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磨课:青年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磨课是青年教师成长中展示自我和锻炼自我的有效途径,对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文章以“锋面系统”为例,从课堂主线、课堂引入、教学重点、难点、课堂语言、师生活动几方面着手,反复研磨,最终使本课例得到提升。
  关键词:磨课;地理教学;教学设计;锋面系统
  所谓“磨课”是指一段时间内,帮助上课教师采取多种形式,对教学预案和试教进行认真研究、反复推敲、细致打磨,最终达到生成好课、升格课例效果的过程[1]。它已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重要方式。
  一、磨课堂“主线”,让其主旨明确、脉络清晰
  主线是一堂课的神髓所在,统御各个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材料。“常见天气系统——锋面系统”一课是高中地理必修1的经典教学内容,正因其特别经典,故而重复讲授频率高,精品课例多,再次创新难,这成为摆在教研团队面前的最大障碍。然而求新的目的是为更好地落实课标,促进学生高效完成课堂学习。故精析课标寻求突破是灵感之源,如何紧扣课标要求“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说明锋面、高低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完成本节教学成为本节课主线阐发的原点。字斟句酌、细致分析课标,明确了到底什么是简易天气图;筛选教学要点,明确到底要呈现锋面系统的哪些特点;探究关联,如何用简易天气图体现锋面系统的特点。如图1所示,本节主线轮廓已经初步清晰。
  研读教材,探索教材编写逻辑。本节教学内容在编排上呈现以下两个特点:其一,叙述逻辑严密,使教学更利于统整,进而结构紧凑;其二,联系生活紧密,贴合学生所见、所闻、所感的天气实例,使学生所学知识更具实用价值。四月初筹备时,恰逢清明时节,“天公作美”,重庆主城天气变化明显,故本节课以清明时节(4月4~6日)重庆主城的天气变化和知识对比学习为主线,以兰州、北京的天气变化为辅例,融入时空变化,体现综合思维。在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在感性认识基础上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在不同时间、空间(我国和世界)天气状况有差异,选取典型和热点天气事件为素材进行练习,使学生由认识走向实践应用。本课主线和流程设计如图2所示。
  二、磨课题引入,让其激疑、激趣
  课堂教学要体现“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首先须从课题引入开始。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2]。”本课引入从对比纠错的常规复习模式变为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文学诗句+图片引入,最后调整为“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诗歌+当年清明节重庆降雨又降温,教师自录采访视频引入,逐步丰富呈现内容、拉近师生距离,贴近生活同时不失美感,使引入从平淡无奇逐步达到“开场红”的效果。
  三、磨教学重点,让其突出、出彩
  教学重点是一节课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教学中突破得力与否是一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锋面的结构特点和冷暖锋的天气特征是本节课重点。通过學生根据生活感受指出重庆当年清明节降雨又降温是受冷空气影响所致,之后规范语言表述,引入气团和冷暖气团的概念与性质,进而分析出锋面的结构特点与天气特点,并在生活实例中印证。而冷暖锋的特点则是以简易器材演示、学生角色扮演不同性质气团相遇的情况,化繁为简地归纳出冷锋的相关内容,并用简图示意。在该环节的设计上当以渗透综合思维的问题链为线索、简易天气图为依托,突破冷锋的结构、天气特点等教学内容,而后采用对比学习,学生演示、作图并依据暖锋过境Flash动画归纳,教师点评的方式完成暖锋学习。
  四、磨教学难点,让其突破有方、有力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本节要求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不同类型锋及其天气特点。简易天气图是气象站进行天气预报的一种专业辅助工具,学生之前接触较少,而该图对基础知识和综合思维要求较高,学生难免有畏难心理,而不同类型锋及其天气特点的分析、归纳又是基于一定地理模型和示意图得出的。如何帮学生消除畏惧情绪,将现实图像和理论模型结合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在简易天气图上简单分析气团部分,利用简易器材演示区分过境前、中、后的天气和小组活动探究,学生推测,并用拍摄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印证,为学生的推测搭好支架,完成引导。因此,分析教学难点难在哪里,什么原因造成等基本问题,并遵循教学规律想方设法、因势利导加以突破才能让课堂更高效。
  五、磨师生活动,让其默契、自然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辅助者”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本节课宜采取“以学生探究为主,教师讲授为辅”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如“对比冷锋,探究暖锋”环节,采用的方法是请学生上台用简易器材演示—学生仿照冷锋自主作示意图—结合暖锋过境Flash动画,归纳暖锋过境的天气特征。而教师仅仅是这些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一灌到底”,学生活动只是听,在如此被动接受的过程中学生精力流失率极高。而学生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获取的概念、规律,记忆比较深、比较牢。既符合认知的规律,又使学生真正学到对生活有用的知识。
  六、磨课堂语言,让其简炼、富有感染力
  教师的语言是教师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富有特色的外在特征。由于教师性格和表述习惯等差异,在课堂教学中存在诸如重复、口头禅过多、不够简洁、语音语调平淡等情况,且其中很多问题自己并不完全知道。在磨课过程中,教师可在语音、语调、语速和情感等方面,积极听取建议并加强学习。
  另外,地理课堂离不开师生间的互动,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纠正学生错误认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融洽师生关系上都有重要意义。当教学中遇到学生的回答与预想不一致,或者自身也把握不准的情况,教师切忌含混搪塞。如学生分析因冷暖气团的性质差异导致锋面向冷气团一侧倾斜时,学生在冷暖气团气压大小的比较上易答错,此时不要急于判断。较合理的回应方法是根据其判断,追问其如此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并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答案。某些问题学生回答得好,教师不一定每次都用“很好”“答得不错”评价。有时可用一个非常惊讶的表情并竖起大拇指,学生自然心领神会。有时教师课堂语言会比较“强势”,学生回答问题稍有停顿便抢学生的话语权,“你的意思是不是这样,他的意思是说……”等。这些均需授课教师真正领悟,并在刻意注意中逐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连之.例谈高效“磨课”的七个“着眼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磨课及思考[J].物理教学,2011,33(10):38-39.
  [2] 曹静.让“导入”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2(06):14-15.
  [3] 吴超.中学生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16743.htm