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语文课堂上激发学生思维活力的教学模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维国

  【摘  要】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借助文本教学激发学生思维的活力,让学生思考的主动性更强,就问题的探究更加深入,以这种方式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训练。教师训练学生思维需要做到发挥问题导学的思维激发效果,创设开放式的交流讨论问题,有效展开教学总结与回顾,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激发;思维活力;教学模式
   部编版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可以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素养的阅读范本。教师在结合一些典型文章组织与构建课堂时,可以多进行对学生思维的训练。首先,教师在教学的组织与设计上要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有更多参与课堂的机会。同时,文本分析解读时尽量以问题为向导,让学生思考的空间更大,学习参与的机会更多。随着学生思维活力的不断被激发,不仅理解、感知文章会更充分,学习效率也会更高,这才是高质量语文课堂应当起到的积极效果。
   一、发挥问题导学的思维激发效果
   教师在进行文本教学时要循序渐进地推进教学实施过程。首先,在导入环节可以采取的方法便很多,为了充分激发学生思维活力,教师可以利用设问进行有效的教学导入。以问题为导入同样有多种实施方法。首先,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和文本相关的开放性讨论问题,在基于问题的讨论交流中让学生进入文本学习情境中,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同时,教师也可以事先设计一些和文本相关的学习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疑问预习课文,了解文章的整体脉络,形成良好的整体学习开端。无论哪种教学方法,在导入过程中教师都要注重对学生思维灵活性的激发。只有学生的思维慢慢活跃起来,才会对教师提出的各种疑问进行积极探究,对文章的学习和分析才会有更好的效果。
   比如,在教學《伟大的悲剧》这篇课文时,导入阶段教师可以和学生展开相应交流,并随之引出一些和文本紧密关联的问题。教师可以首先做这样的介绍:“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写的传记《伟大的悲剧》是一篇感人肺腑的好传记,读他的传记和了解他的一生一样,我们的灵魂都会受到一次洗礼。我想他把这篇传记写得如此生动的目的绝不仅是为了让读者感到有趣,也不是单纯为了感动读者,而主要是让世人思考:人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价值在哪里?”介绍到这里时,很多学生都会非常好奇,不仅好奇这篇文章到底写了些什么,也会相应思考上面问题的导入。教师可以随之以此为开端,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思考这些问题在文章中是否可以找到答案。这样的教学导入形式能够迅速激起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构建良好学习氛围的同时也能使学生的学习探究主动性更强,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开放式的交流讨论问题
   对于那些有一定深意的文章,教师在教学时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交流讨论空间,引导启发学生层层深入地进入文本主题,基于文章的学习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并能带给学生一些积极正面的引导与启发。比如针对上面的文章,文本中不仅提出了很多作者的思考,学生在读到这些问题和文章内容时,自身的思维也会随之发散,会就谈到的这些问题有自己的想法与感受。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有意识地设计一些交流讨论活动。可以结合文本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随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还可以相应展开辩论赛。这些都能够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会让学生就文本的内涵和主题有更深入的探究,同时,也是有效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素养的教学过程。
   比如,在《伟大的悲剧》这篇文章教学的过程中,这篇文章学完后很多学生都觉得意犹未尽,并且就一些更宏大的问题有了自己的思索。这时教师可以顺着学生的思维活力设计一些课堂学习活动。比如,可以让学生思考讨论:在人类探险史上,是不是所有成功的人都是英雄,失败的人呢?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这些问题呢?在学习课文之前,你心目中的探险英雄有哪些人?现在有没有改变原来的看法?为什么称他们是英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谈谈对探险英雄的看法,让基于这篇文章学习表达各自的想法与见解。这种灵活的教学延伸与拓宽不仅让语文课堂更具活力,也是进一步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加深学生文本理解感知的学习过程。
   三、有效展开教学总结与回顾
   在语文课堂上想要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教师还应当善于做教学的总结与回顾。可以在一堂课教学结束后相应地总结学生的学习收获,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哪些锻炼。同时,教师也要将关注点放在对教学不足的重视上。任何一堂课都会有一定的改进空间,也会存在一些应当引起重视的问题。教师及时的回顾与反思能够避免今后再发生类似问题,可以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也能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与构建。
   比如,教学完《伟大的悲剧》这篇文章后,教师可以就教学过程做回顾与总结。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学生的思维活力得到了激发,思维能力素养也得到了锻炼。尤其是最后的开放式讨论引导大家用“实证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与否,这个过程让学生在深刻理解本文主题思想的同时,掌握了一种问题讨论中比较实用的“实证法”。但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由于学校条件差,没有太多的图书报刊资料供学生查阅、整理,更没有机会去网络查寻,拓宽学生学习空间依然是一句空话。这些问题都应得到改善,这样才能推动语文教学朝更高效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雅.初中语文课堂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下),2012(01)
   [2]刘仁贵.初中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研究[J].新课程(上),2011(09)
   [3]江毅华.认知冲突与语文教学[J].新课程(综合版),2010(08)
   [4]胡卫平,魏运华.思维结构与课堂教学——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指导[J].课程·教材·教法,2010(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142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