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实践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深入推进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关注学生主体地位,并在教学中建立和谐、积极、适宜的师生交互关系逐渐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高中信息技术是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能力的重要课程。在课堂教学中的师生有效活动,不仅有利于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更为重要的是充分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素质与能力,有效激发了信息技术学科的生命活力。
  关键词:高中教学;信息技术;师生互动;教学策略
  一、 引言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开展有效互动的过程。”课堂师生互动是新课改背景下师生进行双边交流活动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也是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培养师生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发言、多思考、多研究、多提问,有利于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高中信息技术作为一门以技术性为代表的特殊学科,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相比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信息技术课堂更加注重师生之间的交互行为,更期望能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在良好的互动氛围中获得知识认知与构建,有效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二、 师生互动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由于信息技术的内容具有新颖性、形象性和活泼性等显著特征,且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已经接触过信息技术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比如,计算机基础知识、初中信息技术等等。在教学活动中,如果一味地进行单向灌输,很容易忽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师生互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有效开展师生互动,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一) 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
  由于班级中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已经相当了解,并能熟练地运用,有的学生却连基本的操作都不会,这时,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进行有效的师生活动,有利于教师全面地了解学生差异性,从而可以及时地针对学生这种差异性,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弥补与纠正,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 有利于形成良好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进行双边互动的过程,受到传统教学思想与高考压力的影响,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往往形成了一种“你教你的,我干我的”的不良教学局面。为此,开展有效的师生互动,一方面有利于增进师生感情,让教师更加清楚学生所需,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教师的感染下对信息技术学习产生兴趣,只有形成了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 有利于发挥学生积极性与自主性
  实践证明,良好、愉悦的教学氛围,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促使学生积极探索、思考与互动。而良好学习氛围需要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来实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中来。
  三、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实践路径
  (一) 倡导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观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教学氛围的关键,能有效促使教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學,从而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在现阶段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对于师生互动的认知依然停留在其工具性价值上,而忽视了其目的性价值。实施师生互动的重要目的是促进师生、生生间的情感交流、思维启迪,最终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此,这就需要教师积极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通过重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从单向、被动的学习转变为多项、主动的学习。
  例如,在讲解《word实践操作》一课时,如果采用传统的理论知识讲解,学生很容易忘记,且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吸收与消化,为此,在师生互动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展示几个优秀的板报,并与学生共同探讨这些板报的闪光点及存在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紧接着向学生介绍板报设计中所涉及的word基本操作方法,比如字体设置、页面设置、边距设置等等,然后让学生分组后结合这些基本操作方法设计板报,在学生分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并给予学生适当的意见与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板报设计,这样教师就真正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且与学生形成了互动平等的关系,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二) 注重教学中有效的师生互动
  教学设计是指导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依据,也是体现师生互动的重要表现。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要有效实施师生互动,就需要教师紧密围绕课堂教学内容及学生生活实际,以设置教学情境和教学问题为载体,在师生的共同探讨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让学生对课堂学习产生兴趣,并形成良好的师生、生生互动氛围,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讲解《图片信息的处理》一课时,部分教师会选择以图片的加工与处理作为教学重点进行讲解,在课堂中只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如何添加、设置、修改图片,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整堂课学习较为被动,且比较枯燥乏味,更加不用谈及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因此,在师生互动教学模式下,要注重师生间的有效互动,教师应积极地转变教学思路,首先可以将校园运动会海报作为图片信息处理的切入点,设计一节互动探究活动课:“我为学校设计运动会海报”,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阶段:创设教学情境,引出互动探究内容。学校秋季运动会要设计一张海报,在全校学生中征集设计方案,进而引出如何设计海报的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开始进行互动探究利用Photoshop设计运动会海报。
  第二阶段:师生互动,解决探究关键问题。为学生呈现一些海报的图片,组织学生分析与讨论,一张海报,是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如何利用Photoshop制作海报相应的图像效果。最后由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确定制作海报的基本步骤。
  第三阶段:布置任务,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探究。学生分组利用教师提供的素材完成图片海报的制作,学生完成任务后,请一位学生演示任务的具体操作过程,其他学生观看,并判断其正误,教师针对学生容易忽略的操作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对操作难点形成正确的认知。   第四阶段:知识迁移,任务探究。在学生掌握了利用Photoshop制作海报后,继续提出问题,是否可以采用类似方法的制作剪影海报?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互动讨论,实现对知识的迁移与运用,并掌握制作不同效果的剪影海报技巧。
  这样,整堂课从原先的教师逐条地进行讲解与分析,转变为师生、生生共同摸索与探讨,更加符合新课标提出的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要求,且能有效激發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可谓一举多得。
  (三) 注重师生情感交融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技术性学科,借助于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为课堂教学创设了人机互动的空间,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必然能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潜移默化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是以师生、生生情感为支撑的。相比于师生互动,人机交互远远不如真实、有趣、活泼且富有生命力的师生互动来得更加有意义。
  因此,技术手段在高中信息课堂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并不仅仅是为了单纯的演示教学,而是可以作为学生、教师进行信息加工、交流协作的重要工具,针对不同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师应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互动的平台与环境,让学生在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习得知识,同时,要在课堂上建立起与学生密切的互动与真挚的情感,以情感上的互动来推动认知活动,以自己的积极情感去感染与影响学生,自然就能起到激励学生学习的目的。
  此外,教师还应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需求,多给予学生尊重与信任,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风格,通过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活动,加强“做中学”“学中做”等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不同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形式,从而促使师生在情感上达成共识,并在潜移默化中使得学生产生正向移情的作用,这样学生就能对学习产生兴趣,自然就会积极地参与到师生互动过程中来,这样才能最大效果地获得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促使班级中每个人都能获得多元化的发展。
  四、 结束语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实践,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互动意识,体验到与教师、与学生建立和谐关系的乐趣,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表现欲的情感需求,更为重要的是给予了学生真正的自主,充分能调动与激活学生的探究兴趣,促使学生在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中自觉地认知与构建知识,实现对学生各种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周子贵.如何提升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效益[J].现代教育科学,2015(6).
  [2]何燕.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13).
  作者简介:
  葛敏,江苏省宿迁市,江苏省宿迁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888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