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学 懂科学 用科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春芬
摘 要:“科学”听起来是一个高大上的名词,其实细想细观,它也都是从微不足道的生活现象中深发而来:牛顿从苹果落地联想到了万有引力,阿基米德从洗澡溢水现象中获得了浮力与密度的关系,而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从吊灯的晃动,发现了钟摆的等时性,给惠更斯的机械摆钟提供了有利的平台……一位哲人曾说:“我们身边并不是缺少创新的事物,而是缺少发现和创新的眼睛。”让生活和科学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就要在生活中暗藏一双“慧眼”,我相信,我们每一个孩子天生就具备这样的潜质。
关键词:科学; 生活化; 实践化; 实际化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10-042-001
小学阶段,孩子们正处在对科学知识的向往、好奇心特别强、求知欲特别旺盛的年龄段,联系生活的科学教学才能让孩子更有亲切感、成就感。在生活中发现的科学,才能让孩子们感触更深。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如何联系生活,让学生更好的体验到科学的妙趣、妙用呢?
一、科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学科学
尝试把科学问题生活化,让孩子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学科学,这是我任教科学以来一直思考的问题,因为从每次的教学中,我都能深刻体会到这一点,那就是和生活有关的科学知识,同学们会特别感兴趣,因为科学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进行,让科学探究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正因如此,在现行的科学教材中,也有了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一天的食物》《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面包发霉了》等,这些在成人眼中不屑一顾的现象,对孩子来说却充满了趣味。一块发霉的面包被带到课堂,直接抛出问题:“我的面包为什么发霉了?”让学生帮忙找原因。鉴于此次实验的特殊性,是需要学生在家里完成的,实验材料本身就是学生感兴趣的食材,以借实验的名义,堂而皇之的去个面包店,顺带挑选几个自己喜欢的面包,这个起始就已经让学生兴奋不已,当然,本课的实验目的也是解决问题的所在,让学生通过对比实验,找到面包在怎样的条件下容易发霉?科学问题生活化,在生活中找科学,学生会特别开心而又严谨的完成这样的对比实验,因为我从两周后的课堂汇报中充分感受到了这一点,学生观察细致入微,记录一丝不苟,还配有图片等相关证据。从这些证据中他们一起找到了面包发霉的真相,也知道了面包在温暖、潮湿的地方更容易发霉。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科学课的宗旨,对于这节课而言,以后的生活中如何保存这些食品,学生应该更有方法了。
二、科学探究实践化,让学生在生活中懂科学
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玩把戏”,我认为在学习中“探究、实践”能很好的诠释它的含义。而科学,往往是学生能进行探究实践的基本课程。在一节又一节课的学习中,我发现如果探究的问题趋向于生活,探究的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这样的探究更能体现价值,也更能让学生在生活的探究中懂得科学的道理。
科学课程的特殊性,越来越多的内容来源于生活,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都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如三年级“养蚕”这一单元,虽然每节课都有不同的图片、视频,但是对学生来说还是缺少最直观的感受。为此,我特意帮孩子们网购了一批蚕卵,分发到每一位孩子的手中,从拿到蚕卵开始,在自己的精心照料下,孵化,慢慢的长大,蜕皮、吐丝结茧,直至变成蚕蛾进行交配,再次产卵。每一天他们的变化都是孩子们观察的新鲜对象,我想,通过这样一次全过程的体验,他们的知识、技能、情感目标才能达成。当然这些联系生活的操作,还需要家长们积极的配合,小学阶段的孩子在某些活动中还没能完全独立的去完成这些,他们不但需要家长的支持和帮助,更需要家长的鼓励。
三、科学知识实际化,让学生在生活中用科学
科学的魔力本身就来自于生活,很多生活中有趣的现象其实也是科学的化身,如果能让学生将学到的科学知识在生活中运用,那无疑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是让学生觉得学习有用武之地的最好解释,更为重要的是將学到的知识进行运用,知识就会变成技能、变成智慧。
课堂是个小空间,生活是个大舞台。让学生在小空间里获取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大舞台,成就感显而易见,过程也是大大激发。比如五年级《空气的热胀冷缩》在课后延伸环节,学生就已经想到了夏天自行车轮胎打气要适量,冬天瓶盖打不开可以用热水烫一下等各种方法解决。很显然,学生已经能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了实际生活中,他们就会有相当大的成就感。再如六年级《简单机械》中的一些工具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虽然在课堂上我也准备了一部分工具,组织学生进行实验体会,但对于学生来说毕竟只是课堂上的实验,所以本课结束的课后作业就是回家检查家里的各种物品,如果发现哪边螺丝松了,请拿起手里的螺丝刀进行维修,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加以运用,以巩固知识、提升能力。这个既不用写也不用背的作业是学生们的最爱,我也相信他们都能回去做的比任何一门作业都要认真。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科学教育的发源地,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经。让学生借生活的平台,在生活中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时时刻刻能有一双发现科学的敏锐慧眼,再保持一颗对科学的好奇心,让学生真正爱上科学。
参考文献:
[1]《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2]李菁.《探究要生活化》,《科学课》,201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563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