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初中学生无论是在学习能力、学习潜力、认知水平上,还是在兴趣爱好、脾气性格、做事风格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作为初中英语老师,在实际教学中要认识到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积极运用分层法进行初中英语教学,充分尊重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差异性,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初中英语教学;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
本文结合自己的初中英语教学经验,从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课堂分层教学三个方面,介绍了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仅供各位参考。
一、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给学生分层
很多初中英语教学实践表明,学生英语成绩与学习态度以及自身的性格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情况下自信心强、态度积极的学生英语学习能力较高,成绩也比较好,而那些自信心差、态度比较消极的学生往往英语成绩也比较差。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给学生分层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常用的分层方法是根据英语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把学生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第一层是上等层,这个层次的学生英语成绩突出,学习态度积极,学习能力强;第二层是中间层,这个层次的学生英语学习成绩一般,学习英语的态度有一定积极性;第三个层是下等层,这个层次的学生英语学习成绩较差,学习态度也比较消极。在分层过程中,英语老师最好不要当众指出某个学生划分到了哪个层次,尤其是对低层次的学生来说更不要如此,这样是为了尊重学生,避免产生自卑心理。此外,对学生的分层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要根据每个学生的进步情况及时调整。在完成对学生的合理分层后,下一步就是有针对的制定分层目标和对学生们进行分层教学。
二、制定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目标
初中英语这门课程本身来说就比较抽象、难懂,英语老师在制定分层教学目标时,应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力求挖掘出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潜力,发挥出分层教学的优势。对于低层次的学生,制定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对单词、句型、语法等一些英语基础知识能够记住和理解;对于中间层次的学生,英语学习的目标是基本能够运用英语单词、句型、语法,并掌握这些英语知识点的运用规律;对于高层次学生制定目标,由于这部分学生英语成绩好、学习能力强,要求他们能够灵活运用学习过的各种英语单词、句型、语法,并会分析和总结出英语知识的一些规律,发展他们在学习英语上的思维能力。
在制定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目标时,还要结合英语教材的内容,做到英语知识学习目标的层次性和合理性。英语教材是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第一手资料,内容新颖活泼,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但是就初中英语教学而言,不同学生对教材的认识和感知能力也不尽相同,反映在学习成绩上也会有所差异。因此,在制定分层教学目标时要结合初中英语教材,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合理制定英語学习目标。要让全班所有学生在英语教学中都能获得进步,最大限度激发出他们的学习潜力。
三、进行初中英语课堂分层教学
基于学生水平分层和学习目标分层,接下来就是进行初中英语课堂分层教学。根据初中英语课纲教学目标要求,可以采用抓突出、优带差或者抓中间层次、兼顾两头的分层教学方法。比如,着眼于中等层次的学生,稳速推进课堂教学进程,兼顾高层次和低层次的学生。尤其是积极为低层次学生创造学习的条件,使其能基本完成初中英语课纲要求的学习目标。对于高层次的优等学生,要鼓励他们独立自学、拓展学习,以各种英语知识综合练习为主,在大量的练习中发展他们英语思维,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技能。对于中间层次的学生教学,要多讲多练习,讲解与练习都要重视起来,教育他们掌握好英语基础知识,以及能基本应用这些知识;对于低层次的学生学习目标,由于这部分学生英语学习的起点比较低,主要是帮助他们学习好英语的基本概念、单词、语法,初步掌握必要的英语基本知识点。
另外,还要做好英语课后练习的分层,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巩固在课堂上学习的英语知识。在这一阶段,老师布置英语课后练习时,尽量避免用全班通用的一套练习题,应根据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分层布置课后练习。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学习层次设计为梯形递减的上、中、下三个英语练习层次。比如,第一层次的练习题以应用式的综合题为主,主要是培养英语成绩优秀学生英语的综合能力;第二层次以难度较低的练习题为主,主要目的是提高中等层次学生英语成绩,使其能够灵活运用英语基础知识;第三层次的练习题比较简单容易,主要是帮助英语成绩较差的学生记住基础英语知识点,比如英语单词、语法的背诵等,使他们重新树立起学好英语的信心。
结束语:
总之,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可以缩小初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差异,有效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质量,作为初中英语老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切实发挥出分层教学法的优势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铮.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5):107.
[2]金任洁.新课程标准下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J].现代交际,2018(07):200+19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19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