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魏丽霞
摘 要:小学中年级语文学习已经进入新的阶段,此时小学中年级的阅读教学,应当进一步向纵深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和扎实的阅读能力。在当前的教学中,教师关注到学生阅读意识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创设自由的阅读机会,逐渐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借助多媒体拓展学生的阅读层次等,以期达成教学发展,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
随着学生的年龄和学级的增长,教师的教学策略也需要不断地调整。在小学语文进入中年级阶段,学生已经开始有了语言文字基础,尝试自主地对阅读文章进行理解,在此阶段教师不能再绝对限制学生,而是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将阅读的主动权逐渐让给学生,指导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本文针对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以小学阶段学生特点为基础,展开讨论,以期对教学实践做出指导。
一、组织学生感受自由阅读
在进入小学中年级的阅读中,教师可以尝试为学生创造稍微自由的阅读环境,借以帮助学生构建个性化的阅读能力,激发阅读兴趣。在班级建设图书角,为学生准备不同题材、体裁的阅读书籍等。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内容。尊重学生的阅读偏好,小学阶段学生还未形成扎实的阅读习惯,此时在阅读形式上,教师也可以尝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选择,如大声朗读、凝神默读等。给学生足够的自由,才能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和不断尝试。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组织学生自由感受,才能逐渐建立起学生与阅读文本的交流渠道,而非单纯地从教师那里得到转述。在小学中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及习惯,才能切实达成发展,逐渐为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引导学生進行深入阅读
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是当前教学中的重要工作。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阅读课文的深入挖掘,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有深度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考与讨论,积极参与到文章的阅读和解析中。很多时候,学生受到自身视野的限制,对于文章的理解还仅仅从某一方面,而此时教师正应当组织学生做出更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另一方面,是在课外,指导学生尝试做一些阅读笔记、阅读摘录等,逐渐增加学生的学习能力,完善教学工作,以达成发展,指导学生更多的关注点,以促成发展,为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借助多媒体激发阅读兴趣
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信息时代教学工作发展的必经之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进入中级阶段,教师关注学生阅读兴趣的全面激发,并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以辅助。多媒体能够提供情境创设,小学阶段学生对事物的认知,仍然以感性为主,此时,以多媒体创设情境,吸引学生进入相关情境中,以情感知,逐渐增加对阅读的兴趣。信息技术的大环境下,也能为教学工作带来更多的素材,从短小的阅读素材,到长篇的名著,都有阅读的体验,能够为学生的阅读铺垫道路。
四、逐渐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逐渐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也是进入中年级阶段阅读的重要环节。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拓展学生的阅读:围绕教材进行拓展,找到一些与教材阅读难度、深度等相一致的内容,或是与当前阅读文章题材一致体裁不同的文章,指导学生做出进一步的阅读,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展学生的阅读量的时候,也可以从一些影视素材着手,如让学生观看一些经典的动画片,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去阅读背后的名著,如经典的动画《西游记》,这些内容有趣而简单,适合小学阶段学生阅读。
五、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进入小学中年级教学工作应当关注到的。在具体教学中,可以尝试逐渐指导学生每天在固定时间阅读,并且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这样的时间是可以调整的,逐渐增加,帮助学生养成固定的阅读时间和阅读习惯。具体指导学生去学习与阅读,如记笔记的习惯,读书笔记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积累与思考,但是显然小学阶段学生对于读书笔记的尝试需要逐渐培养。尝试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做出积累,以促成发展。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中,还要帮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阅读不是目的,脱离教师限制、脱离文本本身的限制,在阅读中增加想象、尝试等,才能真正推动学生的阅读与成长,促成学生的阅读发展。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进入中年级,阅读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而不再停留于字词。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学生掌握阅读主动权,全面达成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双重培养,才能切实推动学生的阅读与成长,完善阅读教学内容,留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值得关注的是,阅读本身就不是一项在课堂完成的功课,只有不断启发学生阅读与思考,才能更好地推动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苏晓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习活动设计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6.
[2]吴存明.“所见即所得”:论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法[J].教师,2015,17(4):58—59.
[3]徐祥云.探析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任务分析理论的应用[J].才智,2014,15(5):79—80.
编辑 李烨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211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