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网络技术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教育信息化是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一大机遇,如何推进教育信息化是新时代高职英语教育工作的一大新课題。本文首先对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重要性做简要概述,然后从课堂教学、微课教学、自主学习模式教学三个方面分析网络技术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互联网+  网络技术  高职英语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6-0100-01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移动终端设备大量普及,在线学习模式也随之日渐风靡,教育信息化成为新时代教育工作面临的一大新课题。2010年6月,“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在中共中央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作为单独的一章被列出,充分展现了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高度重视以及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重要性。信息化教育改革的潮流,也是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契机,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在保留传统教学优势的前提下,通过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多种教学模式结合、多管齐下的教育模式,以提高高职英语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课堂教学
  “互联网+”教学理念下的“互联网进课堂”教学模式在当前已经普遍为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所接受,教师普遍重视运用互联网技术辅助教学,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教师通常会不定期向学生推送有用的英语学习素材,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制作PPT、进行课堂展示、通过趣配音软件进行配音等。但在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到课堂规模的制约,大部分教师还是选择讲授为主、分组讨论和活动分享为辅的教学模式,并根据教学需求,在课堂中插入观看视频、分析案例等环节。此外,“互联网+”教学理念对于控制课堂“低头族”现象有其独特的优势。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往往会利用互联网上新奇的教学资源扩展课堂教学内容,将学生的爱好和需求融合到教学活动中,以技能的实用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效果。
  二、微课教学
  微课,即微课程(Micro?鄄Lecture)、微型课程(Micro?鄄Lessen),是一种记录了教师围绕某个教学环节或知识点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以PPT为主要技术支撑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独特优势,以讲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视频就是其核心内容,并兼具与之相关的教学设计、练习测试、教师点评、教学反思、学生反馈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微课在继承传统教学的同时实现了创新,改变了单一资源型教学,使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高职英语教学应以提高学生在职场中的英语应用能力及水平为教学目的,立足于培养实用型英语人才,注重教学的启发性和实用性。为了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及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巩固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为此,可通过微课辅助讲解重要知识点,加深学生理解;也可将其用于讲解新知,复习旧知,解答存疑等;学生还可将微课作为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资料。
  三、自主学习模式教学
  高职英语教学的自主学习模式应包括三个环节,即课前、课中、课后。课前,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及其他辅助材料,自主完成练习测试,总结出难点疑点,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自行在之后的课堂上提问或进行商讨,另一方面教师可根据学生自主进行课前学习的具体情况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实施更加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课中,将课前学习中的问题、疑点、难点,通过小组探究学习尝试解决,进一步提升课前学习内容的理解并完成课堂教学目标。课后,总结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反思,完成课后练习,并引导有能力的学生继续深入学习。通过自主学习模式,加强相互交流与对话,可以改变传统英语教学中的填鸭式教学和一言堂教学模式,避免学生缺乏口语环境锻炼,有效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提升教学效果。
  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技术的应用是高职英语教学自主学习模式建立的重要推动力。教师通过教会学生充分利用移动终端设备到教学平台或某个APP上去寻找问题的结果,以及将课后作业布置在网上,并要求在网上提交作业等途径,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利用互联网技术的过程中提升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记忆。此外,还可每个班建立一个QQ群,让学生有不懂的问题直接在群里发问,鼓励会的学生给出答案,激发学生主动表现和参与学习的热情,使高职英语在线教学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与延伸。
  参考文献:
  [1]张亮.信息化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及应用探析[J].长江丛刊,2016.
  [2]白静.基于移动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校园英语,20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56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