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我国实行素质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综合素质。使得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素养得以综合发展,因此将其适用于各个教学领域当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其素质教育也不能落下。本文即是针对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小学语文课堂进行高效率教学的措施研究。希望能够提升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水平,从而培育出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语文;高效率;课堂教学
  一、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个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与要求也逐渐加大。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这一问题也在逐渐地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而小学是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最重要的阶段,也是最基础的阶段。对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必不可少。本文将从素质教育背景之下,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針对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希望能够为我国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与帮助。
  二、 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理念仍然传统
  即使素质教育理念在我国大力推行,并实施。但是大部分的小学语文课堂当中,教师的思想观念以及教育观念无法及时跟进教育改革的步伐。对其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而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课堂集中力较差。所以当教师依然采取传统式的灌输式教育时,学生在课堂当中无法正确认识到语文当中所存在的素质教育。只为学而学,根本不能够对其进行深入的思考。教师只是作为了一个书本的传达者,并且对其素质教育的内涵以及实施策略掌握不够全面,教学理念仍然传统。
  (二) 学生在课堂中缺乏主体地位
  由于教师的传统教学理念,且语文知识具有一定的多样性。使得学生在课堂当中缺乏动力,不能积极地进行学习。再加上教师实行单方面的“灌输式”教学,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当中无法展现出来。教学过程是一个单向的传输过程,教师也不能够收到学生的反馈与评价,更不能了解学生对相应知识的理解程度与深入程度。长此以往,语文课堂将会变得枯燥乏味、死气沉沉,会使得小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难以顺利提高。
  (三) 成绩影响学生的意识
  在如今,各个领域都在迅速的发展。家长与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逐渐的增高。在部分成年人的观点当中,学生的成绩就是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或者课后成绩,这样会使得学生只对知识进行背诵与记忆,而对自身的兴趣爱好等方面采取了摒弃的态度。这使得学生的其他综合素质无法提高,其能力更无从培养。而家长与教师的这一种理念在无形当中也影响了学生对素质能力的认识,无法体会到素质教育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学生只能在家长与教师的引导与要求下进行默默的学习,对其他综合素质能力采取忽视。
  三、 构建高效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一) 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
  1. 对教学思路和方法进行改革
  首先,为了响应国家的素质教育号召。教师就应该改革自身的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在这个改革创新的过程当中,逐渐加强自身的素质教学观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对语文知识进行详略得当的教学与传递。在这个过程当中,渗透素质的培养理念。其次,教师应当及时对自身的教学效果进行反馈与反思。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让学生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评价从而得到反馈。也可以从学生的课后测试结果,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最后再根据两方面的反馈对自己的教学思路以及方法不断地改进,从而找出一种最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方法。在这个过程当中,要注重小学生课堂积极性以及课堂互动性的调动。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素质能力的提升,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2. 挖掘语文教材当中的德育因素
  语文教材当中的德育因素非常多。而教师要对其进行深度的挖掘,让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当中学习到在语文知识层面以外的情感体验以及人生感悟。使得学生的品德素养得以完善与提高,进而实现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而在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重视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对其德育因素进行运用,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教学。除了对课文当中的词语句子或者写作方法等固有技巧进行分析以外,还应该对课文当中人物的情感以及文章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情感进行剖析。在课堂当中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可以让学生自主站起来说一说说对课文的理解与认识。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个问题,来引发学生对其进行思考。然后让学生踊跃地举手回答,从而提升课堂氛围与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这样也能够将课堂交还给学生,使其成为课堂主体。这样既能使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得以增强,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以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以及价值观,在这一方面完善对学生的个人品质培养。
  3.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由于小学生的思想观念以及学习观念并未正式形成,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而小学生由于家庭环境以及个人性格特点所造成一定的差异,对语文学习也存在着不同的兴趣与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能够整体将学生进行某一特定一方面的促进,从而使得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无法体现出来,不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教师应当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对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当中认识自我,并能够对自我进行针对性的提升。这样能够使得每一位学生的能力都得被发现,并朝着各自的方向进行发展,为后续的学习以及发展都有着巨大的帮助。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我进行正确的认识、正确的评价与反思从而使得学生的个人素质得以培养。
  (二) 采用生活化教学手段
  在小学生进行学习时,身边的每一个事物都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而教师也可以在课堂当中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教学。通过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使得学生在课堂当中感受到生活、进入到生活,从而加强自身的生活体验,并能够提升学生在课堂当中的注意力。在另一个方面,教师也要将语文课堂当中的知识放入到生活当中,使得学生能够在生活当中学习语文。例如在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后巩固。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对资料进行收集,充分利用学生生活当中的有效资源。例如图书室、信息平台等,为学生在生活当中学习创造一定的条件。最后,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也可以适当地带领学生进行户外活动,以加深学生对自然的认识。能够摆脱传统式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能够在户外体验的过程当中学习语文、获得相应的语文知识,从而提升各项综合能力。   (三) 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以及对学生的学情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够通过语文提升相应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锻炼学生语文思维能力。例如,我国文化博大精深。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良好的人文知识教育。可以为学生播放时下比较火的《汉字听写大會》《中国诗词大会》能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体会到语文的魅力并拓宽语文知识面。除此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在课堂当中,可以让学生听一短音乐或者朗读一篇课文。让学生通过聆听和朗读能够写下一篇300~500字不等的感受。从而使得学生的语文能力得以提升。而教师也要注意学生的发展动态,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包容能力以及欣赏能力,通过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身边的事物采取接纳与欣赏的态度。在遇到挫折时也应当持之以恒。
  (四) 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教师的教学水平在课堂当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小学生的问题往往层出不穷,并且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与成人不同。所以教师一定要具有较高的水平,才能够准确地回答小学生的各种问题,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与教导。并且,教师在小学生的心中是一个榜样和示范。教师的综合水平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意识。教师的综合素质以及知识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时,也会使得学生朝着教师的方向发展。并且对教师产生钦佩与尊敬的感情。为此,教师要进行不断的学习,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水平。不仅要对学生的课堂知识进行掌握,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以及其他学科的文化知识。在如今,社会文化和观念都在高速的发展与改变。所以教师也应当跟随时代的脚步,进行与时俱进的学习,对自身知识方面进行扩展。能够在教学过程当中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以促进学生的良好品质培养,最终实现素质教育教学。
  四、 结束语
  我国素质教育的实行,使得各学生以及社会大众都受到教育的熏陶。实现整体提升我国人民的素质水平。而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接受良好的素质教育。在小学阶段夯实素质基础,对日后的学习工作以及未来的发展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而教师也一定要在教学课堂当中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将国家的素质教育发展放在自己的肩上,担起这一伟大的责任与使命。进而为社会培养一批优秀杰出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蔡成林.高效小学语文课堂的构建研究[G]∥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二卷),2016:10.
  [2]黄来春,岑长生,岑永国,等.构建小学语文和谐课堂教学的研究[G]∥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三卷),2017:8.
  [3]秦松峰.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应用初探[G]∥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论文集卷三,2018:2.
  [4]缪建锋,周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J].黑河教育,2018(11):51-52.
  [5]邹静珊.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探析[J].学周刊,2017(22):59-61.
  作者简介:苗春影,浙江省宁波市,宁波市鄞州朝晖实验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145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