备的一种基本的素养能力,在新课改过程中,国家教育部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从这一变化趋势可以看出,传统的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为主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当前新的教育变革理念,教师应从农村学生的需求和特征等角度出发,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课堂,让学生充分挖掘自己潜力,发挥自我学习和探索的优势。
   【参考文献】
   [1]罗智.浅析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途径[J].当代教研论丛,2015(06):35
   [2]刘娜.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5(13):96
   [3]李丽敏.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J].学周刊,2015(13):9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142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