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燕

  摘 要: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每个人都有自身独特的情感。而培养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情感,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中学语文教学应重视情感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使语文课堂呈现出充分的人文特色,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科的无穷魅力。
  关键词:中学语文;情感教育;渗透策略
  中学语文教学过程,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更是“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走向正途”的情感过程。以往的教学往往比较重视语文的知识性、思想性,而对情感性这一点却不够重视。事实上,在教学中,教师要力求把每一篇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转化为学生强烈的情绪活动,从而使学生去感受文章所描绘的情景交融的意境,并获得审美享受,拓展他们的思想,激发他们的感情,使他们学到知识、受到教育和美的熏陶。
  一、创设情境,以情导学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大多都是文质兼美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等,这些文章都蕴含着作者浓郁的情感,具有非常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境界,让学生体会文章所流露的情感。例如讲余光中的《乡愁》,就可以播放一段低婉的带着愁绪的乐曲,把学生带入诗人对家乡对祖国无尽的绵绵思念中,更能理解诗歌所流露的思乡、思亲的情感;讲孙犁的《荷花淀》,可以大屏幕投影一些白洋淀荷花的图片,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这么美的家园岂容外来者践踏,激发起保家卫国的情感;讲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就可以讲讲牛郎织女的故事,让学生懂得诗人是如何把神话传说加以改造,来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可以采用设置悬念、提出问题等方法。这种“创设情境,以境动情”的导入就能一下子吸引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在诵读中进行情感教育
  朗诵是一门艺术,是情感体验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它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朗读中受到感染,得到美的熏陶,而且能逐渐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文章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其深含的韵味不认真朗读就体会不出来,还有一些课文所流露的强烈而真挚的感情都是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谐动听的韵律表达出来的。学生在教室里听着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听老师将无声的文章变为有声的语言,对文字进行再创造,课文中那些最美、最富有情感的地方就自然而然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引起学生的审美情感,使他们忘却自我,融入作品的意境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当然,除了老师范读,也可以指导学生诵读,教师引导学生带着感情进行朗读,有时也可以配乐朗读,在优美的音乐衬托下,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从而进行情感教育。这样更能使学生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并且很快地进入审美情感之中。例如,在学习《诗经·蒹葭》这篇课文时,在朗读中配上一段《在水一方》的乐曲,学生就能体会那种追求所爱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和苦闷之情。學习《雨巷》,除了美读,让学生听一听《丁香花》这首歌,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就活生生地站在学生面前。可见,这种配乐似的朗读更能读出感情,读出美感,读出意境,这样也更能使学生很快进入审美的情感之中。
  三、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陶冶学生情操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选文都是文质兼优的名家名篇,不仅向学生提供了知识信息,而且表达了作者的审美观念和情感体验,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用饱含情感的语言去激发学生,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把教材本身所表达的情感恰当地表现出来,从而使学生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这也正是教学中所要求达到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教师语言表达的基本功以及情感的表达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语言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去体会在这样一个静谧的夜晚,一轮月光洒满那一湾荷塘,夜是那样的安静,风轻轻地吹拂着,月色如水,是那样的皎洁,月下的荷塘,荷塘中的月光,这美景就如同一幅和谐的画面。不仅要让学生发现文章中的美景,还要引导他们想象自己内心深处所向往的荷塘月色,体会文章抒发的长期以来郁积于内心深处的真挚情感。
  此外,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情感教育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为了保证学生怀有一颗探究之心,教师不仅要动之以情,还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是学生的老师,也是学生的朋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会因为喜欢、崇拜某一位老师而对他所教授的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会努力学好它。这样的老师,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的一言一行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了作用。这时,老师已经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情感施加了影响。在他的课堂上,学生就爱学、好学,并努力钻研,这样既陶冶了情操,又使学生受益良多。教师对学生的爱要体现在学生的方方面面。试卷分析中,让不及格的同学感受到的是老师心灵的呵护和扶持,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和批评。对待家庭困难的学生要多给他们一些关心和照顾,让他们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学生之间发生矛盾,要公平对待解决,不能因为是好学生就加以偏袒。在这些点滴小事中,老师的爱像春雨般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使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充满信心,最终完成教学任务。
  总之,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良好的道德情感素养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品行和价值。因此,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就愈发重要,它是践行素质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优化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它既陶冶了情操,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也让他们感悟到人生的真谛。教师应大胆探究与创新情感教育的措施与方法,努力优化教育质量与效率,最终促使语文教学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春兰.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7).
  [2]袭祥升.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J].中华辞赋,2019(2).
  编辑 郭小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204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