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与生活的相互融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品德与社会在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社会常识的重要课程,在对这门课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将其与现实生活互相融合,构建起生活化课堂,已经成为新时期的一个教育研究热点。本文首先针对品德与社会教学融合生活的积极意义与基本原则做出分析,然后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希望可以给有关人士一些帮助。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化;融合
  在新课标中提出,儿童的品德与社会性,是从其生活认知、体验和感悟中产生的,教育教学务必要贴近生活,给予儿童最为真实的体验,才能使其在品德素质和社會性方面实现素养提升。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将课程教学和现实生活融合起来,让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可以在新时期呈现出全新的教育面貌。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融入生活的积极意义和基本原则
  (一)积极意义
  对于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其中很多知识都和社会实际存在关联,讲述的都是社会生活中经常遭遇或是可能遭遇的情况。因此,将现实生活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就能在多个方面产生积极作用。第一,能够丰富课堂内容,让教学活动更加充实。从实际来讲,书本教材对于知识的承载是有限的,品德与社会课程也是如此,书本上的知识有限。通过与现实生活的融入,可以引入生活中的素材资源,从而让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第二,可以拉近学生与课堂的关系,深化学生学习。对于小学生而言,在品德与社会的学习中,很多知识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存在存在差异,如果局限于书本,会增加学生课堂学习的距离感。通过现实生活的融入,在课堂上以生活承载教学内容,那么就会让学生感到熟悉亲切,从而更加容易参与到学习中。第三,开拓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据实来讲,小学生的见识较为浅薄,眼界也不开阔,这会限制学生的思想观念发展。通过与现实生活的融入,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空间,就能让学生在其中通过生活素材增加见识,开阔眼界。
  (二)基本原则
  现实生活融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虽然具备多方面的积极作用,但是也并非直接引入就能起到效果,还需要在一些原则基础上合理融入生活,才能取得理想效果。第一,形式多样化。生活除了各种案例素材,还有生活工具、生活理念等,这往往容易被忽视,在与教学活动融合时需要引起重视。第二,符合学生认知。小学生毕竟认知水平有限,不论是引入生活案例还是生活理念,都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符合。第三,理论联系实践。生活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融入,还需要关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要将二者统一起来展开教学,确保能够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品德与社会教学与生活融合的具体策略
  (一)通过生活素材辅助教学活动
  生活素材是生活中最为广泛的一类资源,对于品德与社会课程也能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利用生活素材来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比如在教学《做个聪明的消费者》这一单元的时候,针对课前导入环节,就可以设计一个“买零食”的生活情境,通过视频的形式展现一个买零食的片段,让学生观看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视频中买了哪些零食?一共花了多少钱?这样的一个生活素材,就能激发学生兴趣,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出“价格”这一概念,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的零食,价格不一样呢?由此步步深入,引导学生探讨影响价格的相关因素,对课本知识形成有效掌握。在教学其他内容的时候,也可以像这样引入生活素材导入教学,并且立足生活素材,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探讨,设置实践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基于生活理念重构课堂模式
  除了运用生活素材辅助教学之外,还可以对生活理念进行应用,立足具体的理念重构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模式,使其能够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呈现出新模样。比如,目前社会生活节奏快,人们的压力很大,因此就出现了“轻生活”的理念,讲究卸下生活中不必要的人情世故和琐事,让生活更加轻松简约。基于这一理念,就可以构建简约课堂,让品德与社会课程在简约而不简单的环境中展开教学。具体来讲,一是要简化教学流程,在课堂上应该以导入、讲解和拓展三个环节为主,尽量减少其他不必要环节。二是要对教学内容精细化设计,从不同角度切入,对一个素材多样化重复利用,从而让课堂变得简洁。
  (三)借助生活工具开展课堂教学
  与生活的融合,还可以将生活中的一些工具引入到课堂中,借助这些生活工具的便利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比如,目前生活中,智能设备已经成为了常规工具,在很多方面都发挥着作用。因此,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就可以引入智能设备工具,构建起智慧化的教学课堂。例如可以通过平板电脑辅助教学,在平板电脑上预装智慧课堂软件,将一些数字化教学资源储存到软件中,在课堂上借助平板电脑展开教学。此外,生活中还有很多其他工具,这些都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运用。
  三、结束语
  针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而言,与现实生活相互融合,是新时期的一个教育发展趋势。在具体实践中,可以从生活素材、生活理念和生活工具这些方面出发,合理个性品德与社会教学,使其在新时期取得切实进步。
  参考文献:
  [1]张萍.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J].中国校外教育,2019,667(11):143+145.
  [2]熊希素.浅谈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质量的手段[J].新课程(小学),2017(9).
  [3]陈海阳.浅谈生活化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实践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7(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507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