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小学语文教学情感培养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应积极融入情感教育,借助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真诚而丰富的情感,使其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促进其人格的完善和心理的健康,从而提升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感悟能力、共情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培养;教学策略
   知(认知)、情(情感)、意(意识)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三种最基本的形式,其中情指的是人的情绪和情感。教育不仅应重视对学生认知和意志方面的培养,还应关注学生健康情感的培养。没有健康的情感,其他素质的培养也会受到影响。情感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一定的技巧和策略,使其贯穿教学始终。
   一、作品朗读,情感读出来
   朗读是激发人情绪和情感的途径之一,通过对课文的朗读,使丰富的情感通过声音的方式传达出来。朗读可分为个体朗读和集体朗读。教师在学生朗读之前,应确保学生已经正确掌握课文中生字的读音,并就相关朗读技巧进行说明和强调。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先进行朗读示范或领读,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然后由教师加以点评和指导。朗读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情感的抒发和表达,这也是教师评价学生朗读过程的原则。
   《少年中国说》是一篇洋溢着爱国主义情感的课文,读起来朗朗上口,感情充沛。爱国热情是个体最基本的情感之一,就其广义而言,它包括对自己生存和成长的环境的乡土之情。真正的爱国热情不应当是简单的说教,而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奋斗精神和家国情怀。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爱国之情的课文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重要文本。教师应重视对这些文本的充分利用,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什么是国家,为什么要爱国,使爱国主义情感融入语文教学过程。在学生进行朗读之前,教师可以先播放专业化的高水平朗读音频,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其更好地把握朗读技巧和节奏。
   文本的价值通过朗读可以获得更好的实现。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不仅应当重视朗读,更应当积极通过朗读策略加强对学生情感方面的引导和培养。
   二、情境表演,情感动起来
   情境表演是情感在模拟情境中接近真实状态的再现,表演好坏的关键在于内在情感是否足够真挚和丰富,以及能否把这种内在情感以接近真实的状态演绎出来。舞台剧和话剧小品等都是情境表演的形式。情境表演需要对课文加以适当的改编,改编原则为忠于原文而又适于表演。应当注意情感的发展变化过程并对主题情感加以重点强调。情境表演,能使课文中单纯基于文字的情感,在表情和动作的配合下更加丰富、生动。
   《去年的树》是一篇关于友谊之情的精美课文,小鸟和树的形象具有拟人的特征,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友谊之情又是小学生校内人际交往的主要内容,这种情感较易在学生心中引发共情。为此,教师可以制作小鸟和树的卡通形象饰品,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制作。在表演的时候,学生们佩戴这些卡通形象饰品,分别扮演小鸟和树的角色,此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表演的热情和主动性。在表演过程中,教师认真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对学生表现优异的地方加以表扬,使其他学生能够进行学习和模仿。对学生表现不足的方面进行引导,使其能更好地通过语言、表情和动作完成情感的表达和传递。课文的编演应基于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否则表演过程会遭遇很多障碍。实践过程中发现,这种情感培养策略由于其趣味性和互动性,深受学生喜爱,学生的表现欲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释放,学生对情感的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情境表演在形式上是对课文内容的重现,在本质上是学生内在情感体验的自由表达。对学生而言,情境表演的过程是其自身情感升华的过程;对教师而言,情境表演的过程是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的过程。
   三、小组讨论,情感说出来
   小组讨论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策略之一,对提高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有重要意义。在情感培养方面,小组讨论也是很好的方式。教师可根据课文表达的情感主题确定小组讨论的主题,以课文内容为核心,鼓励学生的自由表达,使其内心情感能以语言的方式充分表达出来。学生组织语言的过程就是对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行思考和反思的过程。不同的叙说方式意味着不同的情感体验,通过对叙说方式的指导可以实现情感上的引导和激发。
   《慈母情深》是一篇关于母爱和亲情的课文,这篇课文中蕴含着母亲和孩子之间最深刻和最真挚的情感。亲子之间的情感是人类最基本、最强烈的情感,学生对此极易产生共鸣,但因家庭环境和父母教养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每个学生对这种情感的体验必然有所不同。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说出自己的切身体验,并与课文内容加以比较和讨论。在此过程中,学生对父母的情感认知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并且,通过讨论,对这种情感表现方式的多样性和深刻性也能有更广泛、深入的认识。学生不只是在表达自己的情感,也是在洞察其他同学的情感,他们不只学会了讲述自己的故事,也学会了聆听别人的故事。他们在讲述过程中思考,在对比过程中获得新的发现和经验。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对每个人的发言要点进行记录,最后在讨论结束时,每个人都对小组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
   小组讨论是情感的头脑风暴,是不同的个体经验之间的碰撞,情感的火花能够不断迸发出来。学生在基于情感主题的小组讨论过程中,享受的是一场情感的盛宴。
   四、课堂提问,情感答出来
   情感培养可以融入到教学的每一个步骤和环节之中,课堂提问是常见的教学方法,可以作为情感培养的策略之一。教师围绕课文中的情感主题进行发问,以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自由表达,能使学生以更加坦诚的方式将情感表达出来。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相应的鼓励和引导。对学生的负面情感表达,教师不应妄加指责或批评,应当让学生进一步说明此类情感体验的原因,教师在尝试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启发和引导。
   《滴水之恩》是一篇关于人间真情的课文,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信任与怀疑、热情和冷漠等情感联系。正确的助人思想并不能通过空洞的说教来实现。情感是人类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学生也会受到成人世界复杂人际关系的间接影响,因此对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的培养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课文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提问方式激发学生对此问题的思考,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可以就文中涉及情感体验的重要问题进行提问,如:为什么“我”连目光都不在他身上停留?当看到他嘴唇咬出血的时候,“我”为什么又跑过去递给他纸巾?他又为什么没有接呢?当金龙向“我”说明名单的意义的时候,我内心是怎样的体验?学生们的回答可谓是五彩斑斓,有的回答显然是童心未泯,有的回答看上去比较成熟老练。特别是针对目光不在“我”身上停留这个问题,似乎引起了学生的广泛兴趣。这个问题比较切合学生在校园内的实际生活。很多学生都表达了自己曾有意识地疏远某个同学的经历。教师通过这些回答,了解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知程度,也了解了学生真实的情感状态,并展开了针对性的启发和引导。
   将情感培养融入课堂提问过程,结合学生的生活现实进行提问是情感教学的有效策略。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展现了对其问题的认识程度,成为教师进行引导和启发的切入点。
   总之,健全的人格離不开健康的情感,情感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必然会叩响心灵的乐章,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情感的升华。
   【参考文献】
   [1]章风玲.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探析[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07):90-91
   [2]把奉娴.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9(21):131
  (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小学,江苏 南通 2261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080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