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息化教学在高职宝石专业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人们学习的方式也出现了较大变化,当学习者想获取某方面资源时,往往应用网络搜索“微课”“慕课”等网络资源,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已经彻底颠覆了人们的学习方式。但在普通院校的教学方面,信息技术应用程度较浅,仅仅体现在PPT演示这一环节,信息技术的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关    键   词]  信息化;教学;高职;宝石专业;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19)11-0202-02
   一、宝石专业课程传统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手段与学生兴趣不同步
   现阶段宝石专业课教学主要采用讲授法、实践法,以教师讲授各种宝石的性质及检测原理为先,以学生进行宝石鉴定实践为后。在讲授过程中,教师作为主体,PPT作为引导,对宝石的性质和检测原理进行讲解。PPT的应用虽然相对于较早的“1书、1粉笔、1黑板”的教学模式有所改进,但其“填鸭式教学”的实质没有改变,导致学生出勤率低、学习效果差、职业技能掌握不牢的现状。
   (二)教学资源与专业特点不匹配
   宝石专业课实践环节的开展需要以大量宝石标本和鉴定仪器为依托,使学生在不断实践中掌握宝石鉴定的职业技能。鉴于珠宝专业特点,宝石标本种类丰富、类型多样、价值普遍较高;宝石鉴定仪器更新迭代快,价格不菲,绝大部分职业院校不能购置全部宝石标本和仪器,教学中“纸上谈兵”屡屡出现。这一现状严重降低了教学质量,影响了学生职业技能的掌握,无法对接企业的用人需求。
   (三)实训条件与自主学习不适应。
   由于宝石标本和鉴定仪器价值较高,实训室不能全天开放,学生实践受到时间、场地和标本仪器数量的限制,不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四)评价方式与互动教学不衔接
   现阶段宝石专业传统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课时少,一般通过集体点评方式进行评价。此种评价方式,评价主体(教师)单一,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流于形式;评价内容片面;评价对象不能兼顾全体学生。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特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很多研究者都对教育进行过研究,其中南国农先生认为,教育中应用的三种现代信息技术即“现代媒体技术”,即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代技术手段,也就是现代教育媒体,是一种物化形态的技术;“现代媒传技术”即运用吸纳的教育体系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是一智能形态的技术;“教学系统设计技术”即优化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也就是教学设计,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智能形态的技术。尹俊华将“教育中的技术”分为有有形和无形两大类。有形即为物化形态的技术,是指体现在有形的物体中的科学知识,主要包括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具到电子计算机、卫星通讯等一切可用于教育的器材、设施、设备等相应的软件;智能形态的技术指的是那些以抽象形式表现出来,以功能形式作用于教学实践的科学知识,如系统方法等。
   综合前人的观点和笔者在职业教育中的经验,笔者认为现代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中主要以两种方式体现,第一种是物化的信息资源,以视频、动画、虚拟仿真软件等形态,应用到职业教育中,可增强课堂内容丰富性、可视性、体验性,提升学生的学生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在教学中主要以多媒体教学资源、虚拟仿真软件等方式体现。第二种是以非显性的进行教育管理活动、教学活动的系统方法。在教学中主要以辅助教学智能应用软件(云课堂APP等)、实验室管理系统和网络教学资源学习平台等形式体现。
   三、信息化教学在宝石专业课中的应用优势
   宝石专业课传统教学出现的问题,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将会有效地予以解决。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渗入宝石专业课中,会有力推动珠宝专业教育教学发展和改革。
   (一)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贴近企业需求,提升学生积极性
   相对于传统教学内容的单调与落后,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枯燥的问题形象化。通过互联网资源找到各类素材应用课堂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互联网传播速度快,教师可以通过微信、QQ等多种方式及时将新闻、信息等转发至相关群组,使学生及时了解。此种方式,增强了教学内容时效性,更加贴合企业实际工作任务,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
   (二)以学生为中心,多样化教学手段,提升学习效率
   1.信息技术“显现”鉴定仪器原理和结构
   宝石专业课教学中,宝石种类的辨别是以不同检测仪器的检测数据为依据,因此鉴定仪器的掌握必不可少。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仪器测试,需要学生掌握鉴定仪器的内部结构和鉴定原理。宝石鉴定仪器属于精密仪器,不能随意拆卸,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能通过黑白图的方式进行讲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动画、视频以及三维仿真软件等方式将检测仪器的原理和内部结构采用三维立体的方式予以呈现,学生观看更加直观,仪器各结构的认知也更加准确,鉴定原理理解也更为深刻。
   2.信息技术真实再现鉴定工作情景,任务驱动法引领学生学习
   职业教育需要基于企业的工作任务,并以此为中心开展课堂教学。在宝石专业教学中,将鉴定所的“接样”任务(即接收客户货品,询问客户鉴定意图)录制视频或者制作成FLASH,使学生以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为目标,以鉴定所检测人员的身份参与到课堂教学来,突破了传统的知识传统、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的注意力。    3.信息技术促进师生间的教学互动
   在传统课堂中,师生交流仅限于课堂,并且以教师讲授为主。信息技术的引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及时有效。宝石专业课程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贴合十分紧密的课程,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朋友圈、微信群等都能成为师生交流的媒介。学生在实际生活或者网络浏览中,发现宝石鉴定的新对象、新方法时,能够随时随地发起问题,请求帮助。教师可以及时给出问题答案或者研究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师生间的互动打破时空限制,为学生创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三)VR/AR技术的应用,缓解了宝石教学资源的不足,满足了学生的课下实际操作训练的需求
   在宝石专业教学中,VR/AR技术的应用具有积极的意义。首先,针对实验室无法满足的新仪器、新设备,学生通过应用VR/AR技术掌握相关鉴定技能,为日后在企业实际工作任务中应用该仪器打下基础。其次,VR/AR技术的应用可以满足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学习需求。由于宝石专业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但由于仪器和标本价值较高,不能随时随地为学生开放实验室,因此学生的实践操作学习仅限于课堂。VR/AR技术的应用,使学生通过应用虚拟仿真技术了解鉴定过程和鉴定要点,为实践课程做准备。在课后复习中,虚拟仿真技术可以有效扩展鉴定试验的时间性和空间性,避免了专业实验室不能随时开发的缺陷,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现代信息技术改进学习评价方法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扩展了课堂评价的时间和空间,使评价不单局限于课堂。学生在鉴定实践操作过程中,将操作过程进行录制,操作完成后将视频上传到“云课堂”等教育软件。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其他组学生和本组学生都可对操作视频进行观看,进行评价。此种评价操作方式脱离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一方面教师可以关注到每组的操作成果,评价内容更加全面;另一方面,学生自评和同学互评得以有效实现,使学生在“查错”过程中,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化了职业技能的培养。
   四、信息化教学在宝石专业教学的应用建议
   (一)加强校内信息技术软、硬件支持
   信息化教学的实现,校内的软、硬件设施是基础。要结合信息技术教学需要,完善校内软、硬件设施建设,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学生的信息化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促进信息化教学的推广。
   (二)加强专业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的应用意识和使用技能
   随着各类信息化教学大赛的推广,很多院校报名参加赛项,整合研发了很多信息化资源,整体上信息化建设情况良好。但是,赛后发现,信息化的资源和手段的优势往往只体现在验收项目、各类大赛中,在最基层的一线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有限。主要原因有两点:(1)教师的信息化技能掌握不到位,不能很好的应用各类信息化技术。(2)教师没有全方面了解信息技术,主观上认为信息技术手段改变了教师传统的熟悉的教育模式,导致教师的消极、懈怠,不愿接受信息技术,仍然采用原有传统模式教学。
   针对以上情况,要定期进行对教师的培训,一方面通过培训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手段,提升信息技术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增大培训频率,使教师融入到信息技术的使用氛围内,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各项优势,提升对信息技术的使用感,形成使用惯性,最终使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能在课堂中最大化的应用。
   (三)改变学校信息技术建设的项目化模式
   信息化建设项目在推进中,往往是在建设期内如火如荼,建设期截止后信息化成果再无人问津。因此,如果是单纯以信息化项目验收为目的,那么建设过程中则更看重各种量化要求,缺乏从专业需求上考量各项指标,而成果则没有满足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发展需求。同时,如果单纯以项目验收为目的,当验收成功后,领导团队和建设团队放松了对项目的关注和要求,专业教学可能又回到传统模式,而各项信息化建设成果则只是存在电脑上的一些电子数据而已,很快就会被淘汰。因此,信息化建设在项目验收后的发展和应用也应成为该项目的考评指标。例如,在國家级职业教育宝石鉴定与加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中,除2年的建设期,项目建设期满后,还会在资源使用率、资源更新率等各个方面制定指标,这样可以引导、监督各院校的完善、使用状况,促进资源库建设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此种做法将有效解决信息技术建设的项目化模式出现的问题,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南国农.怎样理解信息技术及其教师素养形成[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1).
   [2]任剑岚.职业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J].教育与职业,2015(2).
  编辑 赵瑞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87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