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讨好型人际关系模式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高校心理咨询的个案中,人际关系的困扰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而讨好型的人际关系模式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讨好型的人际关系背后是讨好型的人格特质,它对大学生的成长有多方面的影响。文章将从讨好型人际关系模式的表现、影响、成因和解决方法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能够对此问题有较为完整的探讨,并有助于大学生的自我觉察与成长。
关键词:讨好;人际关系;客体关系;人格成长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01-0050-02
一、讨好型人际关系的表现
1.顺从、迎合与付出。在人际关系中,讨好者给人的印象通常是很温和、友好的。对于别人的请求、要求,他们往往爽快地答应,即便自己内心并不乐意,也无法说出口。他们倾向于压抑自己拒绝的能力。对于讨好倾向较为严重的个体,他们会主动迎合他人的需要,为服务于对方而主动地牺牲自我。在大学生咨询个案中,较为严重的讨好者会将自己的生活中心几乎全部围绕着对方,从而失去个人的空间。
2.缺少主见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人际互动中,讨好者更愿意做倾听者。对于别人的观点,他们往往不加辨别就表现出赞同,在面对权威时,尤其如此。在互动式的交流中,他们似乎压抑了表达原发性观念的能力。当理智与迎合的倾向发生矛盾时,他们便会陷入心理冲突,这种内心的挣扎往往以討好压过理智而告终。他们通常被评价为好脾气,而好脾气的代价是他们对独立思考能力的削弱。
3.批判能力的压抑,包括建设性的批评。讨好者在参与集体讨论或者小组作业时,如果与他人意见出现冲突,他们往往会保持沉默。即便被要求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们也往往难以开口,无法突破。他们的批判和表达主见的能力被压抑。
二、讨好型人际关系的影响
1.低自尊,即自我的卑微。讨好型的关系,意味着在关系中双方的地位是截然不同的。“你是强大的、完美的”,“我是卑微的,有缺点的”,如同偶像崇拜一样,讨好者将力量感投射至对方身上,进一步削弱了自我的力量(弗洛姆,2007),进而加重了顺从和迎合对方的需要。在这一过程中,讨好者自我逐渐趋向于弱化,产生低自尊的自我体验。
2.人际关系的退缩、回避。讨好者往往成长于控制欲较强的家庭中,父母较为严厉甚至挑剔,并要求孩子事事顺从。他们通常投射性地认为周围的人会如同父母一样用挑剔的眼光看待自己,这会激活焦虑,因此他们对建立新的关系往往持回避态度,极端时会变得社交退缩。
3.负面情绪的积累与处理。首先,讨好者常常怀疑是否真正获得了他人好感,需要不断确认,此过程常伴随着焦虑情绪。其次,由于关系的不平等和自我的卑微,讨好者在潜意识层面往往存在大量的羞耻感,以及对讨好对象的恨。由于意识到这些羞耻感和恨意是不舒服的和危险的,因此他们倾向于压抑这些情绪。压抑越强烈,潜意识中的负面情绪积累得会越多。为了应对负面情绪,他们需要调动心理防御机制,包括幻想、否认、美化现实等。负面情绪的防御,对讨好者造成大量心理能量的消耗,削弱了自身活力。
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讨好倾向所造成的自我的卑微、人际关系的回避和负面情绪的消耗,对其学业发展和个人成长形成了多方面的阻碍。
三、讨好型人际关系的形成原因
1.文化背景因素。文化是构建个体精神结构的背景,是塑造个体人格的源头。想要理解一个人,首先需要把他置身于其所在的文化背景中进行考虑。中国文化和社会的特质潜移默化地熏陶着每个中国人的精神与人格特征。那么,促使大学生产生讨好型人格特征的因素有哪些呢?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中用“差序格局”来描述中国社会的结构,即中国社会的人际格局,如同水面上泛开的涟漪一般,由自己延伸开去,一圈一圈,按离自己距离的远近来划分亲疏(费孝通,2013),这是对血缘关系的强调。从心理学角度理解,差距格局意味着孩子要从父母那里分化出独立人格来是不容易的。
孙隆基在《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中指出,在中国社会中“不同的渠道化的人情——辈分、等级、内外层次等,就形成了不同的特殊化制约……强调‘乖’或者‘听话’是美德”(孙隆基,2015)。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描述过一种“接受取向”的性格类型,“他们感到‘一切好的都源于外界’,要得到他所需要的东西——物质、慈爱、爱情、知识、快乐,唯一的途径是接受外界来源”(弗洛姆,1988)。接受取向的性格产生于强调权威的文化背景中,与孙隆基描述的“听话是美德”,皆是讨好产生的文化背景因素。
2.父母的人格及亲子关系模式的移情。精神分析理论已经充分证明了早年经历对个体人格形成的深远影响,尤其是父母与孩子早年的互动模式,对孩子的人格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讨好型个体成长在父母需要孩子顺从和迎合的家庭中。这类父母由于自尊的不足,需要孩子作为他们价值感的支撑,他们的安全感建立在孩子身上,因此他们最需要的是孩子顺从、听话,即所谓的“乖孩子”。结果导致了父母与孩子未分化的共生关系,孩子丧失了发展独立人格的空间,这成为讨好产生的心理背景。
如果孩子表达出自己的主见或独立性,父母可能通过生气、批评或训斥等方式来制止。如果孩子通过行动来反抗父母的过度束缚,父母则可能采取见诸行动来惩罚。
无论是说服、训斥还是体罚,父母最终的目的都是让孩子顺从。孩子则逐渐发展为一旦违背父母规则时便会内疚,这时他们便已经形成了讨好型的人格特质。孩子形成对父母的顺从与讨好,并通过移情,将这种关系模式投射到自己其他的人际关系中,形成对其他客体的顺从与讨好。
四、讨好型人际关系的解决方法
1.自我探索与觉察,尤其是潜意识层面的领悟。讨好作为人际关系中的模式,其动力存在于潜意识中,一般情况下难以察觉。讨好者首先需要面对自己讨好的行为本身,对问题有一种自我审视意识。讨好他人会带来一系列心理冲突,这些冲突便是审视问题的起点。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通过预约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个体咨询,是觉察和理解问题的重要方式。通过与心理咨询师的沟通交流,可以扩大对问题的觉察范围和深度,这种潜意识的深度领悟是解决讨好倾向的重要一步。此外,学习心理健康课程和阅读心理书籍,亦是大学生自我探索和觉察的可行的方法。 2.调整与父母的关系,包括现实关系与心理关系。父母作为个体人格形成的原始客体,对孩子的影响是持续的。如果能够调整与父母的现实关系,即从需要压抑自我、讨好父母的模式,转变至理解、平等的关系模式,对于缓解内在讨好的需要具有直接的帮助作用。如果现实关系难以调整,则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的帮助,改变内化的父母形象,通过改善与父母的心理关系,来减少或解决讨好的需要。
3.获取新的客体关系经验。这里所说的新的客体关系经验,指关系双方具有独立、平等、相互理解的特征,即充满爱的关系。每个人都生活在客体关系中,如父母、朋友、同事、邻里等。与他人发生关联的需要,是人核心的心理需要之一(弗洛姆,2007)。关系的质量由心理发展的质量决定。对于讨好的个体而言,他们在改善与父母等原始客体的关系的同时,需要在生活中建立更广泛的关系,尤其是重要的亲密关系,这些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能夠彼此理解和支持的。这种充满爱的客体关系,是个体自我疗愈的动力,亦是成长的动力,有助于讨好者化解内在的讨好需要,有助于提升其独立人格。
五、结语
讨好型的人际关系建立在双方不平等的基础上,讨好的一方自我卑微,独立性和能动性受到削弱。对于大学生群体中而言,讨好倾向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在大学阶段的人际关系、学业成就和个人成长等方面。因此,通过高校心理健康课的引导、通过个体心理咨询,引导这一类大学生认识问题、自我觉察,对他们提升心理健康、促进人格整合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周留柱.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成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6,(7):67-68.
[2]弗洛姆.逃避自由[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2007.
Analysis on the Model of College Students' Ingratiating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MA Xiao-hui
(Campus of Zhuhai,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Zhuhai,Guangdong 519085,China)
Abstract:In the cases of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s,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problems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symptoms,and the pattern of ingratiating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s very common.The pattern of ingratiating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lways accompany with personality traits of ingratiating,and it has various effects on the growth of college students.This article will focus on the performance,influence,reasons and solutions of ingratiating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in order to have a complete discussion on this question,and help college students' self awareness and growth.
Key words:ingratiation;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object relations;growth of personality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012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