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浅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拜玉盛
摘 要:在小学进行数学学习活动,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严谨性都会得到提升,这对学生的成长发展都是特别重要的。小学数学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启蒙阶段,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特别重要的。本文就从这个角度出发,具体的分析一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从而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策略
在进行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在逐渐地转变,教师要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过在进行实际教学活动的时候,往往会面临很多的问题,这也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教师要更好地找到这些问题解决的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一) 教学方式枯燥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一些教师认为数学教学就按照模板进行教学就可以了,不需要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不仅仅要讲解具体的知识点,也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因为受到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也没有把日常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教学内容比较的枯燥,没有结合学生具体的兴趣,导致了学生对情感的体验缺乏,不利于学生的长久发展。
(二) 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在开展小学數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不能只是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而是要留出和学生互动的时间,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方法和技巧。在评价学生的时候,也不能只是按照成绩来评价学生,而是要多和学生互动,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突出他们的主体性。
(三) 课堂交流比较少
合作学习对于小学生的日常学习来说是特别重要的,学生在日常的交流合作中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获得更多的知识经验。不过在实际的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往往不和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这就会大大降低教学的有效性。
(四) 评价较为片面
在进行课堂评价活动的时候,教师要根据教育的价值观念,使用有效的方法来进行评价,考虑学生的日常表现情况。教师要更好地注重学生全面性的培养,这一点对于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是特别重要的。当前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评价总是特别的片面,只关注了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没有促进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也没有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
(五) 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一些教师并没有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而是太过于注重学生学的好不好。教师不重视学生的提问,也没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没有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态度。这都是因为教师没有注重教学目标的建立。
例如在一节计算课程中,教师基本上不会讲到算理和算法,只是让学生自己进行计算,只要学生最后可以获得正确的结果就可以,这种现象就没有注重小学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设置,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 教学情境的构建太过于形式化
小学生的年龄还比较小,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情境构建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方法。不过在进行实际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太过于注重情境的构建,认为情境教学并没有顺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用了很多的心力也取不到好的效果,或者将情境构建流于形式,这样就会让学生的注意力短暂的集中,之后游离于课堂之外。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也对小学数学课堂提出了很多的要求,只有更好地构建情境,才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只有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才可以切实地推进课程改革的进行,提高教学质量。
二、 解决数学教学中出现问题的方法
(一) 重视预设和生成,提高其教学质量
在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说明,教学是预设和生成的矛盾体。所以在进行预设教学方案的时候,教师要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找到有关的知识和资源,设置一些有趣的,有价值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更好地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动态的生成新的知识,丰富教学的形式。
例如在进行“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部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展示12/24=( )这个题目,使用一个人说分子,一个说分母的形式展开,学生可以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来进行预设,这个时候就有的学生说分子是7,班里面的其他学生也会疑惑起来。根据这个契机,教师就可以生成新的问题,让学生想一想24和12之间有什么不同的关系,问问学生可以发现什么。这样通过交流学生就可以获得答案,让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二)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进行教学活动中,师生是不是可以和谐的相处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和学生更好地沟通,最终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和谐的师生关系往往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教师要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增加师生之间互动,只有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尊重,才可以顺利地完成教学活动。教师要更加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用不同方法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 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学习能力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的方法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和质疑,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这样不仅仅可以让学生提出更加有价值的问题,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创造精神。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部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之后,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还有没有其他想知道的,这样学生就会提出来“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等问题。使用这样的方法,就可以让学生在情境创设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四) 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吸引学生的兴趣
新课程提出了三维目标,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也要从这三个方向出发,使用有效的评价方法,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提高学习的有效性。评价应该是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的结合,不能片面的下定论。教师要更全面的分析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进行综合的评价吸引学生的兴趣。
(五) 在情境构建中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新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说明,要让学生在生动的情景中进行学习和体验,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喜欢上学习数学。所以教师要更好地发挥自己导向作用,构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具体的知识点。
例如在学习“分一分”的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工具,像汽车,坦克,画着叮当猫的图片,或者香蕉等水果,然后让学生进行思考一下,这些好吃好玩的东西应该如何进行分类。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来关注这个情境,并用知识和技能来提供相应的支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里面来,从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六) 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最后也要为学生的生活服务。所以教师要从现实的问题出发,利用学生已经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去理解知识点,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最终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和数学是有着紧密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这一部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说一些三角形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如三角形盖房子可以更加稳定,拉近数学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生活,感受学习的乐趣。
三、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数学教师一定要更加注重教学的预设和生成,努力地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韩增侠.刍议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初等教育,2017(10).
[2]高敏.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与问题解决教学有效结合的研究[J].初等教育,2018(2).
[3]史长林.小学教学中如何使数学生活化教学解决实际问题[J].初等教育,2013(7).
[4]何玖根.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入及应用[J].初等教育,2018(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709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