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工程专业认证的矿物加工工程实践实训教学现状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朱晓波 张传祥 邢宝林 张玉德 程敢 李望

  摘要:文章叙述了矿物加工工程专业认证的现状,分析了实践实训教学在专业认证中的重要性,强调了该背景下几种典型的产学研教学模式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矿物加工工程;专业认证;实践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1-0205-02
   河南理工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试点专业,也是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同时入选河南理工大学特色专业提升计划,具有良好的人才培养改革实践基础。该学科是河南省特色优势学科,具有“矿业工程”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矿业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矿物加工”硕士学位授权点,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试点专业。学科拥有“煤炭节能减排材料与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矿物加工与矿用材料”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矿产资源高效加工与洁净利用”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煤炭加工与利用”研究所,“矿业材料”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等科研平台。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2015年通过了工程教育认证,各项教学工作已经围绕专业认证的要求逐步开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开展基于专业认证的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建设规范的研究和实践更具有针对性。《华盛顿协议》框架下的工程教育认证以基于产出(OBE)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强调培养目标的导向性,注重教育产出与实际等效,要求全体学生共同达标,强化持续改进,不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工程教育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开展工程教育认证,推动教育国际化,增强工程教育竞争力,保证工科学生质量,从而保证未来工程师的职业能力水平,扩大我国工程教育的影响,对高等教育质量具有全局性的意义。
  工程专业教育过程重点突出学生的实训和实践的教学培养,突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等[1,3]。因此近20年来,许多高校和工厂、企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下几种产学研结合的典型模式[4,5]。
  产学合作教育模式:产学合作教育模式主要包括“三明治”模式和“交替型”模式。“三明治”模式是把学习分为3个阶段(“3-1-1”),第一阶段以校内培养为主,学生完成全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以及规定的实践基础训练。第二阶段以企业培养为主,学生被预分配到工厂或研究所,以见习技术员身份参加工程实践,培养工程技术能力。学生在最后一个阶段返回学校,自由选择专业方向和适合自己发展的课程,并完成自己在工作实践中选定的毕业设计课题,完成本科学业。这是一种学习—实践—再学习、双向参与的教育模式,是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工程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交替型”模式把学习分为4个或4个以上阶段,由基础到专业循序渐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课堂教学与工程实践交替进行。
  继续工程教育模式:继续工程教育模式主要包括如下3种形式:
  (1)高等学校根据厂矿企业的需要发展计划外委托培养和定向培养。80年代初,高校急企业之所急,举办了各种在职人员学历教育班、专业证书班以及各种短训班,参加在职学习的人数达数万人,及时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需要。
  (2)高校在培养工程型人才的同时,主动适应社会需要,调整工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知识结构和培养方向,为厂矿企业、工程建设等单位培养工程型硕士生。
  (3)校企合作办学,共同培养人才。这种形式主要是工业部门、企业和高等学校利用各自的优势,设立学院、系或研究所等,为部门企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工程研究中心模式:根据国家产业发展规划,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和组织下,选择有优势技术的学校或学科专业,设立集教学、科研、生产于一体的“工程研究中心”,或以一个大学群为依托,成立“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这是发达国家颇为成功的一种产学研结合的模式。
  校内产学研结合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大学通过自己创办科技产业或建立实践基地等,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产学研结合,这是一种较早的产学研结合模式。从整体上看,我国企业的科技实力和人才素质还比较薄弱,科研和科技开发特别是高新科技的研究主要由高等学校和研究院所承担。由于大学和企业科技力量的差异,高等学校利用校办高科技产业,直接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是完全必要的。實践证明,校办科技产业不但可以促进科学技术产业化,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对学校教学和科研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开拓教学改革的新路子。但如果单纯地把校办科技产业作为创收的途径,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其促进产学研结合的作用,不但不能取得相应的经济效益,对学校的教学、科研发展和发挥其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功能也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从目前的实训实践教学来看,我们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效果,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
  (1)与卓越工程师的综合型人才目标不适应,矿物加工工程的课程设置、课时分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专业课程的理论学时数逐步减少,但学生认识实习的方法却没有进行相应调整,而大四的专业实习和定岗实习要求学生长期在企事业工作,导致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的理论稍差,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2)这种“3+1”教学方式中的一年专业实习和定岗实习模式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学生实习前的兴趣很高,开始感到设备、工艺等教新鲜,但之后慢慢出现厌学情绪,学习积极性难以充分调动,因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由于没有兼具针对性和系统性的合乎规范的实习指导书,指导教师只能见机行事,专业实习和定岗实习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实习经费严重不足是困扰实习正常进行的关键因素。尽管国家不断加大教育投入,高等院校的教育经费仍显不足,尤其是卓越工程师的学生,其实习时间长,实习内容多,而实习教学经费投入十几年不变甚至减少,这也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不符合,但是为了缩减开支,院系和指导教师不得不缩短实习时间和实习内容。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目前学生在工程实训实践过程中缺乏实习热情,走马观花的行为较多;实习经费的严重缺乏也导致了在实习过程中,企业和教师难以按照卓越工程师和工程教育的目标实现高水平的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封萍,徐宏祥,黄波,等.基于工程认证的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实习环节考核标准与管理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8,(11):12-13.
  [2]荣令坤,王建忠,屈启龙,等.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矿物加工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修订工作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8,(18):16-17.
  [3]谢广元,彭耀丽,陶有俊,等.毕业设计环节过程精细化管理研究-以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为例[J].煤炭高等教育,2016,34(6):89-92.
  [4]彭耀丽,谢广元,陶有俊,等.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6,(14):1-2.
  [5]马志军,翁兴媛,董家奇,等.基于专业认证体系下矿物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8,20(2):50-5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399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