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团联动建设的教育价值与机制建设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朱存各 张超
[摘要]党团联动建设是新的发展阶段党团关系的重要体现,也是高校实现全面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形式,因而创新高校党团联动机制、发挥联动建设的积极性是高校党建、团建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课题组总结了高校党团联动建设的教育价值,分析了当前高校党团联动建设的教育现状,探讨了发挥党团联动建设教育价值的实现途径,在此基础上为高校党团联动机制的创新建设提供了基本思路。
[关键词]党团联动;高校建设;教育价值;联动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9)11-0197-03
我国历经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极大改善的同时,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也发生了明显改变。全球竞争的不断加剧也迫使高等教育做出进一步的改革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高校的重要工作任务。在内外部环境发生巨大改变的背景下,我国高校的党建工作也迎来更多现实问题。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提出,要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纽带作用,强化对广大群众的教育引导,从而为党建工作储备优秀力量,为社会建设保证合格人才的供给[l]。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在追求学术建设和学生教育的同时,也肩负着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复兴的责任,所以建立完善高效的党团联动机制,充分发挥高校教育价值,为党组织和团组织的建设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是高校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高校党团联动建设的教育价值
党团联动作为高校发展的重要改革举措,不仅仅是为了建立新型党团关系,深化党团组织的建设工作,还在高等教育改革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教育作用。党团联动的高效模式基本覆盖了整个大学生群体,使各项教育工作和实践活动有序展开,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政治意识,巩固学生政治信仰,对于学生德育建设和实践能力培养也具有积极意义。
(一)是全面推进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方式
在新的发展阶段,“立德树人”成为高校的重要使命,高校要努力提高整个大学生群体的政治素养、道德水平以及综合能力,为党和国家培养可靠接班人。当前高校德育工作主要通过各种专项活动展开,虽然与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社团活动的联系比较紧密,但是依然缺乏深度和持续性。党团联动是将高校党建工作与团建工作充分对接,发动一切力量促进党组织建设的同时,带动高校团组织的积极发展,活动对象基本涉及所有学生,所以党团联动是一种覆盖面十分广泛的教育建设模式。除此以外,党建和团建都是通过持续不断的教育工作来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这与高校的德育要求具有高度一致性,所以高校党团联动建设有利于进一步推动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展开。
(二)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有力保障
高校党建工作的重点就是为党组织选拔和培养有志于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优秀接班人,这与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始终保持着高度统一。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目标和根本任务就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所以高校党组织必须做好自身建设工作,充分发挥示范作用,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基础保障。同时也要明确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意义和重要性,然后将这项工作放在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位置。共青团的成长历程充分说明了要想实现自身的长效发展,必须依靠党组织的坚实力量,所以要广泛团结优秀青年,积极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从而实现党团共同进步。实际上,共青团组织利用先进思想吸引和凝聚优秀青年的建设过程,就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具体过程,所以,党团联动建设是引导、教育优秀青年的重要过程,更是实现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有力保障。
(三)是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有效途径
大學生的政治素养、思想道德以及实践能力的整体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日后能否适应社会进步的需要,能否经得起各种考验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可靠建设者[2]。党团联动机制能够在强化学生德育建设,保障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同时,提高广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专题教育活动能够对广大学生及时展开思想政治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政治意识和道德观念,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经济建设变化的能力。党团联动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社团组织建设的充分对接能够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实现自我表达和自我锻炼。部分高校党团联动开展了“支教帮扶”“基层民生走访”“农村建设体验”“社区服务”等专项实践活动,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
二、高校党团联动建设的教育现状
建设党团联动机制已经成为高校开展党建工作的有力途径,明显的教育价值也使其成为引导学生发展的重要选择。当前高校党团联动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也发挥出了显著的教育作用,但是整体教育形式和教育模式比较固定单一,党团联动建设的发展活力不足,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低,制约了党团联动建设整体目标的实现。
(一)高校学生缺乏思想政治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吸纳表现突出的学生加入党组织是高校党建的重要任务,关系到党组织优秀力量的凝聚,也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事业的复兴。当前高校学生加入党组织的意愿整体比较强烈,参加各项党建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也普遍较高,很多学生都是出于发挥自身作用,为社会和国家建设贡献力量的目的主动加入党组织,有较高的思想觉悟。但是也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入党是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比如在校期间为评优或竞选活动加分,为日后进入公务员系统清除限制条件等现实思想较为典型。所以,大学生的入党动机还存在一定的功利性现象,党团联动建设的教育效果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虽然大多数学生对党建的理论内容和政策方针有较高的认同感,但是都依靠党、团组织的被动教育获取相关知识,明显缺乏主动性。
(二)党团联动教育形式缺乏多样性
党团联动建设的不断推进,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对学生群体的教育效果,但教育形式比较单一的问题依然比较明显。当前高校的政治理论学习大多采用集中授课的形式展开,期间穿插一些专题讲座或专题报告活动,总体来看形式比较固定。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强烈的求异心理使其更喜欢辩论演讲、知识竞赛以及社会实践等丰富多样、灵活有趣的活动,所以当前党团建设的政治理论教育应当充分关注学生的身心需求特征。此外,高校党团联动建设工作中,学生党支部和团支部的教育工作不够到位[3]。一方面,各支部未能按照要求保质保量开展教育活动,学生党员、团员无法通过支部活动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支部活动没有展开进一步宣传,部分学生甚至不知道支部组织有专门的教育活动。 (三)党团联动教育模式缺乏创新性
当前的党团联动机制是以“党建带团建”为基本指导思想,学生党支部作为联动主体要对各项教育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利用学生党员和班级团支书的力量鼓励和组织广大青年团员积极参与专题活动,以期实现教育目的。这种教育模式明确强调了党支部的主体地位和领导作用,有利于党建、团建工作和学生教育工作的统筹协调,但是容易弱化团支部的作用,其组织、策划能力得不到有效发挥。过于强调从属地位也会使团支部长期处于被动接受教育任务的境地,其工作创新的积极性必然受挫,进而影响到党团联动建设的实际效果。所以,当前党团联动机制要想进一步实现对大学生的引导教育目的,必须在明确各自地位的基础上创新教育模式,弱化从属地位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发挥高校党团联动建设教育价值的途径
高校党团联动建设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做好统筹规划的顶层设计以后,积极引导各支部组织、基层师生的全面参与,要从工作活动的各个层面出发,充分利用不同责任版块的突出优势,实现党团思想建设、队伍建设以及实践活动的同步联动,从而为完善联动机制提供明确的方向指导和坚实的基础力量支撑。
(一)思想建设的联动
思想建设始终是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成熟完整的思想理论来指导实践活动,是保证党建工作能够高效有序开展的重要途径,所以党团联动建设教育价值的发挥首先要以思想建设联动为中心。新时期,党的先进思想集中体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科学发展观等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理念,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提供了方向保证。共青团作为党的主要后备力量,要与党的先进思想保持高度一致性,善于利用先进思想的精华内容推动团组织的发展。党团联动的思想建设工作,一方面要及时将党的思想精华和建设内容传递给团组织,强化对团组织的领导和支持,另一方面团组织要不断提高自我发展的先进意识,积极开展先进性教育工作,从而提高团员队伍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
(二)队伍建设的联动
大学生群体尚未形成稳定、成熟的思想品质和价值观念,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而出现责任心不强、判断能力和承受能力不足、政治信仰不牢固等情况。为了进一步解决大学生的现实问题,促进其全面协调发展,高校除了加强知识教育以外,要着重发挥党建、团建工作的教育作用,利用队伍建设的联动优势扭转学生教育困境[4]。首先要做好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使学生党员队伍保持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带头示范意识,然后加强学生党员和班级团支书的交流互动,帮助团支书形成党建、团建工作的责任意识,从而加强对学生团员队伍的教育和引导。党、团员队伍建设的联动,就是要利用党员队伍建设的带动作用推动团员队伍建设,团员队伍反过来为党员队伍提供优秀后备力量,使这两支队伍保持良好的整体性。
(三)实践活动的联动
开展实践活动是深化党、团思想,提高大学生政治素养的有效方式,所以高校党团联动建设工作需要重点关注实践活动的联动创新。首先,要加强党建活动和团建活动的联系性。虽然党团联动建设的背景下,党组织对团组织的领导作用比较突出,但是现实中这两个组织的实践活动大多独立展开,缺乏应有的紧密性。所以,实践活动的联动应当在遵循党性原则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团组织建设的工作要求,联合推出一些推优评选、文艺会演、专题座谈等共建活动。其次,要努力拓展实践活动的共享载体。校园文化是高校重要的无形财富,能够起到丰富校园生活、凝结师生力量以及汇聚发展潜力的积极作用,而学生社团作为高校特有的组织形式,拥有良好的学生基础和发展潜力,都可以为党团联动实践活动的开展搭建有效平台。
四、高校党团联动机制的优化建设
党团联动机制是在“党建带团建”基础上建立起的新的党团关系,在保证党的领导前提下,营造良好的党团发展环境,激发团组织在高校学生教育引导工作中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为党、团共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党团联动机制的优化建设应当转变传统的主体思维,尊重团组织的独立性,还要对组织形式做出创新,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增进联动建设的基础。
(一)转变党团联动的主体思维
党团联动机制是为了通过党建工作和团建工作的紧密结合,积极发挥党组织和团组织的工作优势,全面推进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党团联动建设需要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前提下,强化团组织对学生的引导教育功能,这就要求党团联动必须尊重团的独立性。具体来讲,党组织居于核心地位,需要对整体联动工作做出统筹规划,带动团组织的发展,但是这种带动作用绝不是全盘包办,更不是简单的工作取代,而是在把握好大体工作方向的基础上,为团组织的工作建设提供政策和制度支持,让团组织保持团建模式、团建方法的同时,充分发挥工作创新的积极性。总而言之,党团联动机制在组织领导层面必须突出党的核心地位,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可以将党团双方共同看作工作主体,建立起党团协作、优势互补的高效联动模式。
(二)建立完善的党团联动制度体系
任何工作的有序开展都需要完善的制度体系进行规范和约束,高校党团联动建设也同样如此。第一,建立工作责任制度。党团联动机制要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展开具体的党、团建设工作,从而实现学生教育和学生党员、团员队伍建设的目的。整个工作过程既涉及党、团两个不同的组织,又要考虑思想联动、队伍联动、实践活动联动等不同工作层面的实现效果,所以工作任务复杂多样,必须依靠明确的规章制度确立不同组织和工作成员的具体职责,利用严肃、规范的工作环境来抵御责任不清、互相推诿的党团建设风险[5]。第二,建立奖惩制度。高校党团联动的建设主体虽然是党组织和团组织,但是各项工作需要广大师生去具体落实,良好的奖励制度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党员的积极性,有利于党团联动工作形成良好局面。
(三)创新党团联动的组织形式
高校党团联动机制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最终的联动效果需要依靠各支部和基层学生党员、高校辅导员的共同努力,所以需要对党团联动的组织形式进行探索创新,以此提高联动活力。首先,创新党支部设置形式。通常高校学生党支部都是以年级或者系别等为单位,各支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尤其低年级学生党员人数较少、工作经验有限,支部活动的教育效果明显不足。针对这类问题,高校可以按照专业垂直设置党支部,发挥高年级学生党员对低年级学生党员的带动作用。其次,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辅导员是高校内工作任务繁重、管理事务琐碎的基层工作人员,长期与广大学生直接接触,对学生整体情况比较了解,所以是党团联动建设的重要力量。高校一方面要加强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要给予辅导员足够的关怀和指导,从而帮助辅导员提高工作组织水平。
党团联动是新的发展时期高校落实党建工作、解决学生培养问题的重要突破口,也是一项需要不断投入建设力量、长期坚守的重要工作。面对内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各种冲击影响,我们要正视自身联动建设工作的不足,勇于迎接时代发展带来的各种制约和挑战,善于在时代潮流下寻找发展机遇,积极利用多方资源创新、创造联动建设的支撑条件,从而为党团联动机制建设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进一步发挥党团联动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欧江.高校党团联动建设的价值分析与路径设计[J].学术论坛.2014(3).
[2] 蒲思岐.高校党团联动机制建设的必要性分析和实施对策[J].新西部,2017(25).
[3]彭伟,李陟威,范小雨.党团联动建设保障条件及在高校的育人作用解析[J].中国西部,2017(6).
[4] 程伟.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与党组织联动建设机制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18).
[5]韩晓娟.高校党团联动机制的建设与优化分析[J].理论观察,2018(1).
[责任编辑:钟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474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