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学生参加课外辅导情况的调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调查研究小学低年级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的原因、强度及影响因素,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有效的应对策略,希望家长在帮孩子报辅导班时,应避免盲目趋同,同时结合孩子的兴趣让孩子能够更好地、更轻松的学习。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学生 课外辅导 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12-0081-02
1 研究背景
在这个迅速发展的时代,学习的重要性尤为重要。父母为了不让孩子将来被社会所淘汰,所以争先恐后地为子女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以求其将来能有一技之长。但是在报辅导班的过程中父母忽视了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并不是辅导班上的越多,对子女就越好。盲目的报班,不仅会给学生心理增加负担,还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此,我将以M小学为例,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期能得出一些有效的建议与策略,使学生的学习更为轻松、快乐。
国外于20世纪80年代兴起对课外辅导的研究,兴盛于90年代,至今研究仍持续深入。Stevenson与 Becker 对课外辅导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并提出了“影子教育”的概念[1]。Bray对课外辅导进行过系统研究的,并对“影子教育”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得出结论:课外辅导是由私人支付的主流教育外的补充性教育[2]。在我国,何为课外辅导?张蕴哲通过试论课外辅导概念的演变,将其定义界定为:拥有一定知识量的个体或校外教育机构的教师,在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之外,针对学生的需要,为学生提供个别指导或集体指导的有偿教育服务[3]。课外辅导有补差、补缺、提升和培养兴趣等主要功能;孟新霞认为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延伸和拓展,能够弥补校内教育的不足,以及能够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4];马文则认为课外辅导丰富的内容和灵活多变的形式确实体现出了人文性和文化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学校、家长以及学生的需求[5]。我们都知道,虽然课外辅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但是过多的参加课外辅导班会加重孩子的学习负担,影响孩子的身心的健康发展。所以我们在给孩子报辅导班时应注意避免盲目性和过多性。
2 研究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M小学低年级学生参加辅导班的原因学生参加辅导班的强度及覆盖率等进行方面分析,以期了解小学低年级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现实状况,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3 方法和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以《关于小学低年级参加课外辅导情况的问卷调查》采取抽样的方法。对M小学低年级部分学生家长及其子女进行测试,给家长发放3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64份,回收率为88%。此次,对研究对象的选取方法主要采用了分层抽样的方法,使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研究性和可感性。
4 調查结果与分析
4.1 M小学低年级学生参加辅导班的人数
根据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在所有问卷当中有28%的孩子是没有参加课外辅导的,而有72%的学生是参加课外辅导的,说明当今社会,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
4.2 一周学生参加辅导班的天数
对于每周参加辅导班几天这个问题,56.1%的学生选择了每周有1-3天在参加课外辅导班,26.5%的学生每周有4-5天参加课外辅导班,6天的学生占了14.4%,一周都上的学生有3%。在参加辅导班的数量上,参加1-2个辅导班的学生占69.8%,参加3-4个辅导班的学生占30.2%,没有出现五个及以上的数据。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参加辅导班的强度适中,但也有少量的学生参加辅导班的强度过大。在调查中问及他们觉得现在参加课外辅导班的强度怎么样,觉得累不累时,大部分学生的回答是强度适中,但因参加课外辅导班占用了大部分的课余时间,他们觉得有些疲惫,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完全没有时间去做。
4.3 学生参加辅导班的原因
在问到“你是否愿意参加课外辅导班”时,31.2%的学生回答了愿意,68.8%的学生回答了不愿意。同时有30.7%的学生表示是因自己意愿而参加的课外辅导班,53.4%的学生则是由于父母的意愿参加辅导班,12.3%的学生参加辅导班是因为老师要求,其他因素占3.6%。调查中我们也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参加辅导班都是父母让去的,因为父母觉得孩子参加辅导班可以拓展孩子的知识面,快速的提高成绩,以便考上一所理想的中学。
通过调查结果得知,学生参加的辅导班类型集中在文化类和艺体类。其中文化类分为小升初、晚托班等,艺体类大致可分为音乐、舞蹈、美术、跆拳道等。参加手工类辅导班的学生非常少,据此,我们可以看出,家长报辅导班的目的多数是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业成绩。
5 影响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的因素
5.1 父母的意愿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出。小学低年级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绝大部分是因为父母想让他们在起步阶段就不别人差,所以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辅导班。期望孩子的学习成绩能够有所提高,也有一部分学生他们其实根本不想参加辅导班,之所以参加是因为父母将他们自己的意愿强加给他们,不问他们本身喜不喜欢,只是觉得,这个有前途、有发展,不管他们有没有学的天赋就让他们上辅导班。家长这种行为不但不能让学生的学业有所提高,反而会让学生产生心理压力和逆反心理。这也是因为有很多学生,发现上了辅导班后学习成绩也没有什么提高。
5.2 学生自己的意愿 调查研究显示,有些学生上辅导班。是因为看见周围的同学都去上辅导班了,怕自己会落他人之后,所以就要求父母给自己报辅导班。对于这一部分学生,其上辅导班后效果会比较好。
6 建议与策略
6.1 选择环境优良的辅导机构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想要比别人有优势那就要比别人更努力,会的更多,在这种环境下恰好滋养了课外辅导机构的成长。由于当前我国缺少对这种机构的有效监管,使得这种有偿的课外辅导市场比较混乱,质量也参差不齐。很多辅导班都是临时租用某个单位办公室成或商场进行授课,设备比较简陋,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另外教师的资质要求也不严格,大部分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甚至有的还是在校大学生。所以希望家长在给孩子报辅导班时可以将这因素考虑进去。
6.2 有选择、不跟风
有的家长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后于别的孩子,看到周围的孩子学什么,就让自己的孩子跟着学什么,这个从众现象普遍存在着,家长不予考虑自己的选择是否符合孩子的特性。笔者认为每个孩子的个性特征、思维方式、兴趣爱好以及遗传基因都不尽相同,家长不能追求整齐划一,强求一致,在为孩子选择课外辅导班的时候,“因材施教”是应首先考虑的因素。每个孩子的闪光点都不同,家长应该善于挖掘自己孩子的闪光点,并正确引导,让孩子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激发其学习兴趣。因此,家长在为孩子选择课外辅导班的时候,不能盲从,要切实考虑孩子的自身条件,为其选择最有价值的辅导班。
6.3 报孩子感兴趣的辅导班
很多家长在给孩子报辅导班时,往往会因为别人的意见觉得学某个技能有前途、有发展。而去给孩子报那个辅导班。这种,不顾及学生自己兴趣爱好。盲目地选择辅导班根本不能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反而会给他们带来逆反心理,所以家长在给孩子报辅导班时希望家长能结合自家孩子的优点和他们喜爱的东西,来给他们报辅导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报孩子喜欢的辅导班。孩子学的开心、学的轻松,学习效果固然好,家长也会很省心。
6.4 让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
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父母可能在文化或是艺术等方面错过了许多学习机会,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是这样的局面。因此,往往把自己的理想和期望强加在孩子的身上,自作主张给孩子报课外辅导班,认为多参加辅导班,多学习新的知识,可以培养优秀的孩子,其实并不尽然,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是家庭教育的施教者,家长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修养,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比盲目的报辅导班更有效。
6.5 多鼓励、多夸赞
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肯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有些内容孩子会比较难接受。这时候孩子心理的心理压力会比较大,担心达不到父母的期望,而此时家长千万不要吝啬对孩子的鼓励和夸赞,要细心、耐心地引导他们,从而促进他们自主学习,变“要我学”成“我要学”。
参考文献:
[1] Stevenson&Becker. 1992.“Shadow education and allocation in formal schooling:transition to university in Japan”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Vol.97,No.6,pp.1637-1657.
[2] Bray,M.1999.“The shadow education system:private tutoring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planers”.Paris,IIEP of VNESCO.
[3] 張蕴哲.试论课外辅导概念的演变[J].希望月报,2007(11):23-24.
[4] 孟新霞.浅谈小学课外辅导[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9,(12):105-107.
[5] 马文.浅谈小学生课外辅导[J].小学科学,2013(9):119-12.
作者简介:张灵(1968-),上饶师范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师,研究方向:教师教育。
郑梦璇(1994-),上饶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助教。
彭林萍(1997-),上饶师范学院2017届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820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