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基于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多元阅读指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派潭镇北部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质量与城区和发达地区的语文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差距,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农村小学学生基本上都是留守儿童,缺少监管,养成了爱玩手机的习惯,不爱阅读。针对这种情况,在日常阅读教学中,分别对历史故事类书籍、童话类书籍和科普类书籍的阅读方法进行了指导,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更容易读懂各种书籍。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学;阅读方法
  近几年,增城北部的农村小学教学质量就一直与增城城区和南部发达地区的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语文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出现呢?农村与城区之间的教育因素究竟存在着什么不同呢?是什么因素制约着农村小学语文的发展呢?又应该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的语文核心素养,提高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质量呢?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针对目前增城区北部農村小学的语文教学情况,从下面几个方面谈谈农村小学的阅读指导。
  一、 农村小学阅读现状分析
  为了更深入地进行农村小学的阅读指导,我们课题小组在2019年4月进行了《我镇农村小学生阅读习惯状况》的调查,分别在三所我镇的农村小学,发放了690份调查表,收回680份,下面针对调查情况分析以下几个问题。
  (一)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分析
  1. 你喜欢读书吗?
  从表中可以看出,随着年级的递增,不喜欢读书的人也增加,说明了随着年级的上升,学习的压力也增加,随着年级的递增,学生阅读的兴趣却递减,学生用于阅读的时间在减少;从阅读的主动性来看,多数中高年级的同学是能主动去阅读,而被动进行课外阅读者多数是低年级的。
  2. 在放学后,你最喜欢做什么事情?
  从表中可以看出,随着年级的递增,玩手机的和同伴玩的人数是递减的,而看电视和看书的人数基本上是递增的,但爱玩手机的人数都在44%以上,爱读书的率都偏低,最高才25%左右。这说明了,中低年级玩手机,是因为家长监管不力,而到了中高年级,玩手机的人数减少,是因为随着年级的增加,感到学习的压力,把经时间转移到了看电视或看书去了。
  综合上面两表的调查情况来看:其一,喜欢看书和喜欢玩手机是占大部分的,原因是,农村的孩子绝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缺少有效的监管。其二,被动读书的和喜欢玩手机的都是中低年级的人占的比例大,家长把手机当成哄孩子的武器,造成孩子们普遍都爱玩手机的情况。
  (二) 给家长提出建议
  1.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我们要利用家长会、家访、学校和班级的家长微信群,多发一些有关家庭教育的故事,例如广西高考状元杨晨煜,上海的诗词才女武亦姝等的故事。
  2. 树立家长对孩子正确的阅读观
  在农村,有许多家长都认为“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仔打地洞”。要家长明白,阅读习惯是要从小培养的。
  3. 树立榜样
  “家长是最好的榜样”,要让家长做到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尽量多带孩子去看看书。
  二、 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那么在我们的日常语文教学中,要怎么做,才能教给学生更细致可行的阅读方法呢?全国劳动模范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说道:“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研究与评价的中心大都指向了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外在的‘形而下的术’。但是我们关注‘怎么教’的同时却忽略了‘教什么’这一根本的逻辑起点。”那么,我们语文教学中,要怎么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呢?
  (一) 历史故事类书籍的阅读方法指导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肯定会接触到很多这类的课文,我们在教学中,如何教给学生对于这类文章的阅读方法呢?在《教育现象学:方法及应用》中指出:“教育现象学作品中的故事、逸事等有不同的表示方式,不同的语言风格,描写的是不同的人物,不同的事件,但它们却有着共同的特点,即指向体验。”那么对于这类作品,要体验什么呢?在《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中指出:“片面强调审美情趣,掩盖谐趣和智趣,滔滔者天下皆是。”所以,我们要教会学生体会人物的各种趣。
  (二) 童话类书籍的阅读方法指导
  童话类作品,在这里广泛指童话、神话、民间传说等,因为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是通过想象力,创作出来的。对于这类作品的阅读方法,在《教育:非常痛,非常爱》中提出了一种叫“原型结构说”,而在《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中也提出了“还原法”,王开东和孙绍振两位名家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对于这类作品的相似的阅读方法,所谓的还原法在《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写道:“分析的对象是矛盾和差异,如果连矛盾都没有,没有揭示矛盾的具体办法,还谈什么分析呢?还原法,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揭示矛盾,然后才是如何进行分析。”所以这种方法是多么值得我们教给学生的。
  首先,对于这类作品的教学,我们要基于童心童趣去对待、分析,要让学生明白,在这类作品中,一切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都是会说话,有思想的,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故事情节的理解。其次,要深挖故事背的情理,就用到还原法了。如《猎人海力布》就是一篇民间故事,讲述了海力布救了一条小白蛇,得到了一块可以听懂动物说话的宝石;为了救乡亲们,海力布打破了使用宝石的禁忌,结果自己变成了一块石头。我们还原到现实中,就会发现的矛盾有:救一条蛇就能到一块宝石?世间哪会有能听懂动物说话的宝石?再分析下去,救蛇,是为了体现海力布的善良;到得宝石,是为了说明海力布善有善报;变成石头,是为了赞美海力布舍己救人。这就是作者写作这个故事的目的,要说明的道理了。还原法,会让同学们更容易读懂这类文章。
  (三) 科普类书籍的阅读方法指导
  在小学教材中有不少科普类文章的课文,它们大都是有关动物、植物、天文、科技等方面知识的,担负着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了解一般说明方法的任务。所以在这类作品的教学中,我们要教给学生什么样的阅读方法呢?
  1. 了解简单的说明方法
  这类的作品都是通俗易懂的说明文,让学生了解这些说明方法,就能更好地读懂这类文章。通常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假设。如果很好地让学生掌握这些说明方法,学生就很容易掌握这段的意思了。
  2. 让学生动手
  “实践出真知”是有着深刻的道理的。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就说:“书只是一种工具,和锯子、锄头一样,都是给人用的。我们与其说‘读书’,不如说‘用书’。”“用书”是通过实践活动,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就把书本知识活用了,加深理解了。在这类作品的教学中,就能很好地让学生“用书”了。
  三、 结语
  提高阅读水平的方法有很多,但是针对我们镇农村小学的阅读情况,改变家长对阅读的态度,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读懂书了,才会有兴趣,有了兴趣,才会更加爱阅读,才会提高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孙绍振.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3]王萍.教育现象学:方法及应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林南秋,温容娇,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中心小学黄洞分教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111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