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运用快乐学习策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1)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群

   摘 要:数学是学校所学课程中最缺乏趣味性的科目,老师在教学中也总是难以找到合适的方案来帮助学生提升对数学的感知度。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引路灯,老师需要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在数学课堂中融入快乐学习的方法。学生若是能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在以后的教学目标实现中就变得相对简单。主要是依据当下数学教育的课堂模式,分析快乐学习策略对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性;课堂模式;快乐学习
   现在教育模式改革形势不断深化,通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发现,想要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就必须要强化课堂的趣味性,特别是像数学这种理论性很强的学科。数学老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在数学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快乐学习心态。课堂教学中可以实时创设教学情境,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提升自己参与度,营造一个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堂。
   一、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科学技术发展让学校教学手段发生很大变化,在日常教学中老师可以采取多媒体来进行课堂知识授课,通过多媒体的信息全面性和带入性创设适合学生知识接收的情境,在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提高学生上课的专注度。课堂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阵地,老师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充分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在播放课件的时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进一步提升课堂学习效率,老师也能够掌握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学生在知识接受过程中的问题。学生普遍喜欢具有幽默感的老师,老师可以适当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述能力,让自己的语言表达变得更加幽默风趣,通过幽默的话术表述数学中较为抽象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很快接受知识,形成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数学教学变得更加生动。
   二、开展实践活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
   数学来自生活,老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更为直观的方式来进行。比如在备课的时候可以创新实践活动内容,自己亲身参与其中,学生由于老师参与实践活动可以更加牢固地记住知识,将知识信息进行提取和记忆。所以说,老师在设置实践活动的时候要以学生为出发点,让学生可以拥有更多机会参与到实践过程中,在实践操作不断增强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兴趣中获取知识。
   教师在新式课堂教学模式中起着指导作用,应该在课堂中积极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习惯,他们比较容易受到感情影响;可以根据学生这个特点主动创建出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氛围,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可以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将学生兴趣融入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天性就是比较贪玩,要保持很高的专注力很难,教学活动若是从成人角度出发进行设计那么效果肯定达不到预期,更甚者会得到反作用。在设计教学模式时可以引导学生走出课堂,从生活中的实际入手,在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吸引到学习当中,围绕着课堂知识的重难点问题展开,师生互动进行分析。
   三、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
   新的教育理念之下老师在学习过程中是要平等的,教學相长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原则。现在的小学生因为种种原因变得个性化十足,老师若总是太过于强势会让学生产生抵触。老师在教学中要深入到学生当中去,与学生共同讨论问题。在学生遇到疑难问题的时候老师可以根据情况作出指导,营造出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但是老师也应该把握一个度,对课堂氛围适度调节,脱离本身的教学计划从而导致适得其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抛弃填鸭式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取知识,鼓励自己动手动脑勤思考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总体上来说,学习兴趣是激发小学生学习动力的关键因素,激发学生学习能力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学生对学习抱有很大的好奇心。对于数学这种比较乏味的课程来说最适合采取兴趣教学,通过让学生在快乐中潜移默化地将数学知识融进脑海是最佳选择,有助于在快乐的氛围中鼓励学生钻研学习。老师通过设计各种小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以一种强烈的欲望推动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汲取新知识。数学老师要充分研究学生心理,把握好各种机会将数学中的知识点回归到现实生活中,通过不同的方式规划轻松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挖掘学生潜能,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小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原本无趣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参考文献:
   [1]王晴晴.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2]蔡金香.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3]刘标发.小学数学快乐学习的教学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17(11):64-6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816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