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科技竞赛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提高创新实践能力是人才培养的重点。以某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例,结合近几年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的实践,分析科技竞赛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提出实训教学方法。
关键词:实践创新;创新创业;科技竞赛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6-0225-02
一、引言
应用型高校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学体系注重体现应用,其核心是实践教学。引导和鼓励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变,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办好应用型高校的关键是强化实践教学,加強实习实验和实训条件。为改善产教融合的办学条件,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启动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建设项目。“十三五”期间,将在全国范围内支持100所高校加强实习实验实训平台和基地建设,通过项目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二、地方高校在向应用型转型过程中学生培养存在的问题
国家部署鼓励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打造一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助推器。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变,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快推进配套制度设计,制定应用型高校设置标准,引导高校面向市场主动调整专业设置和资源配置。
地方本科高校是此次办学定位转型的主力军。如何从传统的本科教育培养模式向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是个难题。应用型高校与高职类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区别在哪里?传统本科高校主要培养理论研究型高水平人才,高职类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任务。本科高校转型为应用型高校,与高职类院校会不会存在培养模式冲突,抢占高职类院校“地盘”等问题,成为本科高校办学定位转型的顾虑。本科高校转型为应用型高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与高职类院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有何不同,是否会出现混淆不清的状态,应用型高校是否向高职类院校发展?关于应用型人才没有一个专业的定义。有研究学者将应用型人才定义为将科学知识直接用于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实践领域的人才。关于此种解释,离不开理论和应用。如何协调理论和应用的关系,是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时面临的问题。理论教学是本科高校的传统,固守传统无可厚非;应用教学是否偏离本科高校传统,向职业院校“堕落”是本科高校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
三、科技竞赛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的作用
近年来,大学生科技文化竞赛举办得如火如荼,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舞台,鼓励大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对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动手能力有重要作用。但如何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科技竞赛,是个问题。
1.大学生科技竞赛宣传。大学生进入大学学习,大部分人还没有从高中时代的被动式学习转变过来,没有教师的压迫式传授,就突然不会学习,不懂得如何利用大把的空余时间。对于大多数学生,在适应了这种宽松的学习环境后,对于学习成绩无欲无求,对于课外或者其他科技活动充耳不闻,浪费了大好机会。针对这种情况,以德州学院为例,在大一新生入学时举行科技文化报告会,向新生介绍和推广科技竞赛活动的培训机制、参赛过程和参赛获奖,以及学校对参加科技竞赛活动给予的创新学分认证,让他们意识到理论学习不是大学的唯一,科技创新活动才是大学生活的亮点之一。
2.参加科技竞赛具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参加科技竞赛是一个长期过程,如何让学生认识到科技竞赛对个人在大学生活中的成长是科技竞赛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参加科技竞赛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而大学生在一年级的学习基本上都是基础理论课,接触不到专业知识,一般在大二下学期和大三学年才能接触到专业知识。这对渴望参加科技竞赛的学生而言,没有专业知识的积累参加不了科技竞赛。因此,建立一个长期合理有效的专业理论知识培训机制是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竞赛的保证。科技竞赛需要多学科知识。以德州学院为例,实验管理中心成立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综合创新实训中心,该中心以工科专业教师为班底,建立针对计算机、机械电子、物联网、自动化等专业的理论培训班,由专业教师对大一新生进行培训,建立学生参加科技竞赛的理论体系。
通过专业理论知识培训,学生将自己的想法经过教师指导得以用实物的形式体现。这一过程中,通过制作实物作品,巩固所学专业知识,锻炼了动手能力。
3.鼓励学生成立学习社团,培养科技竞赛交流环境。大学中,学生社团种类繁多,针对科技竞赛成立学生社团,会将爱好参加科技竞赛的学生组织在一起。科技社团有助于搭建交流的平台,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积极作用。通过科技社团活动,让大学生更多地接触到科技竞赛的内容,通过实际动手制作科技竞赛作品,培养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兴趣、积极性与主动性。科技社团亦可以利用教师的课题参与企业项目研发,为实践创新活动接近生产实际创造条件和机会。
四、通过科技竞赛建设校企合作模式
大学生科技竞赛是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平台。在参加竞赛的过程中,通过专业知识培训、平台交流,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提高。但学生参加科技竞赛的作品大多数比较理想化,较难与生产实际结合,与企业生产实际需求脱节。因此,深化企业需求,建立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学生科技竞赛参与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有关键性作用。
为了满足企业需求和学生参加科技竞赛的要求,实验管理中心先后与深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利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签订大学生实践基地等合作协议,将企业生产实际问题作为师生研究项目,针对生产实际问题提炼观点,完成作品制作,参加科技竞赛。这既可以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需求,又可以让师生利用企业资源参与科技竞赛。学生在更加真实的生产实际环境中锻炼实践创新能力,同时为参加科技竞赛提供课题来源。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形成双赢的局面。在科技竞赛过程中,邀请企业中高级技术人员参与指导学生的科技竞赛,结合竞赛作品,对学生进行实践经验的传授和作品制作的指导,发挥企业和教师的独特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加科技竞赛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五、结论
通过科技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形成以理论教学为基础、科技竞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服务地方企业的科技竞赛模式,显著提高实践教学创新改革成绩。通过这种模式,实验管理中心获得国家级奖项60多项,省级奖项200多项,参与解决企业横向课题累计金额达50多万元。学生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0多项。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得到很大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良好。这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企业的认可,师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提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324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