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生物教学的创新型改革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闫立坤

  摘 要:随着新课改理念深入教学,我们的高中生物课堂也在不断寻求突破与创新,怎样才能提升高中学生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以及教学的实质性提升,一直都是我们在探讨与尝试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总结,探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匹配性;高中生物;物理实验
  
  高中生物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主要研究方向侧重于生物的结构、功能发展的规律,可以说是与大自然联系最为紧密的自然學科,其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通过辅助来完成。要想实现生物教学的实质提升,不仅要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同时还应该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将理论与实际结合,深化认知。
  一、 当下高中生物课程教学现状与问题
  问题一,模式陈旧知识更新慢。步入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但许多老师的教案内容却还停留在过去没有太大变化,造成生物教学出现理念性偏差。加之一些老师习惯于传统灌输模式,忽视了实验教学部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不达标,也无法实质理解许多生物问题,学生主动性低下,感觉不到学习趣味。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实践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严重阻碍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无论是思维、创新、实践、自主等多种能力都受到制约与影响。
  问题二,学校实验软硬件不匹配。虽说近几年许多高校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与改善,但许多资金的投入都放在了其他方面,忽视了生物实验硬件设备的添置与补充。一些学校实验条件落后,许多生物老师有心无力,许多实验难以正常开展,也只能通过理论知识来进行文字性灌输,学生理解吃力,且不具备动手操作能力,严重影响了高中生的综合素养提升。
  二、 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研究
  传统教学模式下生物课堂,学生被动接收,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氛围沉闷。因此,我们有必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策略,结合新课改理念,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激励大家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当中,提升大家的自主学习能力。
  策略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习的内在动力来自探知欲的驱动,我们通过问题探究,来激发大家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通过问题情境模式的创设,来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锻炼大家的发散思维。我们在课堂上采用小组讨论探究的模式来开展。
  例如:“伴性遗传”的知识点讲授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创设问题情境,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佝偻病的遗传与性别是否有关联?它们是否与性别相关?有哪些区别与不同?通过问题让大家展开讨论,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巩固知识,老师适当给予补充和引导,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新课改理念下,我们强调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充分挖掘学生的兴趣,尤其是要端正大家学习生物的态度。
  策略二,营造课堂氛围。
  学生是否能够在课堂上融入教学情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环境是否和谐融洽,也只有满足了这两点,高中生的思维意识才能得到开发。作为一种外在条件,是需要老师来进行创设营造的,我们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例如课堂上随时打断提出疑问,或者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更具备主动积极性,让大家提出问题,通过自主思考自行解决问题。我们采用这样的方式来提升大家的学习兴趣,培养大家思维意识。
  策略三,分层次教模式。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个体,都具备差异性,为了实现精准教学,我们应该对全体学生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对认知能力水平、性格心理特点,将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分组,通过布置分层化作业,来实现大家能力范围内的掌握与提升,这样的方式不仅让大家都能够有所收获,也不会因为太容易或者太复杂的不匹配,让大家产生消极思想,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减少抄袭现象,实现全班学生整体实效性提升。
  策略四,多媒体教学的引入。
  1. 高中生物是一门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且内容量大,我们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刚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传统教学模式下,除了书本板书,最多也就是用到少量的图片与模型,而我们借助多媒体就可以让大家能够具备可视感,更加生动直接的感受教学内容,在有限时间内进行有效传输同时也丰富了课堂容量。
  2. 解决复杂问题。生物知识存在抽象、微化的特点,借助多媒体将复杂的问题更加形象化,借助视频动画,将一些不易实验观察的生物反应直观化表达,辅助大家高效理解。
  3. 课外知识的融入。我们借助网络信息能够给予学生更为广阔的视野,通过课外知识的融入拓展学习范围。
  例如:我们在学习“分子与细胞”的相关知识点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动画,让大家都能够清晰观察细胞与分子的关系以及细胞的基本结构,让大家带着兴趣,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丰富大家的眼界。
  4. 微课的开发。上文也有提及,受到课时限制,高中生物知识面重点内容繁多,加之许多要点内容还需要借助实验来完成,面对高中生物的复杂性、全面性,我们可以采用微课视频的形式来拓展大家的课余时间,从课前预习到课后巩固的全方位效果。我们通过课前搜集课程相关资料,融入实验过程和重点要点的介绍,录制成微课视频,大家可以在课前通过移动端提前下载预习,课上与老师探讨疑惑,课后将不够明确的问题复习巩固,随时查看学习,这尤其适合许多偏科生或者性格内向的学生,让他们不用课堂提问,也能掌握重点,且具有重复学习的价值。
  策略五,化学实验的强化。
  新课改理念下,培养大家的实践动手能力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素养。从学校角度来说,应该加大对实验设施的建设与完善,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满足当下学生的学习需求,真正实现对高中生完整的生物实验体系实践课程,帮助大家高效吸收课本知识,并且进行检验与巩固,也为教学的趣味性提供一个本身就具备的真正途径。
  实验是生物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有助于大家对化学理论的挖掘与发现,通过实验来实现认识和理解的深入与全面,也有利于实现教学的最终目标,提升大家的物理成绩,掌握动手实践操作的技能。也只有实践操作实验,大家才能够对一些理论加以验证和反思,并且深入知识内容,提升教学质量。我们在重视生物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还应该把生物实验放在一个重要并且必要的位置上,认清实验是高中生物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只有实验课程的融入,才算是完整的、有效的生物课堂。   通过实验能够拉近学生自身和学科之间的距离,通过实验来巩固和复习自己所学到的生物知识,并且感知生物学科本身就具备的魅力与奥秘,充分利用学科本质特性,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探究兴趣,改变高中生对生物学科的片面理解,转变他们的实验态度,真正实现教学的实效性。
  其一,為大家创设实验课堂,并且进行积极引导,实验成功给予鼓励与肯定,实验失败大家一起找寻自身问题和不足之处,检查实验的每一个过程,通过对整个过程的二次认知,深化知识的消化与理解,逐渐树立大家的信心与自觉性,并将生物实验当成习惯。在实验过程中通过上文提及的微课视频进行有效辅助,让大家对整个实验过程步骤有清晰的了解,提升实验效率和质量。
  其二,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能够根据教学内容来进行实验设置和实验安排。要充分考虑到实验过程的安全性以及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验能力与水平,通过小组模式来规避风险,并且通过小组探讨来加强消化与认知。简化烦琐实验过程,确保大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精力进行实验,节约课时的同时,提升实验效率,也能留出时间进行答疑解惑。
  其三,我们的实验也应该与时俱进,能够借助最新鲜的素材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向大家进行有效的教学渗透和引导,通过互联网来扩充大家的视野与生物学储备,鼓励大家深入挖掘生物知识的延展性,通过引入生活化问题,来提升大家对学习生物知识的认知与价值意义,通过解决问题来激发大家学习生物的内在动能。在实践开展过程中,我们还应该不断反思总结,结合新思路、新方式不断调整改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从而真正实现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
  例1:我们在进行“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教学过程中,先让大家通过微课视频来熟悉整个实验过程以及注重事项,而后借助显微镜正确操作实验步骤,观察载玻片的染色情况,通过实验对比分析结果,来提升大家的动手能力,从而让大家理解与分辨掌握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相关知识点。
  例2: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感受生物学科与实际生活联系以及高中生对生物材料的实验创新素养,来提升他们的感知与创新能力。就拿“色素提取”这一实验来说,我们可以不采用专门的化学原料,而是采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菠菜作为实验材料。当然我们也可以引导大家展开想象,自行准备他们所认为能够进行提纯的生活材料来替代,比如:韭菜、杂草、青菜等等。对于这一提纯过程,我们应该适当给予引导,全面提升大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采用了生活化的融入,让大家更容易产生亲切感,感受生物知识乃至是实验就在大家身边,大家也能够更为主动的积极参与到实践操作当中。回归过后,我们让大家借助网络或者教科书以及其他相关书籍,自行查找资料进行验证,最终得出结论,韭菜当中的叶绿素b和叶绿素a相对较高,是能够与实验结论相匹配的。我们通过这一实验,不仅让大家深刻理解了相关知识,同时还加深了大家对于创新方法的理解,尤其是采用生活材料,环保且具备亲切感,让大家对生物实验有了新的认知,并且感受到了生物学科的实践价值,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 总结
  高中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不高涨,归根结底还是感受不到它的价值与趣味性,若是我们能从这两点切入,自然能够收获理想教学成果。因此,我们应该考虑清楚采用哪些教学方法,能够通过对当下全体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差异性,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结合新课标的要求,体现高中生主体学习地位,通过强化实验操作,实现对高中生实践动手能力、自主能力、合作能力等多种素养的培育与提升。
  参考文献:
  [1]曹虎.高中生物教学的创新性改革模式研究[J].学周刊,2017(8).
  [2]宫殿生.高中生物教学的创新性改革模式探索[J].中华少年,2017(11).
  作者简介:
  闫立坤,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景泰县第二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574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