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步教学法模式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语文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学模式力求本着学生的发展,让学生获得语文知识的同时培养语文能力,从而更好地为社会生活服务,达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 “创设情境——出示目标——自主探究——精讲点拨——精选精练——课堂小结——课后作业”,初中语文课堂“七步教学法”不仅让学生理解课文,拓展思维,更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的培养,使语文知识更好地向课外延伸。
[关键词]初中语文;七步教学法;模式探究
我校在语文教学上探讨“七步教学法”的改革,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语文课堂教学“七步教学法”具体操作如下:
一、情景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衔接课间休息与上课的一个重要的桥梁,学生在课间休息几分钟之后,如何让学生迅速从休闲状态进入紧张的学习状态,这就需要一个很好的课堂导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很快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程的学习中。设计一个精彩的课堂导入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课堂导入应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在学习《真正的英雄》一课时,教师先出示一张照片,让学生猜他是谁,然后教师用沉痛而有力量的声音说道“烟笼大地,声震蓝天。星陨大地,魂归长天。他有22年的飞行生涯,可命运只给他16秒!他是一名军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为了保护地面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他先后三次放弃了跳伞逃生的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迫降,结果壮烈牺牲。在16秒的时间里,我们永远地记住了英雄的名字——李英健。
第二,课堂导入应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在学习《金色花》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做一个热身游戏,让学生用“妈妈”“花”来说一段话,这个问题看似很简单,学生说得热火朝天。看着学生精彩纷呈的回答,教师乘机引入“花和妈妈既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今天我们看看获得诺贝尔奖的印度作家泰戈尔的《金色花》是不是这样呢?”
第三,课堂导入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如学习《看云识天气》一课时,教师说“中国有句俗话叫‘天有不测风云’,意思是‘天也有不能预测的时候’,同学们想一想,现在的天气可不可以预测?你们家都是通过什么方式预测的?”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如何预测?(板书)今天我们学习如何通过看云来识别天气。”
第四,课堂导入应该适合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和客观实际。在学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时候,教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位老婆婆,大儿子靠染布为生,二儿子靠卖伞为生。晴天她怕二儿子伞卖不出去,雨天她怕大儿子布染不了,就这样郁郁寡欢。一天来了一个道人,问明情况后哈哈大笑,说还有比您更幸福的人嘛,雨天大儿子赚钱,晴天二儿子赚钱。老婆婆一听对啊,这样想她就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同学们,你们想想为什么这样说呢?老婆婆和道人有什么不同?(生答)对,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二、出示目标
学习目标在教学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有学习目标的教学,学生能够在繁杂交错的知识中不迷失方向,学生知识、能力和价值观都有依托,教师的导也有目的性,整个课堂会按一个主思路在走。在目标出示上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目标要多元生动。导入之后,学生进入轨道,为了能尽快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有确定性的学习任务。如果目标内容少,在导入中有很明确的提及,可以用口头方式叙述,直奔主题。如果是连上两节语文课,学生容易产生疲倦感,就用“瓜分法”或“摘果法”分课节出示,这样学习起来不累,又避免了偏离主题。
第二,目标要避繁忌多。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不一样,知识螺旋式上升不是很明显。有时一篇文章从词句、主题、写法等方面要学的知识点很多,如果在学习时面面俱到,重点反而不突出,这时可以在同一单元中选出共同的或者不同的目标,每篇各有侧重,学生就会把内容消化好。
第三,目标要多维度。切不可把语文知识点看做唯一目标,一定注重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这些体现在实现目标的具体活动中。
三、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不是学生独自一人探究知识,而是先自学再小组合作。在自学阶段,学生总体内容基本一样,自己整理生僻字词,整理作家作品,整理文章主要内容和思想,整理自己发现问题和困惑,并用双色笔标出或者写在专门的笔记本上。在完成自学任务后,学生进入合作学习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以同桌和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学习的主要内容首先是上一阶段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其次是语文书课后习题进行探究,并在书上做批注。这个阶段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己解决自学中发现和提出的疑难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和团队合作意识。教师在此时主要是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对学生的问题给予适当、适时的点拨和引导,而不是仅仅明确问题的答案。
四、精讲点拨
所谓的“精讲”就是挑拣重要的,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和学生疑难及共性问题讲;所谓“点拨”就是教师敏感洞悉学生思维、情绪的态势,迅速作出反应,及时采取恰当措施的教学艺术,它起到“拨云见日” “点石成金”的功效。
在 “七步法教学”中,精讲点拨环节注重的是學生没有解决的疑难,注重的是目标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能解决的不再重复,学生不会的不理解的,教师才去讲解,才去点拨。点拨要做到以下要求:
第一,在新旧知识交替处点拨。在学习《爱莲说》一课,我们学习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到了茅盾的《白杨礼赞》又涉及这种写作手法。语文知识不像其他学科可以举一反三,而是隔了很长时间才又接触到,学生记忆不是很真切,这时提起《爱莲说》一课的知识点,学生便一点即通。
第二,在突破难点时点拨。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一课时,每个人都在撒谎,只有那个孩子说了真话。学生也很快得到结论,即大人虚伪,小孩真诚。教师追加一问“既然是渴望真诚,为什么非要选一个孩子说出真话呢?”经此一点拨,学生门立即回答皇帝、老大臣、年轻的官员、骑士、围观的人们——他们是社会的代表,说明世风虚伪,只有孩子没受世风熏染,孩子是真诚的,可见作者呼唤真诚,让世界饱有一颗童心。经过这样追问和补述,理解就全面了。
第三,在学科交叉或背景处点拨。学科间存在交叉性,语文学科也如此,但语文学科往往在文章背景及说明文中出现得多。如学习《列夫·托尔斯泰》一课时,学生可能对他的眼睛有一百个眼珠、目光犀利不是很理解,这时如果将历史中文艺复兴时期的内容衔接一下,对他的人和作品有了一定的了解,理解会更深刻。
五、精选精练
知识学完了,必须要巩固练习,把学过的知识通过练习检测学习效果。如果只注重习题的精炼没有数量,达不到巩固知识点;反之,只要数量不注重质量,也是徒劳无功。质量和数量都要保证,就必须精选精练。第一,要围绕目标选题,明白这节课学习的宗旨;第二,突出重点难点;第三,要尽量和中考衔接,让学生在题型上见世面。
六、课堂小结
新课结束后,必须要小结。虽占时较少,但它是效率高、功效强的一种很重要的记忆。既可由学生小结,也可由教师概括,还可师生互动,如以抢答的方式,不论哪种方式,都要尽力突出目标,纲目分明。指出容易模糊和误解之处,让学生理解难点,掌握重点,使学生感到“言已尽而意无穷”,跨越课堂教学和课后休闲的时空界限,主动去探索。
七、课后作业
在语文作业的布置上以往总是很简单粗陋,写写字词,背背语段,或者做相应的练习册,很少对作业内容进行认真思考。教师布置作业充满了盲目性,布置作业的目的不明确。在“七步教学法”中作业布置应遵循这几点:第一,明确作业目的,围绕巩固学习目标选题。第二,开发作业资源,丰富作业形式。第三,分层次设计作业,把握好难易。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师生共同努力,再加上适当的技巧,相信教学成绩一定会有明显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陈玉兰.初中语文教师家庭作业布置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 .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09).
[2]赵中艳.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优化研究[J] .中国教育学刊,2016,(11).
[3]郭吉成.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与课堂教学走势[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07).
[4]黄其毅.把握各个环节,打造高效课堂教育教学研究[J] .2017,(11).
(责任编辑 史玉英)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094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