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古诗词教学如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杨小丽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传统文化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古诗词一直都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的传承,也会直接提升青少年的人文素养。教师应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古诗词,进行想象,点拨其悟意,并能学以致用。
   关键词:古诗词;反复阅读;想象;悟意;学以致用
   在中华民族发展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诗词就好比那熠熠生辉的珍珠,从存在之日起,就承载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灵魂和精神,诗词在古代是学生主要的学习内容,私塾先生通过诗词来帮助学生识字、断句、领悟感情等,因此写诗也是考验古代人学识的基础技能。到了近现代,随着战争的不断爆发及西方文学的传入,古诗词逐渐退出语文教学的舞台,直到20世纪末,国人再次认识到古诗词所具备的价值,并提出古诗词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净化其心灵、提高其审美情趣、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最终促进学生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反复阅读,带领学生走进诗词情境
   当前很多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活动的过程时,都会先通过一些方式来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快速入境。诗词范读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方式,但是部分教师常常认为自己朗读水平不高,因此会选用一些网上下载的音频进行播放,播放的音频确实语气、断句都非常标准,但是标准化的声音会有一种疏离感,遥不可及的感觉会让学生觉得自己不用达到那个程度。多媒体等教学方式的应用,尤其是古诗词朗读音频的播放,说明教师本人没有走进诗词的情境之中[1]。反之,如果教师亲自为学生示范朗读,虽然与标准录音相比,会稍有不足,但是亲自朗读时,教师会先走入诗词所创作的意境,体会作者心中想要表达的情感,因此教师的范读要比录音更亲近,更接近学生,也就更容易带领学生走进诗词的情境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吟诵诗词,抑扬顿挫,韵味无穷,不仅可以感受到汉语言音律之美、诗文意境之美、形象之美,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二、带领学生展开想象
   古诗词的用语都十分精炼,因而也就具备了较大的时空跳跃性,这对于初中生而言,存在一定的学习难度,比如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所言:“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干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如果学生不能结合诗词进行联想,则很难理解诗词中蕴含的内在情感。通常教师可以运用把握意象的方式,引导学生围绕诗词进行想象,避免传统的讲解使学生认为诗词过于单调,放弃学习。比如在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这首诗中,教师要对雁、千嶂、长烟、落日、孤城等意象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将这些意象串联到一起,开展想象,在脑海中勾勒出关于这些意象的一幅画面,帮助学生构建出边疆的萧瑟与凄凉,体会面对紧急军情时诗人的那种无奈之情,教师要适时引导和点拨学生领会诗词的内涵,通过想象构建诗词意境,更好地探寻诗词蕴含的情感。
   三、利用意会、言传,点拨学生悟意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诗词教学中常见的现象之一,学习古诗词不仅是学习诗词中巧妙的用词、完美的音律等,更要引导学生体会诗词中蕴含的诗意,用心感受诗词的美与妙[2]。第一点就是在接触多首诗词之后,就会发现在部分诗词中的词语和意象其实具备一定相似的意境,这些词语的色彩及情感都非常相似,比如古诗词中“月”这个词语的应用,更多都是代表作者思念親人、想念故乡的情感色彩,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以月为中心展开一系列的叙述,进而表达作者对其弟苏辙的思念。第二点就是有些诗词中意象是不一致的,来自不同的类别,但是在整首诗词中体现的却是一种情感,有助于我们更深刻体会情感上的相似性。比如“柳”和“酒”象征离别的意义,“此夜曲中闻折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葡萄美酒夜光杯”“劝君更尽一杯酒”等。
   四、激励学生学以致用创作诗词
   教师应开设选修课,每周一次,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把学生们聚在一起读诗、赏诗、写诗,相互交流和学习,让一些喜欢诗词的学生带领同学一起了解诗词,扩大喜爱诗词的群众基础。中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独特的视角更有利于诗歌创作,有些学生写的诗歌虽然比较稚嫩,但读来却很令人欣喜。诗歌创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一般来讲,学生的诗歌创作根基比较薄弱,直接创作难度比较大,而改写、仿写则更为适合[3]。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学生可以对这首元曲进行深刻理解之后,结合自己的一些观察和体验,换一个角度,将其改写成一首现代诗。再比如仿写,可仿照例句进行延续性仿写,也可仿照例诗进行整段仿写。写的时候要为学生营造合适的情景,指导学生“以情成篇、以情动人”。
   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不言而喻,我们不管运用什么教学方式,都是为了更好地将古诗词中所蕴含的传统知识、民族文化传授给学生,并通过古诗词的教与学,培养学生基于古诗词的背景、题材、用词、音律及意境,了解古诗词创作时代的历史、社会及文化发展情况,进而调动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主动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提升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付彩峰.古典诗词教学与人文素养培养[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12):19-20.
   [2]沈耀美.立足古诗词教学,提升语文核心素养[J].语文教学之友,2018(7):12-13.
   [3]刘蓉.古典诗词教学对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3):169-172.
   作者简介:杨小丽(1982—),女,甘肃甘谷,大学本科,中学二级教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816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