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微项目在高职机电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文章对“互联网+”和微项目教育影响现状进行分析,对两者在高职机电专业課程中的问题、培养目标、工作过程和教学具体方法进行探讨,最后总结“互联网+”微项目对机电教学带来的潜在益处。
关键词:互联网;微项目;机电;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6-0258-02
一、前言
“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工作、娱乐和学习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信息化对人才培养方式发起挑战,商业和教育领域的专家提出职业道德、协作、社会责任感、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是21世纪的人才必备技能。可以看出,信息社会需要较高信息素养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学习的目的不只是继承,更在于创造知识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机械创新设计》是培养学生机械创新设计能力的专业基础课,实践性强,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解决问题、协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但调研发现,学生学习状况不容乐观,体现在:核心知识掌握不牢固;理论联系实践能力较差;问题解决经验欠缺,机械设计实践能力不强;缺乏沟通技巧和协作意识;缺乏好的学习方法,自我效能感差等。
基于项目的学习是一种围绕解决复杂、来自真实情境问题的方法。为完成项目,小组成员协作讨论,制订项目方案,分工实施,并通过共享和反思获得学习的各种经验技巧,锻炼实践、协作、批判性思维、创造性等能力,契合“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理念。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更乐于接受简单、便捷、有趣、高效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微文化”悄然诞生,形成许多的微群落——微博、微信、微视等。日益壮大的“微”字号队伍宣示这是一个“快”和“微”的时代。微时代的诸多微功能,不仅给互联网应用带来革命性的冲击,更在教育领域产生不小的影响。互联网“碰上”微项目,有望迅速成为高职院校的一种新的教学和学习方式。
项目学习已经深入各教育阶段。结合项目学习的内容和微课程、微资源等各种“微”理念的理解,克服项目学习周期长、自由度大、任务冗繁等不足,将微项目学习运用到高职《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中,探索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教学的新模式,能提高课程教学效果,进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互联网+”微项目特色和拟解决的课程问题分析
关键问题有:(1)确定线下微项目。根据教学大纲设计每个微项目,并根据微项目和学习需要提供实践场地、设备条件、培训条件等。(2)设置线上微课程。根据教学大纲和线上资源特点,确定学习资源,包括网页、视频片段、课件等。(3)制订教学方案并落实。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根据兴趣选择微项目和微课程,协作讨论,确定实施方案,完成小型创新产品设计。(4)成效跟踪和反思改进。师生共同完成线上、线下的成效分析,探讨微项目、微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得失,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并对用到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梳理,帮助教师更好进行项目微型化处理,促使学生建构新知识。
三、“互联网+”微项目基于机电课程培养目标及需要开展的工作
课程培养目标是通过互联网+与微项目结合,在《机械创新设计》教学中应用、探索基于线上线下资源的微项目学习的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实证对象研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操作能力、协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互联网+”微项目立足教学实际问题,采用线上文献研究法、线下调查研究法、准实验研究法,详细论述微项目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各个环节与互联网的联系,具体内容如下:
(一)互联网+生态下机电类课程教学问题分析
明确当前高职教育中,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信息交互速度、信息量的极大提升,因此,机电类课程教学内容周期应缩短,加快知识更新,将更新内容以微项目方式体现,把握整体课程中项目学习、微课程以及微项目学习的要点。
(二)基于互联网+微项目的机电类课程教学方法
机电类课程的特点是知识与实践并重,在互联网渗透下,线上学习比重需要适当增加,方式应以微课程进行,以增强学生接受程度,线下则应该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实现教学任务微型化分解。学生通过完成小型创新产品,实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三)教学成效研究
线上发布有关学生学习兴趣、实践操作能力、协作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对应用效果影响的调查问卷。问卷设计具有分析统计功能,实现大数据下的分析处理,获得学生兴趣、实践操作能力、小型创新设计等因素在微项目学习中的作用大小。在线下,以微项目方式,由学生自主完成学习成效的自我评价。
(四)得到“互联网+”微项目的学习模式数据库
形成线上大数据模块,内容包括项目微型化分解思路及方法、微项目线上线下完成结果及主要数据、《机械创新设计》互联网+微项目化教学成效分析数据及结论,远期项目效果跟踪数据实时更新端口、小型创新产品库。
四、机电课程实现“互联网+”微项目的教学方法分析
首先,对微项目规律及线上资源要有充分准备。对国内外有关项目学习、微课程以及微项目学习的研究进行分析,明确将对象分解为微项目的原则和方法,准备网上针对微项目学习的微课程,确定学习的知识点和要点,明确小型创新产品的设计方案。
其次,以课程知识为中心贯通线上、线下学习实践。例如,针对《机械创新设计》课程,线上完成机械基础知识、机械零件、机构、绘图工具等的微课程学习,线下以微项目形式完成零件结构创新设计、机构实现、零件测绘等相关设计内容,结合线上线下知识,由学生独立完成小型创新产品设计。
再次,做好应用成效分析。结合高职《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线上针对学习人次、微课程内容、测试结果、学习累计时间等进行分析统计,确定学习效果排序,同时发布调查问卷;线下针对微项目实践,由学生自主对效果进行评价,统计学生具体知识及实践表现等情况。
最终,形成互联网+微项目的教学数据库,将《机械创新设计》线上微课程、线下微项目相关内容、对象微型化分解过程、所有知识点、应用成效分析、统计、计算结果系统化处理,形成针对该课程的数据库,开放数据作为其他课程和远期成效调查的依据。
五、小结
“互联网+”已深刻影响社会生活,其在教育领域的影响业已逐步凸显。高职机电专业课程对学生的创新设计、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等均有较高要求,注重培养其综合素质。传统教学方法存在倾向课堂、实践不足和模式乏味的问题,而职业教育阶段的学生处于求新求知、精力旺盛的活跃阶段,普遍希望尝试新事物。课程内容微项目化能够改变传统课程知识结构,“互联网+”技术的运用能够改变原有单纯课堂讲授模式,进而调动学生的兴趣,实现兴趣导向的主动学习;还能够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小问题(微项目的本质)的能力,满足该类课程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目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324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