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以生为本视角下初中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教育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的今天,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是现下教师正在致力探讨的问题之一。只有解决这一问题,才能促进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落实。现如今,新课改一再呼吁要在教育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性,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进行教学改革。所以,教师应当基于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进行创新与优化,从而给学生构建高效课堂,让学生在良好的人文环境中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以生为本;初中;课程教学;改革;创新
前言:
学生是教学服务的对象,让学生在学校里高效学习,在未来健康成长,这是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努力奋斗的目标之一。现如今,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其中就包括“是否遵循以生为本”这一项。为了实现教学现代化和高效化,初中学校以及教师应当树立大教育观,把握住教育的发展趋势,基于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对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案进行优化,促进课程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推动初中教育事业的健康长足发展。
一、树立“少教多学”教学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教师习惯性自己讲而学生听。一整节课,学生基本上都是处于“被灌输”的状态。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效率普遍较低。一方面,教学内容由教师直接“咀嚼”过“喂”给学生,学生“囫囵吞枣”,看似吸收了很多的知识,但是因为没有自己“咀嚼”,所以只是从表面记住了知识, 但真正理解的知识少之又少。通过这种方式掌握的知识学生很快就会忘记,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的有效运用。另一方面,课程知识由教师直接灌输给学生,学生就无法体验到学习过程中的快乐以及获取知识后的成就感,这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自信心的增强[1]。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当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在这个基础上树立“少教多学”教学理念,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换言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能再以课堂为中心,或者以自己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中心。花一小半的时间讲解知识,剩下的大半时间给学生自己练习、交流。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也不能“袖手旁观”,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这种让学生自己“咀嚼”而吸收知识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还能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这样,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候就能够有效应用。
二、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调动学生主体能动性
单一的教学模式很容易让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疲劳感,如果教师长期使用同一种教学方式,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致和课堂参与积极性[2]。所以,在以生为本教育理念下,教师应当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性格特点、身心发展规律等加大对教学模式的探索力度,多开发一些适合初中学生的教学模式,将其合理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新鲜感。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积极性,而且能够活跃教学气氛。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会全身心投入其中。例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将课本上枯燥的文字轉化为形象生动的视频、图片等文本形式,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又如,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教学法,这是现如今在教育领域中普遍受到师生欢迎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讲解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围绕知识点设计若干个问题,尤其是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然后让学生相互交流,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3]。再则,教师还可以采取分层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情境创设教学法等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总而言之,教师要立足学情,根据教学内容开发和应用有趣、新鲜、有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从抵触上课到喜欢上课。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会全身心投入其中,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不仅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水平,还能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构建完善的内容体系,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习惯性“照本宣科”,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基本上都是教材上的知识,这就造成学生的学习范围局限于教材。从长远角度来看,这不利于学生的长足发展。新课改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所以,仅仅对学生进行智育教育不符合当前素质教育要求。以生为本教育理念下,教师应当针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根据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构建完善的内容体系,让学生在接受智育教育的同时能够获得德育教育、美育教育等各个方面的教育,这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笔者个人看来,初中各科教师应当利用现代化技术的资源共享特点,从网络上开发新资源,亦或从其他的途径开发新资源,然后将其纳入到教学体系之中,让学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还能获得情感上的熏陶,心灵上的洗礼,使学生的道德素质、审美鉴赏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与学习成绩一样,均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结论: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应当本着以生为本的原则进行教学改革,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这三个方面着手创新,打破传统教学中的低效局面,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育教学中被凸显出来。随着教育改革力度的加大,教师应当继续强化自身的服务精神,以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健康成长为目标进行教学探索,为学生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初中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谭福河,鞠芳辉.大众化教育背景下“以生为本”教学模式初探[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5(06):12-14.
[2]陈梅,何冬梅.重建以生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 走向高质量学校发展[J].教育科学论坛,2018(22):67-69.
[3]吴乐乐.解读“以生为本”课程理念[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05):95-9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169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