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解放”与古诗词教学刍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成卫菊
摘 要:教师可以在陶行知先生“六大解放”教育思想的引领下,开展古诗词教学工作。教师运用“六大解放”教育思想开展古诗词教学的途径有:保护质疑,探究诗境——解放学生的头脑;动手作画,创造诗境——解放学生的双手;引导观察,捕捉诗境——解放学生的眼睛;韵味诵读,明晰诗境——解放学生的嘴巴;课程融合,拓展诗境——解放学生的空间;自主利用,发展诗境——解放学生的时间。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陶行知教育思想;六大解放;途径;诗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9)29-0025-02
古诗词讲究句子的整齐,讲究平仄对仗,讲究节奏韵律,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让后世之人为之倾倒。怎样让学生对古诗词这一中华民族的文学瑰宝感兴趣呢?教师可以在陶行知先生“六大解放”教育思想的引领下,带领学生漫步诗词园地,让中华经典伴随学生一路前行。“六大解放”这一教育思想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六大解放”能够把学习古诗词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和时间,凸现学生在古诗词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主动体验、主动感悟、主动创造,不断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一、保护质疑,探究诗境——解放学生的頭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1.教授提问技巧,引导学生善问
传统的古诗词教学课堂,都是教师提问、学生作答。这样的课堂死气沉沉,没有生机与活力。学生只有善于提问,然后深入钻研问题的答案,才能学得快乐,学得扎实。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诗题进行提问。诗题解读对于理解全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问:九月九日重阳节,作者为什么要忆山东兄弟?重阳节有怎样的风俗习惯?学生只要带着这些问题读诗赏句,就会对诗中游子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了然于胸。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插图进行提问。课本中的古诗一般都配有插图,《宿新市徐公店》所配的插图中童、蝶弄春,相映成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后提问:这幅图描绘的是春天的美景,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会图文对照、认真观察,感受春光之明媚、蝴蝶之翩翩飞舞以及儿童之天真无邪。
2.明晰评价标准,促进学生会问
有的学生喜欢在课堂上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以博得师生的哄堂大笑。此时,教师如果不加以否定,课堂就会偏离古诗词教学的核心任务。因此,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紧紧围绕古诗内容进行提问。教师的评价标准一定要明晰,不吝褒奖好的问题,坚决否定不好的问题,绝不能含糊其词。
3.创造质疑契机,启发学生深问
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也要遵循这一原则,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就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的程度就不要去启发他。教师只有创造质疑契机,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提问,然后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才能达到教学的理想状态和效果。
二、动手作画,创造诗境——解放学生的双手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与画紧密相连。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动手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作画,深刻体验古诗词的意境。
1.画一画,题一题
古诗中有很多题画诗,如王冕的《墨梅》、郑燮的《竹石》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以《墨梅》《竹石》为主题作画,画好后再题诗一首,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什么是题画诗,激发学生学习题画诗的兴趣。
2.想一想,画一画
大部分古诗词并不是题画诗,但书中都会为古诗词配上插图,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插图内容为基础进行想象,再画一画。学生通过想象和绘画,能够将送别诗的依依不舍、写景诗的浪漫想象、边塞诗的苍凉豪迈等诉诸笔端,使诗词的意境再度得到体现。学生们通过作画,能对诗词所描绘的事物和意境具象化,哪怕是胡乱涂鸦,也能让诗词在自己的脑海中进行再加工,既能提高动手能力,又能发展创造力。
三、引导观察,捕捉诗境——解放学生的眼睛
古诗词言简意赅,由于时代不同、语言习惯不同、生活经历不同,现代人不太容易领会,小学生更是如此。所以,教学古诗词前,教师应该带领学生用眼睛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诗意。
以《游园不值》为例,考虑到诗中的“屐齿”许多学生没有看到过,教师可以先从网上搜索“木屐”的图片,让学生观察鞋底下的“齿”。然后,带领学生观察长在阴暗潮湿处的青苔,并让学生在青苔上踩一踩,印上自己的脚印,这样学生便能很好地理解“屐齿印苍苔”这句诗。对于“春色满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间去校园中观察,寻找春姑娘的足迹。这样,关不住的“满园春色”就会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久不开”的失落和“红杏出墙”的惊喜便不言而喻。再如,教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如果不让学生目睹接天莲叶之碧和映日荷花之红,不让学生发出由衷的赞叹,那么学生怎能体会诗句的生动意蕴、凝练含蓄,怎能明了这是诗人欲借美景挽留友人的委婉表达呢?
四、韵味诵读,明晰诗境——解放学生的嘴巴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变背诗为吟诗。吟诗,或摇头晃脑、或念念有词、或凝神遐思、或神游四海,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细嚼慢咽,品其景其情、其意其感,能有效避免“串诗”现象的发生。吟出诗味,能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体会作者情感。指导学生吟诗时,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循序渐进的方法。第一步:直观范“吟”。教师进行范吟,能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体会吟诗不是一般的读诗。教师入情入境地范吟时,学生一边听,一边观察老师吟诗时的表情及形体动作,多种感官协调工作,能产生吟诗的兴趣。第二步:指挥生“吟”。学生吟诗时,教师必须充当指挥家,掌控好学生摇头晃脑的动作、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脸部的表情。抑扬顿挫的吟诵,能让诗的韵味在学生的唇齿间肆意流淌,让诗的意境在学生的脑海中渐渐明晰…… 五、课程融合,拓展诗境——解放学生的空间
古诗词与音乐密不可分。古诗词本来就是配乐歌唱的,教师把音乐之美引入古诗詞教学,能借助音乐旋律拓展古诗所蕴含的意境。《但愿人长久》是一篇文包诗课文,介绍了苏轼创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经过,而《明月几时有》又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播放这首歌曲,让学生们学唱。古诗词课堂上流淌着音乐,语文教学与音乐课程资源融会贯通,能够使学生兴趣盎然,意犹未尽。
古诗词中不乏蕴含哲学思想的名句,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此句诗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指出抓住时机进行量的积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指出意识具有能动性……古诗词与美术、数学等课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对这些课程加以融合,能够拓展诗的意境,让学生对古诗词学习从语文这一相对狭窄的空间拓展到更为广阔的空间,从而有更大的收获。
六、自主利用,发展诗境——解放学生的时间
1.学校开设古诗词社团
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学校应该开设古诗词社团,给学生开辟自主利用时间学习古诗词的一方天地,让他们在古诗词的海洋里自由徜徉。古诗词宛如天上的繁星,数不胜数,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外尽可能多地读背一些古诗词,了解诗人创作古诗的时代背景,汲取更多古代文学精华,丰厚自己的文学底蕴,让学生在诗词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
2.家庭保持古诗词学习氛围
许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教孩子古诗,在家里的墙壁上张贴一些古诗词图片,孩子在家里奶声奶气地背诵《登鹳雀楼》《春晓》之类的古诗。可是,等孩子上幼儿园、上小学后,一些家长反而对孩子的古诗背诵没那么重视了,他们更重视孩子的语文、数学、英语成绩和培养孩子艺体方面的特长。家长应该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古诗词素养,对于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家长要保持家庭浓厚的古诗词学习氛围,让孩子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保持下去。
参考文献:
[1]任运昌.小学古诗文教学的意义、现状与优化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07(08).
[2]王秋月.小学语文古诗词情境教学研究[D].扬州大学,2016.
[3]徐纯音.小学古诗词吟诵教学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5.
[4]崔逸群.小学高年级古诗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2(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481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